绣线菊子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绣线菊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光叶绣线菊SpiraeajaponicaL.f.var.fortune(Planch.)Rehd.的果实。光叶绣线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祛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
中文名称
绣线菊子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目录
功效作用加工炮制植物学信息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祛湿。
主治
用于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治痢疾。”
2、《贵州草药》:“性凉,味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光叶绣线菊。
形态特征
光叶绣线菊:又名大绣线菊、绣线菊。此变种较高大,叶片长圆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长5-10cm,上面有皱纹,两面无毛,下面有白霜。复伞房花序直径4-8cm,花粉红色,花盘不发达。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3000m的山坡、田野或杂木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