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看得见的红河‖西二古井,解渴的乡愁

看得见的红河‖西二古井,解渴的乡愁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1 23:53

西二古井(黄光平摄)

弥勒市西二镇行政中心所在地西龙,一个水汽氤氲的地名。乌蒙山云岭山系降云露余脉一路波峰浪谷、壁立千仞逶迤到西龙一带,在城子山昂头雄起的脚下,舒缓出一片岭环山绕的斜坡平坝,俨然一把“交椅”坐卧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西龙以西,大垭口如在突兀耸峙的山脊劈开一道豁然打开的山门,但见险峻的沟谷深处,南盘江以奔腾之势挥舞着激流的快刀劈开一条出路由北向南浩荡,吸引着以西龙为中心,东西南北397.5平方公里地域内随山势沟壑流转跌落的溪流,左弯右拐欢腾着汇入南盘江。溪流在西二大地上留下了三道水、四道水、依娜河、西洱河、大冲沟、龙潭河、岔河、小河等季节性的涧溪河流,也由此在西二大地上留下了西龙井、架来得井、鱼他得大井等古井。

西龙,彝语汉译“西”为树,“龙”为城,即城边树多之地。从彝语理解,联想到西龙背靠海拔2147米的城子山,西龙建置之初,便以“树城”自居。远古时候,西龙这片呈斜坡状的山间小坝子,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芦苇间汩汩涌流出清澈的三股水,古人认为三股水是一条龙所出,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洪武年间,迁徙而来守“城”屯田的汉族人,把芦苇占据的地方开垦为良田,将几乎在同一水平线的出水点开凿成三口井,即村南的大水井、村北的吊井、村中的绞井。

大水井地势较低,水源旺盛,可用桶、盆、瓢直接取用。涌溢出石砌围栏的井水,则流经青石支砌的水槽,自流灌溉低凹处的田地。居民每天挺自在地在水槽边洗菜洗衣物,让外乡人羡慕不已。

村北的井称吊井,水位较深,古人打磨石块和整块圆形巨石支砌井沿,要用绳索吊桶取水。村中的绞井地势稍高,水位亦深,古人照样打磨石块和圆形石井沿围砌而成,使用绳索吊桶向深处下滑才能取到水,后来,为方便取水,村里在井沿上方安装手摇铁制绞车取水。天长日久,石质坚硬的井沿被用吊桶取水的绳索硬生生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绳痕,印记着西龙的沧桑岁月。

架来得古井,地处南盘江西二镇过境段一座高山之上的架来得村。井深18米,青石井沿围栏直径1.5米,绳索吊桶取水梭勒出的印痕深达5厘米,古井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开凿至今仍在使用。架来得古井水质清冽,水味甘甜,村人说:“古井打水喝,点滴润心窝。”

鱼他得是我的老家,坐落西二镇与华宁县盘溪镇接壤的群山之巅,四百多年来,一代接一代乡亲围着一个堰塞池塘做家生息。在古称大寺的小学校门前,有一口大井,是古人在季节性涌泉处往地下挖掘,拓宽,四周码叠层层条石,支砌下井台阶的露天井。大井水丰水时节漫流溢向低处的稻田和池塘。

在我的记忆中,鱼他得村一百多户人家,一早一晚争先恐后挑着木桶或铁皮桶走过窄窄弯弯的田埂,到大井取水。大井边生长着一棵苍老的棠梨树、几棵虬枝苍凉的紫薇树和万年青树,每年三月,盛放的棠梨花如瑞雪纷纷扬扬飘落在大井清澈见底的水面,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取水的人们不兴将雪白的花瓣晃开,偏着桶舀下去能取多少就挑回家多少,桶里的水在棠梨花瓣轻覆下一路晃晃荡荡进屋入室,沁凉劳作归来的瓢饮,沸腾暖意洋洋的饮烟。

古井是西二的一张名片,是清凉解渴的乡愁。近年来,西二镇着力古井修缮和保护工作,在西龙保留古井巷、古井台的同时,命名了一条古井街,为久远的山地水文化增彩添秀。

数百年过去,西二古井依然汩汩涌流,流淌成西山之上一首岁月的长歌,守望着西龙古镇悠悠的岁月。

作者简介:黄光平,笔名:风影、黄瓜皮、阿诗·依乌阿尔。出生在红河州弥勒市西二镇鱼他得村,因战致残荣誉军人。历经文书兼军械员、干部股股长、局长助理、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弥勒报》总编,文联主席兼《弥勒文化》主编、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等岗位锤炼。系云南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红河州政协特骋文史专家及书画院特聘艺术家。现兼任弥勒市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主任、弥勒市弥勒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

相关知识

古井典藏红牡丹42度价格表,42古井典藏红牡丹价格
麦子熟了,乡村振兴的古井“粮”策
江州区:保护木棉树留住“美丽乡愁”
【网眼看来宾】金葵花,看得到的乡愁
江苏镇江: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最美乡愁
红河花园,红河装饰
乡愁散落山水间
让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红河:滇南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古巷披“花衣” 乡愁添新韵——通海县兴蒙乡“喀卓百花巷”见闻

网址: 看得见的红河‖西二古井,解渴的乡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94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古诗文中的季节:春、夏、秋、冬.
下一篇: 季节的作文八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