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的发生与防治(文末高效药剂排序)
蓟马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蓟马属小型昆虫,体长一般1~2毫米,细长而略扁。体色一般为深浅不同的黄色、棕色至黑色。口器为锉吸式,锥形。前后翅均狭长,边缘密生长缨毛。全世界己记述的蓟马种类约7400余种,中国记录的蓟马种类约400余种。据报道国内为害果蔬的蓟马达40余种,其中有8~10种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分属于蓟马属Thrips和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两个属。目前蔬菜上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烟蓟马Thrips tabaci和棕榈蓟马Thrips palmi为害最为严重。
一、主要习性(西花蓟马)
1、寄主植物:范围广,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作物,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番茄、豆类、草莓、李、桃、苹果、葡萄、兰花、菊花等,随着西花蓟马的不断扩散蔓延,其寄主种类还直在持续增加。
2、为害特点: 西花蓟马多隐藏于植物花蕊或叶片背面,靠吸取植物汁液及花粉为生。在取食过程中以锉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的叶、花或果的汁液,被害叶片初呈白色斑点后连成片,影响光合作用。取食植物花粉或花的子房,造成畸形、发育受阻。对果实为害主要锉吸果实表面,留下疤痕,有时会形成木质化疮疤和斑点,严重影响品质和商品价值。
3、发育繁殖:蓟马的发育经过卵、若虫、预蛹、蛹和成虫5个阶段。成虫将卵散产于植物的叶、花和果肉组织内,形成小的隆起;若虫期多为2龄,若虫行动和取食十分活跃;蛹分为预蛹和蛹,蛹期不取食、不排泄、活动减弱或静止不动。由于蓟马既有渐变态的特征,又具有全变态的特征,被认为是处于渐变态与全变态之间的过渡类型,称过渐变态。
蓟马的生殖方式包括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生殖方式,但以孤雌生殖为主。孤雌生殖包括产雌孤雌生殖、产雄孤雌生殖和产两性的孤雌生殖。两性生殖的种类和两性生殖时期的群体,雌虫常多于雄虫。雌雄交配通常在羽化后2~3天,雄虫与雌虫非专一交配。
4、发生规律: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如在瓜类作物上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丝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30~50粒。预蛹落入表土“化蛹”。在广东、浙江等南方地区年发生20多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每年4~5月为害最为严重。该虫以成虫越冬为主,也有以若虫在葱、蒜叶鞘内侧、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发育适宜温度为15~32℃。

二、防治方法
防治蓟马应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建议采取清理环境、培育净苗、加强监测、蓝板诱杀、保护和释放天敌、合理用药等多项措施综合防控。1、监测预报:采用蓝色粘板,每亩设3-5个,悬挂高度在树的中上部,每3-5天调查一次,掌握田间发生种类、种群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2、农业措施:目前桃园生草蓟马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尚不清楚,无法确定其对危害桃树的蓟马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后可以在桃园内部和外围分别种植趋避和诱集植物,并及时进行处理。有文献报道:(1)在甘蓝上喷洒大蒜汁液后, 甘蓝叶片上西花蓟马的虫量和产卵量均明显减少。在嗜食寄主植物上喷洒非嗜食植物汁液或间作非嗜食的寄主可以明显减少西花蓟马的选择性。(2)蓟马喜欢在花内危害,尽量不要在种植区周边种植月季、黄花菜(金针菜)等开花植物。(3)西花蓟马在黄色菊花品种上的种群密度最高,且雌雄性比最大。(4)西花蓟马,偏好甘蓝、莴苣,忌避芹菜、大蒜。3、物理防治:蓟马对蓝色具有很强的趋性,在蓟马发生期每亩悬挂蓝板(25×30cm)30片,最佳悬挂高度与植株生长点基本一致,在蓝板上涂抹聚集信息素,可有效提高诱集数量。4、生物防治:蓟马的天敌种类较多,有小花蝽、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小十三星瓢虫、中华草蛉、捕食螨、寄生蜂和微生物等。小花蝽对蓟马具有较高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人工释放或保护自然种群的方法防治蓟马,但小花蝽在秋季受光周期的影响进入滞育,防控效果下降。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是捕食螨中对蓟马防控效果较好的种类,可以通过人工释放的方式对蓟马进行防控。
是一种用于引诱蓟马的利他素溶液,与杀虫剂混配喷施,可吸引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南黄蓟马(Thripspalmi)、烟蓟马(Thrips tabaci)等蓟马从叶背、叶丛、花中等隐匿位置出来取食,从而增加害虫接触、吸食杀虫剂的机会,高效、快速地提升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邦诱蓟马食诱剂需要配合针对蓟马的农药来使用,农药稀释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邦诱蓟马食诱剂。6、合理用药:在生产中建议首先使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适宜质量浓度为20.00~40.00mg/L(1500~3000倍),其次推荐10%烯啶虫胺水剂,质量浓度50.00~100.00mg/L(1000~2000倍),再次为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建议使用质量浓度106.67~142.22mg/L(5600~7500倍)。可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0倍液轮换使用。有机种植园区可以选用1.5%除虫菊素200倍和矿物油200倍液及球泡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植物源药剂藜芦碱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施药时重点喷施花、嫩梢、叶片背面及地面,喷药要做到均匀、细致,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但应尽量避免在一个生长季连续多次使用一种药剂,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要慎用或不用,以避免抗药性的发展。有文献报道:(1)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毒力的强弱顺序为: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结果与结论]药后1、3、7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40%氟虫·乙多素WG、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和10%虫螨腈SC防治西花蓟马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药剂,防效可达82.49%~97.85%,可科学轮换用于蓟马防治。(2)6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各虫态的毒力作用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吡丙醚,且所有供试杀虫剂对西花蓟马LC(50)均大于花蓟马,对雌虫LC(50)大于雄虫。(3)抗药性:经过45代筛选,西花蓟马对噻虫胺产生了高水平抗性(56.8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高抗噻虫胺种群与噻虫嗪、吡虫啉、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甲维盐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辛硫磷及灭多威具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与溴虫腈和多杀菌素不存在交互抗性。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对杀灭西花蓟马抗噻虫胺种群有显著增效作用。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均存在高抗风险,噻虫嗪的抗性上升速度较慢且抗性稳定性最低。因此,在西花蓟马若虫期使用噻虫嗪有利于西花蓟马防治。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类药剂已经产生高水平抗药性。注明本文转自: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植保研究室提供的《蓟马的发生与防治参考》各位桃友可作为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桃园庄主
相关知识
蓟马发生规律、特征与防治技术
防治蓟马哪些药剂是首选?
蓟马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花生蓟马防治全攻略: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详解
齐鲁多杀霉素——防治蓟马、高效安全!
了解蓟马的发生规律与特征,掌握防治技术!
花生种植模式和品种对花蓟马发生的影响和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筛选试验
蓟马不是难以防治,蓟马正确防治措施这里有!
蓟马高效防治:5个办法效果好,农民朋友要重视
网址: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文末高效药剂排序)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1112.html
上一篇: 一种防治豆花蓟马的混配药剂的制作 |
下一篇: 什么蓟马为害最严重?蓟马的识别与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