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信托人:中国外贸信托深耕乡村沃土
当金融人脱下西装走进田野,当金融特色与乡村沃土深度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用九年的坚守给出了答案——在这里,每一株麦苗的返青、每一笔款项的到账,都化作大地的诗行,在广袤的乡野间写下希望的注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外贸信托扎根乡村,践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更丰富的叙事——从“萌芽”期分不清农作物的“金融白领”,到“拔节”期熟稔农时农事的“田间专家”,再到“抽穗”时构建起覆盖全国20余省业务版图的“兴农先锋”,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沃土,在“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中贡献了独特的价值。
萌芽:从“不谙农事”到扎根乡村
“前两天山东刚下过雪,这雪下得真好,正好省了给麦苗浇一回水,麦苗也从黄变绿了。”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的赵冰蹲在小麦田里,向笔者介绍着一些农业种植的基本知识。
“几年前刚和信托公司接触时,有的连小麦苗都不认识。现在再问他们什么时候该播种、用什么肥、什么农机好使、农产品能卖多少钱,大家都能答得上来。”合作的助农机构区域负责人严姐感慨道。
走在宽敞、平整的田间道路上,赵冰回忆起当初在云南省富宁县调研时的场景:“那次我们去山上的养殖户家,下山的路陡得连车都不敢开,大家只能徒步摸黑往下走,走到山下的时候腿都在发抖,衣服都被冷汗浸透了。”“别忘了去吕梁那次,从老乡家出来还要走一段漆黑的矿区隧道,如果不是老乡坚持要送,咱们指定迷路!”身边的同事笑着补充道。看似轻松的讲述背后,是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扎根田间地头的坚守与执着。
为了核实一个数据,他们常常要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颠簸数小时,下车后必须得扶墙休息好一会;为了精准评估项目成效,他们住进农舍,核对项目要素到深夜;为了解真实的经营状况,他们会跟着农户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泥泞的田地,裤腿沾满混合着化肥的黑土。正是这种“用脚丈量土地”的笨功夫,让他们把优质的农业金融服务切实送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自2016年涉足农业金融业务以来,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通过一次次田间地头的走访调研、一遍遍和农户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一场场和助农机构的交流探讨,从最初对农业知识一知半解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熟悉农业生产“全链条”的“行家里手”。中国外贸信托的农业金融业务也从标准化的产品,发展到能满足不同农时、不同农业场景需求的特色化助农产品;从初期开展单点业务,如今构建起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这支信托领域最“接地气”的团队,正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万亩良田,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着国有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
拔节:从青苗破土到嫩叶初展
九年来,中国外贸信托依托中国中化在农业领域的产业优势,率先布局“三农”金融业务。在开展农业金融项目的初期,公司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尚未建立标准化体系,从客户尽调、合同签约、放款审核到贷后服务,全部依赖人工线下操作。而农业金融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不同地区的种植习惯、气候条件、市场行情千差万别,甚至相邻的两个村子,农户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都可能截然不同。面对复杂的农业场景,为了完成一单业务,农业金融团队一次次深入乡村,只有把农户的真实情况、真实需求摸清、摸透,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精准助农”。
“展业初期确实碰了不少钉子,和农户沟通就像‘鸡同鸭讲’。”作为农业金融团队的“元老”之一,信托经理曾若曦回忆道,“他们说的‘土话’我们听不明白,我们讲的‘金融话’他们更是一头雾水。第一次去玉米种植户李大哥家调研,我们问他‘资产负债率多少?现金流能覆盖本息吗?’结果他笑笑说:‘俺家今年玉米收成还行,就是化肥钱还赊着点儿。’”
这次经历让团队深刻意识到,要想真正帮到农户,就得先学会交流。于是,他们主动向老乡请教,通过一次次面对面,把“投资回报率”换成“一亩地能落多少”,用“手头紧不紧”代替“流动性压力”。同时,他们也用老乡能听懂的方式解释金融概念,比如“钱生钱”就是“收益”,“存粮防饥”相当于“风险储备”。渐渐地,金融知识就像春雨润土一样,自然而然地被农户接受。后来,老乡们不仅能听懂“等额本息”,还会主动问:“这笔钱投进去,多久能回本?”——真正实现了金融与农业的无缝对话。
农业金融业务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步该怎么走、如何走好,都是靠着团队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不断碰壁、反复试错,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积累经验、调整方向。“助农之路”没有捷径,唯有俯下身去,才能让金融的种子在泥土里扎根生长。
抽穗:从初结硕果到稻谷飘香
“花姐,听说咱们今年又承包了几百亩地准备种玉米,底肥的费用已经备好了吗?”农业金融团队的熊晓寒正在和当地的种植大户交谈。作为项目经理,她最关心的就是公司的产品使用方不方便,到账快不快,能不能满足农户们的周转需求。“那可不,春节刚过我就向你们公司申请了一笔费用,一天款就到了,方便又快捷!”花姐笑着说。
近年来,每逢农耕重要节点,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都会前往田间地头,逐户调研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服务体验,系统总结农户的金融需求特点。经过反复的系统改造和模式升级,公司如今已建成包括信息采集、数据中心、信贷系统、决策引擎、支付管理、账务中心在内的较为健全的数字化体系。目前,涉农客户通过手机终端提交基础申请信息后,身份核验、反欺诈校验、产品风控审批、定价、放款、还款对账、征信管理等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大幅减少操作负担,解决了材料缺失或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农民不用跑网点,随时随地实现用款、还款。
虽然有了高效、稳定、便捷的线上系统,在重要的农耕时间节点,中国外贸信托的风控、合规、科技、运营等中后台人员也做好了7x24小时待命的准备,随时为着急用款的农户快速解决遇到的特殊问题。
农业金融团队的运营人员冯晶晶就曾在春节返乡的高铁上为内蒙古的一位牧民紧急处理贷款放款问题。当时正值接羔保育的关键期,牧民急需资金购买饲草料,但系统突然提示身份验证异常。冯晶晶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上热点,一边安抚焦急的客户,一边协调技术部门远程排查,最终在列车到站前完成了放款。“听到电话那头牧民用蒙古语连声说‘巴雅尔拉’(谢谢)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冯晶晶回忆道。
丰收:共同收获来自“大地的馈赠”
当金融人学会说农话、懂农时、知农需,当新农人从知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时,这场金融与“三农”的双向奔赴正使得乡村振兴的蓝图不断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截至2025年年中,中国外贸信托的农业金融专项服务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的1000多万亩土地,涉及粮经特大小作物种类50余种,累计新增投放资金34.7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资金逾304亿元。中国外贸信托深入农业产业链、精准抓住需求,设计出高适配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多元的产品体系满足了农资采购、农机购置及租赁、农产购销、土地承包、MAP套餐购买、水电人工支出、消费分期等多种需要,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全场景。
农户们也获得了金融的“及时雨”。今年春耕时节,中国外贸信托联合中化农业MAP发挥了大作用。这是一个可提供现代农业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的智慧农业平台,能够服务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农户和中小涉农企业的金融需求。安徽的张大爷在村委会的推荐下,使用了其中的春耕专项贷款服务。让张大爷惊喜的是,仅用了数小时,他就收到了贷款审批通过的通知,有了这笔钱,张大爷立即购买了急需的化肥,及时为冬小麦追上了肥,为今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北方的一句农谚所说,“冬天的小麦苗不怕踩,多踩踩才能长得更好”,开展农业金融业务也是如此——唯有双脚扎进泥土,一步一个脚印深耕细作,事业才能像越冬的麦苗一样,迎来蓬勃生机。未来,中国外贸信托将始终怀揣“农业金融永远在路上”的初心,以温暖的金融力量滋养乡村振兴的沃土,让丰收的喜悦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绽放。
(数据来源:外贸信托)
责任编辑:杨喜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知识
中国外贸信托:以慈善信托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农发行于都县支行:深耕“三农”沃土 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深耕沃土植新绿 强农报国向未来
中国梦·非遗行深耕沃土结硕果
山东莒县农商银行特色信贷精准浇灌乡村沃土
广州农商银行:唤醒农村沉睡资源,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烟草种植在农田里图片
张掖民乐:深耕文旅沃土全域融合“景”上添花
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
根植“沃土” 创新“触网”——在闽台农用兰花铺就乡村致富路
网址: “农田里”的信托人:中国外贸信托深耕乡村沃土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71964.html
上一篇: [向日葵批发]向日葵鲜切花 真花 |
下一篇: 农村喇叭花绿化 草花 时令花卉矮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