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大豆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大豆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5 00:14

舢蝴琏弧

2 0 1 3 . 3经济作物

大豆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高岭巍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 4 5 7 O 0 0 )

摘要:介绍了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并根据病毒病原特征及已知流 行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大豆;病毒;防治

我国大豆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病毒病害。据世界相的不同,差异很大。 关报道,能侵染大豆的病毒已有 5 0多种 .病毒病害中 大豆矮化病毒,其他大豆病毒病多为零星发生。 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

大豆花叶病毒病普遍发生。我国局部地区大豆田发生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问,起伏 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1分布与危害 大豆产区,一般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侵染区在

播种带病种子,病苗真叶展开后便呈现花叶斑

7 0%~ 9 5%,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植株被病毒侵染后的驳。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病株上出现老叶黄化或叶产量损失,根据种植季节、品种抗性、侵染时期及侵脉变黄现象。 染的病毒株系等因素而不同,常年产量损失 5%~ 在感病品种上,受病 6~ 1 4 d后出现明脉现象,后 7%,重病年损失 1 0%~ 2 0%,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产逐渐发展成各种花叶斑驳,叶肉隆起,形成疱斑 .叶

量损失可达 5 0%。病株减产因素主要是豆荚数少,降片皱缩。严重时,植株显著矮化,花荚数减少,结实率低种子百粒重、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及含油量 .并影降低。在抗病力强的品种上症状不明显,或仅新叶呈响脂肪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轻微花叶斑驳。病株矮化的现象仅出现于种子带毒等,病株根瘤显著减少。种子病斑的形成,主要因素和早期感毒而发病的植株,后期由蚜虫传播而发病

是病毒感染,降低种子商品价值。

的植株不矮化,只新叶出现轻微花叶斑驳。花叶症状还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气温在 1 8 . 5。【=左右.症状明显 .

2症状

9 . 5℃时症状逐渐隐蔽。 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植

株的株龄和气温 2 作者简介:高岭巍 ( 1 9 7 6 -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 - m a i l: g l w s h x h@1 6 3 . e o m

穴播 2~ 3粒种子,覆土深度 4~ 5 c m,为确保一次播种进秧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对低温、霜冻、干苗全,应足墒播种,墒情不足时挖穴浇水播种。 旱、涝渍、药害、肥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抗御性能。

4 苗期管理 蓖麻在幼苗期 ( 3片真叶前 )移栽容易成活,发现

5采收 淄蓖麻系列杂交种具有朔果不爆裂的特点 .北

缺苗要及时移栽补苗。定苗于 3 4片真叶时进行 . 疆种植正常年份可一次性收获。无霜期长的年份:分

定苗时取出生长过快的徒长苗和生长过慢的弱苗, 次收货可以缓解秋季用工高峰,方法是,当果穗上的每穴留 1株长势均匀的壮苗 .定苗太晚会形成弱蒴果 8 0%为黄褐色时整穗剪取,采收不可过早,以免 苗,影响产量。苗期,用 3 0 0 0— 6 0 0 0倍 9 6%恶霉影响产量及品质。采收后及时晾晒、脱粒,水分降至灵(或1 0 0 0倍 3 0%恶霉灵 )喷洒,间隔 7 d再喷 1次, 9%以下时即可装袋出售。

不但可预防枯萎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促 一

21 8一

相关知识

大豆花叶病毒病
【善治讲堂·农业篇】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和防治方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鉴定与抗性评价技术规程
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重!该如何预防?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7部分:大豆花叶病毒病
与大豆花叶病毒相关的杭州半夏病毒鉴定及其分类
大豆田中蚜虫发生与大豆花叶病毒流行的研究
大豆花叶病毒病转基因抗性研究进展

网址: 大豆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696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豆瓣绿详细说明书
下一篇: 中药豆瓣绿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