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毛撒哈拉题材创作中的永恒精神
1、 解读三毛撒哈拉题材创作中的永恒精神 曾尹内容摘要:女作家三毛撒哈拉题材书写自由、博爱、永恒,吸引了无数读者,曾引起“三毛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精神可以是不朽的,她一直在不断探寻生命的永恒价值,寻求自我实现。她的作品承载的价值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无论何时都具有永恒性。人类的精神奥秘,饱含永恒精神,存在隐秘的不朽性。本文将以撒哈拉的故事为例,解读三毛创作中的永恒精神。关键词:三毛 撒哈拉 永恒 精神永恒是存在的精神力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欲望,更多的是追求永恒之思。人们向往着三毛创作中的精神世界,从阅读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2、柏拉图认为,“存在”作为最普遍之物,乃是永恒的。1“存在”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具有真实性和永恒性。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她创作的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等作品,饱含她无限的、永恒的、博爱的精神。永恒精神在她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尤其是撒哈拉系列题材。本文将从永恒的存在状态、永恒精神的体现等方面,解读三毛在撒哈拉题材创作中书写的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引发永恒之思。一.永恒之诗永恒性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负担,超越了时间与时空,与短暂性相对,并与超验体验相关。2永恒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秘密,看不见,也摸不着。回归传统社会,与大自然的美丽和谐共生,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横流,存在一种隐秘的不朽性
3、,它像一首史诗,千百年来一直被吟唱。三毛曾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一场出发?”当作家不断追寻浪漫诗意的美好时,他与死亡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不惧死亡,书写永恒。在大自然面前奏响永恒之诗,真正的诗意来自最初的源,具有永恒性。她的心灵和自然是一体的,“我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我无足轻重,我看到了一切,宇宙浪潮环绕着我,流经我的生命,我是上帝的一部分或一粒子。”3爱默生认为自然界是灵性的精神体验,人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寻自我,灵魂与上帝合一,从而实现灵魂的升华与永恒。4正如同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找到了本我,认识到万物有灵,将自我与沙漠生活融为一体,实现了灵魂的皈依。二.三毛创作中的永恒精神
4、三毛某本书上,看见了关于撒哈拉沙漠的介绍,她便无比向往在沙漠定居。她说:“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一片陌生的大地。”5|122頁她像一只鸟,渴望自由。她不断寻求生命真谛与自我实现,倾其勇气与智慧追求人生永恒的境界,不停地探索生命的意义,探寻人生的奥秘。6永恒的精神魅力在她身上得到体现。1.自我回归,永恒之真沙漠是三毛的栖息之地,心灵的归宿。她在沙漠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灵魂的升华与永恒。她一直在流浪,左手捧一枝花,右手挽荷西,奔跑在沙漠之野。在普通人眼里,沙漠是荒芜之境,寸草不生,气候炎热,风沙扑面使人变得粗糙。但在怀有永恒精神的三毛眼里,沙漠
5、是自然之境,是心灵之泉,广袤无垠,滚滚红尘。她将沙漠用神来之笔美化,沙漠的异域风情如痴如醉得以体现,令多少没见过沙漠的人神往,如结婚记“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7|12页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沙漠里的人情冷暖,贴近生活,叙写真实的故事。她努力克服刚到撒哈拉沙漠里的一切困难,苦中作乐,在寂寞漫长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勇于帮助贫困的撒哈拉威人。本是琐碎平庸的日常小事,但在三毛的笔下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忘记了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8|131页
6、回归自然,追寻本真的自我,永恒的价值得以体现。2.真爱至上,永恒之乐男女相遇的瞬间,那一刻,便是永恒。爱情是体验永远的感情,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感情都包含着永恒的价值。荷西与三毛的相遇、相知、相恋,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三毛义无反顾地前往沙漠居住,荷西相依相伴。后来,荷西因意外溺水身亡,她伤痛万分。在与荷西、撒哈拉沙漠相伴的日子里,热爱生命的她度过了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并且写很多文章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沙漠的生活,平淡自然,她的文字从生活中来,还生活以本色,质朴、灵秀、清朗,读来轻松、快乐无比。三毛说,她在沙漠里学到一门最大的课程就是“淡泊”。她能够将寂寞贫苦的沙漠之州看作欢乐的绿洲天堂,琐碎的家
7、务也可以具有某种创造性的诗意。这源于她对日常生活的喜爱,使她具备了独具一格的审美眼光,将世俗生活看作是富有诗意的生命体验,赋予其文字诗意淡泊之美。9撒哈拉的故事书写爱、希望与幸福,将寂寞、痛苦、贫瘠变成了一曲曲美好的深入人心的永恒之歌。荷西的爱给予她能量,她对自然的爱给予世界光明。她善于发现生活中微妙的美丽,琐碎的事物变成一种生命的体验。结婚记里,三毛和荷西的婚礼,简简单单,不需要繁杂的礼节,有你,有我,有大家的祝福足矣。三毛善于苦中作乐,化苦难为春雨,滋润人的心田。素人渔夫中,“长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地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与升华。”10|78页
8、3.博爱精神,永恒之美三毛对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是一种充满博爱的真挚情感,反映在她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爱的真实。娃娃新娘中向我们展示了沙漠的传统旧俗,十几岁的女孩子被迫嫁人换取钱财,却无力反抗,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感受到三毛对女子的同情与关爱,反映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她的善良、执着、潇洒,在她所及每一处撒下爱的种子。这种爱是超功利的,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在与撒哈拉威人的友好往来中,三毛体验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她把沙漠人性化,将异域的风土人情都注入了她的个人情感生活体验之中。11她一直用她的善良去关怀、温暖这个世界,拥抱每一个人。哑奴展现了三毛一家与哑巴奴隶之间的至善人性美,爱是相互的
9、,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三毛真挚平实的笔触也引起了读者对哑巴奴隶不公遭遇的悲痛与怜悯。在三毛的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晦涩的道理,只有至情至圣的博大的爱。12芳邻便向我们展示了三毛与邻居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情实感,趣味十足。面对不同的风土人情,目睹了沙漠人民的贫穷、无知和落后,她仍始终以终极关怀的心态,尊重并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一遭啊!”13|136页4.自由皈依,永恒之思三毛的心一直在流浪,自由、放荡不羁、善良、热情、潇洒、坚强。真性情的她又如何不让人喜爱,“三毛热”逐渐兴起。很多读者喜欢她的作品,大抵是很少人能过上如三
10、毛般的自由生活,只有将自己投入到文学作品的真情实感中,才觉自己真正活过。永恒之心促使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不被现世的物质欲望所羁绊,如宗教的信仰一般,圣洁清澈。永恒对人类文明精神的价值是富有诗性的,寻求人生价值的路上不能缺少永恒之心。三毛的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琐事和自然的情感,带给我们无限与美好的诗意感受,在全景式展现和诗意化的描绘中树立起其守护世俗美好人性的永恒精神立场。14永恒是灵魂的皈依,是精神状态的升华,碎片化生活中的一道光芒,吸引着无数智者在奋力追求真理的路上,成为永恒之子。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觑,即使是在苦难生活中,精神的永恒性,也会化苦难为风花雪月般的浪漫。浪漫不是富有钱财,也不是
11、富有权势,而是从生活碎片中,发现不一样的美丽。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追求社会性、物质性和实用性,而诗意的超验主义自然的写作方式强调与上帝直接交流,批判世俗的现实社会,把万事万物看成精神的符号体系,书写自然与永恒。15三.结语三毛的一生富有诗意的不朽性,她在追寻生命的价值体验中,感悟到了爱与永恒。撒哈拉沙漠是她的精神归宿,在纯朴自然的人文生活中,书写爱与自由。永恒精神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对作者在诗性世界里,找寻自我,回归自然与本真,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奏响永恒之诗,回归本源,通向人类心灵的永恒之境。三毛创作中的永恒精神带来喜悦,获得一种忘我的、微妙、深邃而伟大的圣神状态,从时间的羁绊中,超越了一切,变成了价值的存在。参考文献1俞吾金.形而上学发展史上的三次翻转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思的启迪j.中国社会科学,2009(06):4-19+2042415王小燕.诗意寫作中的“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17:41-423爱默生.论自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12-1357
相关知识
解读三毛撒哈拉题材创作中的永恒精神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经典语录
撒哈拉沙漠的永恒恋歌: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沙漠中的永恒恋歌:三毛与荷西的不朽爱情
三毛爱情经典语录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精选51篇)
撒哈拉的情缘
《撒哈拉的故事》:盛开在荒漠的繁花
爱与失落:三毛与何西的爱情故事(中)
重走三毛路5年,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其实没那么美好,行为怪异又随便
网址: 解读三毛撒哈拉题材创作中的永恒精神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67929.html
上一篇: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生命礼赞 |
下一篇: 阮兆菁 | 青 海 之 恋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