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皆文化,一色一景显民俗 非遗“巫溪嫁花”走入大众视野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巫溪大宁河的女孩们,自十一二岁伊始,就在母亲或邻里长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挑花……”近日,花继续开——“巫溪嫁花”艺术的叙事与衍生展览在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幕,上百幅“巫溪嫁花”的珍贵绣片藏品与师生创作的文创产品同台展出,向观众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花继续开——“巫溪嫁花”艺术的叙事与衍生展览。
据悉,此次展览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将持续至2024年2月20日。展览共分为“既往繁华言好事”与“开来新面作当常”两个部分呈现。
其中,“既往繁华言好事”部分,呈现“巫溪嫁花”本身的文化魅力,包括其图案、寓意、挑花技法等。“开来新面作当常”展出重师大美术学院师生根据“巫溪嫁花”创作的艺术衍生品,如团扇、抱枕、红包、碗碟等。
“巫溪嫁花”绣片。
“巫溪嫁花”也称“架花”,在重庆也名为“巴绣”“宁绣”。其技艺特点是根据棉、麻布的经纬纱数,以细密的小十字“挑织”出花纹,图案多以周边纹饰衬托中心主图为基本样式,色彩往往以黑、红、白、黄等单色为底,以红、黄、绿、白、黑等线挑出各式纹样色彩。
展出的“巫溪嫁花”绣片。
“巫溪嫁花与四大名绣不同,是群众对生活的记录和美好愿望,因此其个性鲜活且合而不同。”“巫溪嫁花”非遗传承人唐丽娟说道,现留存于世的“巫溪嫁花”藏品仅百余件,从一件件绣片中可以看到一针一线教的都是文化,是真真切切地为人、处事。
“巫溪嫁花”绣片中的文字图案。
在唐丽娟看来,“巫溪嫁花”就像“结绳记事”,是巫溪女孩用针线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
“这一幅绣片展现的婚嫁内容,可能就是绣娘自己看到的结婚场景,有来迎娶新娘的人、骑着马的新郎、在轿中的新娘、抬嫁妆的场景等等,这也是女孩对自己出嫁场景的期许。”展览现场,唐丽娟指着其中一幅绣片介绍说。
对于学美术的大学生来说,如何传承“巫溪嫁花”艺术,并让它普及并被大众喜欢,显得更为重要。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创作产品。
“‘巫溪嫁花’多是婚嫁图案的内容,我们就想到与现在人们常用的婚嫁用品相结合,提取其中一些简单的纹样进行二次创作,包括丝巾、团扇、镜子、梳子等,用更新的形式把‘巫溪嫁花’带入大众的视野。”重师大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刘杨说道。
“巫溪嫁花”绣片中各类花的图案。
“巫溪嫁花”绣片中的凰鸟图案。
另一位同学徐怡朵则想到了把“巫溪嫁花”与游戏结合,“‘巫溪嫁花’的图案很多,我们把它们与大富翁游戏结合,让大家在玩游戏的同时,了解‘巫溪嫁花’的文化与知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巫溪嫁花”与大富翁游戏相结合。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各类文创产品。
观众观展。
相关知识
“非遗”碰撞“时尚” 首届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落幕
巫溪嫁花:针线里的巴绣文化
90后传承人李小秋的“绣”梦之路:让巫溪嫁花绽放新光
巫溪嫁花是朵什么“花”?非遗传承人和一群“00后”办展告诉你
当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 重庆巫溪“非遗之花”绚丽绽放
“花继续开——‘巫溪嫁花’艺术的叙事与衍生”展览在我校开幕
挑花(巫溪嫁花)
首届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5月20日启动
瓜分10万大奖!首届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520”启动
“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
网址: 一针一线皆文化,一色一景显民俗 非遗“巫溪嫁花”走入大众视野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6801.html
上一篇: (花型不断货)中式婚庆四件套红色 |
下一篇: 历史故事|一剪春秋数万家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