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蝶形花亚科进化过程中谱系特异性基因丢失。,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基因丢失是基因组和形态变化的驱动力;然而,这种特殊的进化事件在豆科植物中的研究却很少。豆科植物(豆科)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被子植物的谱系特异性和诊断特征。为了了解基因丢失在豆科植物进化中的潜在作用,我们比较了蝶形花科(豆科最大的代表分支)的 6 个基因组测序豆科植物物种,例如大豆,与 34 种非豆科植物物种,例如拟南芥。结果表明,属于 29 个基因家族的 34 个拟南芥基因的推定直系同源物在这些豆科植物中不存在,但在已测序的非豆科被子植物谱系中是保守的。进一步的进化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的直系同源物在蝶形花亚科祖先中几乎完全丢失,因此被称为豆科丢失基因(LLG),并且这些基因在非豆科植物中经历了纯化选择。大多数 LLG 的功能未知。在拟南芥中,两个 LLG 是在植物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众所周知的基因,例如 HARMLESS TO OZONE LAYER 1 和 HOPZ-ACTIVATED RESISTANCE 1,另外 16 个 LLG 预计将参与植物与病原体的计算机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各种植物中的大多数 LLG 直系同源物也被发现与生物胁迫反应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在植物防御中的保守作用。还讨论了 LLG 在涉及植物和细菌相互作用的共生固氮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进化意义,这是大多数豆科植物众所周知的特征。 我们的工作揭示了蝶形花亚科进化中基因丢失事件的进化意义,并为提高固氮能力的作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见解。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相关知识
The Evolution Path of Medicago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loroplast Genome Analysis
复旦大学戚继团队完成中国紫荆近乎完整基因组的组装
全基因组加倍/复制介绍(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
杜鹃花基因组和染色体组织提供了对石南科(杜鹃花科)共享的全基因组重复的深入了解。,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我校学者在二球悬铃木古六倍体基因组进化及开花调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Genome Biology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Mol Plant | 复旦大学等揭示豆科物种的起源分化、基因组多倍化及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假说
集思慧远客户发表《对Streptophyte谱系进行全基因组鉴定MIKC型MADS
园艺作物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杓兰亚科生物地理、特征进化和分化速率
网址: 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蝶形花亚科进化过程中谱系特异性基因丢失。,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70152.html
上一篇: 连发两篇Science:中科院西 |
下一篇: 我院程琳教授团队在《Commun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