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鹌鹑养殖全攻略:从雏鹑到产蛋期的管理秘诀

鹌鹑养殖全攻略:从雏鹑到产蛋期的管理秘诀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1 09:3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免费领取技术手册

在鹌鹑养殖中,科学划分生长阶段并针对性管理,是提高成活率、产蛋率和养殖效益的核心。目前国内虽无统一标准,但根据生理特性,可分为雏鹑(1-21日龄)、仔鹑(21-44日龄)、成年鹑(44日龄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重点不同,今天就带您拆解各阶段的实操要点,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刚出壳的雏鹑如同“早产儿”,卵黄未吸收完全、体温调节弱,前3天死亡率最高,需重点关注温度、饮水、开食三大核心。初入“温室”:出壳后先在孵化器停留10小时,待胎毛干燥、适应环境后再移入育雏箱,避免直接受凉。远程运输:纸箱内铺棉花/碎布,底部用热水袋保温(温度≥30℃),箱底垫多层报纸防烫伤,运输途中避免颠簸。

首次饮水:出壳后12-24小时内饮用35℃温水(可加5%葡萄糖补能),水槽选浅口盘或雏鸡专用饮水器,防止溺水。日常管理:每天换水2次,保证“自由饮水不断水”,断水超过2小时会影响采食和生长。

开食时间:出壳20-24小时后,用1.5-2mm筛网的粉料(如粉碎的鸡花料),撒在浅料槽或报纸上,引导雏鹑啄食。采食原则:少量多次,每天加料3-4次,保证每只雏鹑有2-3cm的采食位置,避免抢食和断料。

0-4日龄雏鹑易受惊逃窜,加料加水时轻手轻脚,避免突然噪音。每天更换潮湿垫料,每周用百毒杀消毒育雏箱,10日龄后接种新城疫疫苗(具体按当地兽医建议)。健康雏鹑活泼好动、粪便呈灰褐色团状,若出现缩颈、拉稀、羽毛潮湿,立即隔离检查。

3周龄后,鹌鹑进入快速生长期,公母特征显现,需通过分群、限饲、控光防止性早熟,为后续产蛋/种用打好基础。分群时间:21日龄后,观察肛门(公鹑有红色性腺)或羽毛(部分品种公鹑羽色更深),按性别分笼,每笼密度≤80只/㎡。分群优势:避免公母混养引发啄癖(尤其是啄肛),种用仔鹑可针对性选育(公鹑选体型健壮、叫声洪亮者)。

饲料调整:蛋用仔鹑粗蛋白降至20%(雏鹑期25%),每天喂料量按标准量的90%供给(如正常吃10g,限饲后喂9g)。限饲周期:从21日龄开始,持续到44日龄转群前,产蛋率达5%时恢复产蛋料(蛋白22%-24%)。

光照时长:每天10小时光照(可用定时开关控制),光照强度5-10勒克斯(相当于25瓦灯泡距地面2米)。注意:避免自然光直射,夜间用弱光(1瓦/㎡)照明,防止鹌鹑因光线刺激提前开产(过早开产蛋重小、高峰期短)。

成年鹑分为产蛋鹑和种鹑,核心目标是延长产蛋高峰期、提高种蛋质量,需抓好转群、光照、收蛋三大环节。转群时机:5-6周龄(40-44日龄),产蛋率达5%时转入产蛋笼(笼底坡度8-10°,便于蛋滚出)。饲料切换:转群后3天内,用“育成料+产蛋料”1:1过渡,第4天全换产蛋料(添加3%贝壳粉补钙)。

光照时长:每天16-18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早5点-晚9点补光),光照强度10勒克斯(4瓦/㎡)。技巧:产蛋期光照需“稳定如一”,突然增减光照会导致产蛋率波动,建议用智能定时器控制。

产蛋规律:80%的蛋集中在13:00-20:00产出,下午3-4点为高峰。收蛋频率:食用蛋每天早晨收1次即可,种蛋需每天收2-4次(防止污染和破损),收蛋后及时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喷雾)。

利用周期:蛋用种母鹑仅用8-10个月(初期蛋小、后期蛋壳薄),肉用种母鹑6-8个月,超过周期后产蛋率和孵化率显著下降。公母比例:自然交配时公母按1:3-4搭配,人工授精可提高到1:10-15,每周调整一次群体,避免公鹑争斗受伤。

养殖口诀助记忆: 雏鹑期:先饮水、后开食,保温防湿最重要; 仔鹑期:分雌雄、控光照,限饲别让早开产; 成年期:长光照、勤收蛋,转群过渡要做好。

做好鹌鹑养殖,关键在“分阶段精细化管理”。从雏鹑的“温室呵护”到成年鹑的“高产密码”,每个细节都藏着效益提升的关键。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鹌鹑养殖技术、饲料配方和市场行情,让小鹌鹑带来大收益!

相关知识

锦鸡养殖
养殖环境影响鹌鹑生长,鹌鹑养殖的环境要求有哪些
鹌鹑患脱肛是怎样引起的?如何诊断和防治?
特种养殖技术
锦鸡繁殖技术和雏期管理
蛋鸡产蛋期的季节性管理技术方法
文殊兰养殖全攻略(从选址到管理)
花卉养殖全攻略:从种植到管理一网打尽
鹌鹑得孤僻怎么办
鹌鹑营养惊人

网址: 鹌鹑养殖全攻略:从雏鹑到产蛋期的管理秘诀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748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葱兰移栽方法和时间全攻略:这样移
下一篇: 六月份栽树还能成活吗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