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莲开四种,愿起无边|佛经中的莲花故事

莲开四种,愿起无边|佛经中的莲花故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9 09:14

莲花,在佛教中不仅是供佛供僧的清净之花,更是慈悲、智慧与觉悟的象征。

佛经中所提及的“莲花”,并非仅指我们日常所见的粉色荷花,而是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类型:青莲、黄莲、红莲、白莲,各具色相,也各有法义与因缘,承载着不同的修行象征与经典故事。

《起世经》[1]中说,须弥山下的阿耨达多池中“复有诸华: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牟陀华、奔茶利迦华,其华杂色青黄赤白…

也许你曾在读经中遇见过这些名字

却一时难以对应实物

今天我们一同走入佛法的花世界

借由莲花的芳香,探寻花中佛缘

उत्पल Utpala

优钵罗花·青莲花

““””

佛陀的成佛因缘,也源于他前世以花供佛。

据《佛本行集经》[2]记载,过去世中,佛陀为婆罗门弟子云童,得知燃灯佛将入莲花城弘法,便想以花供养佛陀。

然而城中鲜花早被国王一购而空,他辗转寻至一婢女手持瓶中藏有七枝优钵罗花。

云童恳请,她感于其诚,将五枝相赠,并提出希望云童代献其余两枝,并与之发愿,愿二人世世相逢有缘。

而这位婢女,便是佛陀未出家前的王妃——耶输陀罗的前身。

云童答应后,即献花发愿,感得燃灯佛当面授记,称其将于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

这便是“借花献佛”的由来。

कुमुद Kumuda

拘物头花·黄莲花

““””

香气袭人、色泽雅致的拘物头花,也在佛典中多次现身。

《杂宝藏经》[3]中记载,佛陀在王舍城说法时,有五百婆罗门意欲加害,张弓射箭而来。

然而,那些箭矢在接近佛陀时纷纷化作拘物头花、优钵罗花、波头摩花、芬陀利花等莲花,空中花雨纷飞,香气四溢。

众婆罗门大惊失色,顿悟佛陀威德,遂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求授佛法。

一念害心未起,佛已化敌为缘。

莲花,不仅是供养,也能化解仇怨。

पद्म Padma

缽头摩花·红莲花

““””

Padma,音译作缽頭摩華,意译为赤莲花、红莲花。自古以来,红莲便被视为水生植物中最尊贵者,在佛教中常被列为“七宝”之一,象征尊贵、吉祥、清净与觉悟。

据《大日经疏》[4]卷十五记载:“西方莲华有多种,一者缽罗华。复有二种:一者赤色,即此间莲花也;二者白色,今此间有白莲是也。”缽頭摩即是其中的赤莲种类,夏日开花,花色或淡红或深红,叶圆如盘,花梗高出水面数尺,绽放之际,艳丽中自带清凉之意。

缽頭摩花常见于沼泽水域。其挺出污泥、高洁不染之姿,与佛法中“出离”之义不谋而合。

我们熟知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吽”(Om Maṇi Padme Hum)中,Padme即指“莲花中”。其中:

•Om是一切诸佛之心音,代表宇宙的本源

•Maṇi意为“宝珠”或“摩尼宝”

•Padme是“莲花中”

•Hum表示成就与坚固

पुण्डरीक Puṇḍarīka

芬陀利花·白莲花

““””

芬陀利花,是睡莲的一种,以“出淤泥而不染”而广受佛经礼赞。

《杂阿含经》[5]云:“烦恼漏已舍,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白莲之“洁净无染”,象征修行者虽处凡世而心不沾染。

此外,它也象征佛法本身之清净。《妙法莲华经》中以白莲喻佛法深远纯洁,能引众生出离烦恼。

芬陀利花还是佛陀诞生的瑞相之一。《方广大庄严经》[6]记载,佛母摩耶夫人临产之时,诸池中芬陀利花含苞待放,天地俱现祥瑞。

白莲不只是花,更是佛法在世间的见证。

一花一世界

““””

花之四相,法之四门

一一不同,却皆出于淤泥而开净华

莲花从不挑生处,也不问香气有无

只在有缘的土壤中悄然绽放

愿我们心中常植莲种

供养佛前,亦滋养己心

一瓣心香,也将成就一世慧华

佛经原典索引(上下滑动)

[1]《起世經》卷1〈1 閻浮洲品〉:「復有諸華,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其華雜色青黃赤白,大如車輪,下有藕根,麤如車軸,汁白如乳,味甘如蜜。」(CBETA 2025.R1, T01, no. 24, p. 312c25-28)

[2]《佛本行集經》卷3〈2 受決定記品〉:「爾時,我心作是思惟:『諸佛世尊,不尚錢財以為供養,唯法供養,聖所稱譽。我未有法義無空見,今可買覓上妙好華,持以奉獻,願未來世得作於佛。』我時即至一鬘師家,語彼人言:『仁者可賣此花與我?』爾時,彼人報於我言:『仁者童子!汝可不聞?降怨大王出勅告下,所有華鬘悉不聽賣與於他人。何以故?王欲自取持供養佛。』我聞彼人如是語已,復更至於餘鬘師店,求索華買,彼還答我如前不異。如是處處買華不得,於街巷裏,私竊訪求,見一青衣取水婢子,名曰賢者,密將七莖優鉢羅華,內於瓶中,從前而來。我見彼已,心生歡喜,即語之言:『汝將此華,欲作何事?我今與汝五百金錢,汝可與我瓶內七莖優鉢羅華。』彼女復言:『仁者童子,汝可不聞?然燈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今欲入城受此地主降怨王請。王於佛所,生尊重心,復欲建立諸功德故,宣令國內十二由旬,所有香油華鬘之屬,不聽一人私竊盜賣,若有賣者,唯王得買自將供養。以我比舍有一鬘師,名曰怨讐,彼有一女,私從我邊取五百錢,即盜與我此七莖華。我既違禁,得於此華,自欲供養然燈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實不可得。』時我復更語彼女言:『善女所說因緣,我今已知。汝可取我五百金錢,與我五莖優鉢羅華,兩莖還汝。』爾時,彼女即答我言:『仁者童子!汝取此華,欲作何用?』我時報言:『如來出世,難見[A2]難逢,今既遭遇,欲買此華上然燈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種諸善根,為未來世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彼女復語我言:『我觀童子,內外形容,身心勇猛愛法精進,汝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摩那婆!汝若許我未得聖道,於其中間,生生世世,為汝作妻;若汝得道,我當剃除出家學道,求阿羅漢,為汝弟子,修沙門行。若如是者,我今與汝此五莖華,不者不與。』」(CBETA 2025.R1, T03, no. 190, pp. 666c03-667a10)

[3]《雜寶藏經》卷3:「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心常懷惡,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羅門,使持弓箭,詣世尊所,[11]挽弓射佛。所射之箭,[12]變成拘物頭華,分陀利華,波頭摩華,優鉢羅華。五百婆羅門,見是神變,皆大怖畏,即捨弓箭,禮佛懺悔,在一面坐。佛為說法,皆得須陀洹道。復白佛言:「願聽我等出家學道。」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13]體,重為說法,得阿羅漢道。」(CBETA 2025.R1, T04, no. 203, p. 464b4-12)

[4]《大日經義釋》卷11:「三藏說:西方蓮華有多種:一者鉢頭摩[27](〔復有二種:一者赤色,即今此問蓮華也;二者白色,今此間有白蓮是也,非芬陀利也〕)」(CBETA 2025.R1, X23, no. 438, p. 454c16-18 // R36, p. 867a16-18 // Z 1:36, p. 434a16-18)

[5]《雜阿含經》卷4:「如是煩惱漏, 一切我已捨, 已破已磨滅, 如[9]芬陀利生, 雖生於水中, 而未曾著水,」(CBETA 2025.R1, T02, no. 99, p. 28b9-11)[9]

[6]《方廣大莊嚴經》卷3〈7 誕生品〉:「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滿足十月將欲生時,輸檀王宮先現[8]三十二種瑞相:一者一切大樹含花將發。二者諸池沼中[9]優鉢羅花、拘物頭華、波頭摩華、芬陀利華,皆悉含蘂。」(CBETA 2025.R1, T03, no. 187, p. 551b29-c4)

编辑 | 若为

设计|梦轩

责编 · 慧丁 | 审校 · 远山丨终审 · 明月

相关知识

佛经中花的比喻意义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上)——佛经中为何常以莲花为喻?
佛像上的莲花 莲花为何成佛教圣物
莲花的佛教内涵(阿莲)
莲花形象在佛教中为何如此普遍?
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意思?
莲花与佛的关系是什么
莲花为什么是佛教的圣物?
莲花处处开,静待生命中最美的莲花
佛教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

网址: 莲开四种,愿起无边|佛经中的莲花故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04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莲花的四种象征:佛教中的青莲、黄
下一篇: “西藏神童”仁波切预言2025年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