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镉和铅在土壤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镉和铅在土壤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9 02:39

(1.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杭州311202)(3.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4.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为综合评价生物质炭、调理剂和腐殖酸3 种不同钝化剂对杭白菊镉(Cd)和铅(Pb)含量降解的影响,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了钝化剂处理下Cd 和Pb 在2 种土壤-杭白菊体系中的富集迁移特性及菊花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 种不同程度Cd 和Pb污染土壤中添加3 种钝化剂杭白菊整体对Cd 富集系数均降低,其中添加生物质炭降幅最显著(54.70%、72.27%);添加生物质炭相较于其它2 种钝化剂对抑制Cd 和Pb 在茎-花间的迁移以及菊花茶茶渣中的残留量效果均最显著,茶渣中两者的残留在土壤1 中分别下降48.91%、56.10%,土壤2 中分别下降62.77%、86.00%。土壤1 中添加生物质炭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幅最显著,分别为154.93%、77.11%和99.09%;而土壤2 中添加3 种钝化剂,3 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极显著提高。综合分析,生物质炭对Cd 和Pb 在杭白菊植株中的降解,降低菊花茶中的残留以及提升菊花品质方面效果最佳,可作为杭白菊种植区土壤钝化修复首选材料。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其过量富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1]。2014 年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指出,重金属镉(Cadmium,Cd)是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污染物,占土壤样本总污染物的7.00%[2];铅(Lead,Pb)是土壤污染中最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3]。Cd和Pb 均为剧毒重金属元素,不易降解;两者均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过量积累会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甚至导致植株无法生长[4,5]。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是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之一,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结果显示,2019 年浙江省杭白菊种植面积3 600.00 hm2,总产量9 500.00 t,市场对饮用菊需求量逐年增加[6]。杭白菊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其质量安全仍不容忽视,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杭白菊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7]。重金属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不同植物品种中的富集存在差异,呈现复杂、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关于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富集和迁移特征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主要集中在作物、蔬菜或水果中,如水稻、玉米、小麦、辣椒、苹果、葡萄、樱桃、猕猴桃和梨等[8-16]。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pH 值、土壤团粒体结构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等[3]。土壤中添加钝化剂不仅会影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也可以改变土壤肥力,甚至微生物的结构等,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富集[17]。然而重金属在土壤-杭白菊体系中的富集和迁移规律及钝化修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集了不同程度Cd 和Pb 污染的种植区土壤,选择了3 种对环境友好且符合重金属钝化原理的钝化剂,进行杭白菊盆栽实验,通过对重金属在土壤到杭白菊根、茎、叶和花各器官的富集与迁移规律,杭白菊茶汤和茶渣中Cd 和Pb 残留,以及对杭白菊品质的影响分析,对3 种钝化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Cd和Pb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杭白菊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重金属污染土壤采自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两个不同种植区,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标准,2 种土壤分别为低浓度Cd 污染、Pb 在安全范围内的土壤(土壤1)和高浓度Cd 与低浓度Pb 混合污染土壤(土壤2),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生物质炭(稻壳550~600 ℃高温裂解碳化物)、腐殖酸(风化褐煤胡敏酸)和调理剂(主要成分CaO、MgO、SiO2)3 种供试钝化剂来自孟俊实验室[2,18]。盆栽杭白菊幼苗源自桐乡市绿康菊业有限公司。

表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1 The basic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ed soil

1.2 盆栽实验

杭白菊土培盆栽试验采用1.1 中所述的种植区原土壤1 和2。土壤风干后筛除杂质并磨碎,然后过100目筛。称取2.00 kg 土壤置于花盆(26.00 cm×24.00 cm,3 加仑)中,充分搅拌混匀。将生物质炭、腐殖酸和调理剂分别按照土壤干质量的2.00%、0.50%、0.20%进行混合,放置平衡7 d。在2 种土壤中分别添加3种钝化剂,共6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4 个重复,以不添加任何钝化剂的原土壤作为对照。于2020 年6月中旬移栽杭白菊种苗,每盆移栽2 株,培养过程中不定期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80.00%左右。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在杭白菊收获期(2020 年11 月中上旬),点对点同期采集种植土壤及根、茎、叶和花样品。土壤样品选取5~10 个点混合,先进行风干,然后研磨并过100目筛,保存待测。根、茎、叶和花组织材料,采集后做好标记,先用自来水充分冲洗,以去除表面泥土、灰尘等,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用吸水纸擦干水分,并于105 ℃烘箱杀青30 min,50 ℃烘干至恒重,充分研磨后过100 目筛,保存备用。

杭白菊冲泡试验:取0.20 g干制杭白菊于50.00 mL离心管中,加入20.00 mL 沸水,浸泡20 min。离心后倒出茶汤、烘干茶渣,待检。

1.4 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及富集系数、迁移系数计算

杭白菊根、茎、叶和花4 个器官以及菊花茶汤和茶渣中Cd 和Pb 含量的测定分别按照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和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进行。

重金属富集系数计算:用富集系数(FBC)来表示杭白菊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富集系数越大,说明其吸收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19]:

式中:

FBC——富集系数;

C器官——杭白菊根、茎、叶和花部位重金属含量,mg/kg;

C土——土壤重金属含量,mg/kg。

用迁移系数FT1、FT2、FT3 分别表示重金属在根-茎、茎-叶、茎-花间的迁移能力,计算公式分别为[20]:

式中:

FT1、FT2、FT3——分别表示重金属在根-茎、茎-叶、茎-花间的迁移能力;

C根、C茎、C叶、C花——分别为杭白菊根、茎、叶和花中重金属含量,mg/kg。

1.5 杭白菊化学成分测定

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含量的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20 年版菊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21]。色谱条件:填充剂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A 为乙腈,流动相B 为0.10%磷酸水溶液;流速1.0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348 nm。

1.6 数据分析

数据利用Excel 2010 和SPSS 20.0 进行处理和分析,图片采用Origin 8.5 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杭白菊各器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在收获期将2 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盆栽的杭白菊植株取出,清洗干净后,按照1.4 项方法对土壤以及根、茎、叶和花4 个器官中Cd 和Pb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

表2 土壤1 和2 培养条件下杭白菊各器官中Cd 和Pb 含量
Table 2 Cd and Pb contents in each organs of Chrysanthemum in soil 1 and 2 (mg/kg)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由表2 可知,土壤及杭白菊各器官中Cd 含量大小顺序为花>叶>土壤>茎和根(均为0.33 mg/kg)(土壤1 培养条件下),叶>花>土壤>茎>根(土壤2 培养条件下)。因此,2 种土壤培养条件下,杭白菊茎、叶、花中Cd 含量均大于根,表明地上部Cd含量高于地下部,这与张亚静等对野菊各部位Cd 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报道一致[22]。且2 种土壤培养下,花中Cd 含量均超出了《药用植物及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Cd 限量标准(≤0.30 mg/kg),分别为限量值的3.45、8.17 倍,表明2 种土壤培养下的杭白菊花中Cd 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此外,杭白菊植株对Cd 和Pb 的累积总量(根、茎、叶、花中重金属含量之和)差异较大;Cd 累积总量在2 种土壤培养下分别为2.30(土壤1)、7.90 mg/kg(土壤2),Pb 累积总量分别为1.45(土壤1)、2.46 mg/kg(土壤2),表明,在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培养下,杭白菊对Cd 和Pb 的累积总量也较高,这一结果与蒋攀等对2 种不同Cd 污染程度土壤下麦冬地植株对Cd吸收的数据结果一致[23]。

对于重金属Pb,2 种土壤培养条件下,其在杭白菊各器官中的含量均小于1,极显著低于土壤中(P<0.01);其中,花中Pb 含量分别为0.12、0.07 mg/kg,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Pb 限量标准(≤5.00 mg/kg),表明2 种土壤培养下的杭白菊花中Pb 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2.2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杭白菊各器官中Cd 和Pb 的富集特性

在土壤1 和2 中分别添加腐殖酸、调理剂和生物质炭3 种钝化剂,测定了杭白菊各器官中Cd 和Pb 含量,并计算了富集系数,结果如表3 和4。

由表3 可知,2 种土壤培养条件下,杭白菊各器官对重金属Cd的富集系数表现为花>叶>根和茎(均为0.72)(土壤1),叶>花>茎>根(土壤2),各器官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1 中分别添加3 种钝化剂后,杭白菊植株整体对Cd 富集系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16.76%(腐殖酸)、40.62%(调理剂)和62.03%(生物质炭),花对Cd 富集系数分别降低11.16%(腐殖酸)、41.59%(调理剂)和54.70%(生物质炭)。土壤2 中分别添加3 种钝化剂后,杭白菊植株整体对Cd 富集系数分别降低22.31%(腐殖酸)、46.29%(调理剂)和73.69%(生物质炭),花对Cd 富集系数分别降低21.92%(腐殖酸)、56.95%(调理剂)和72.27%(生物质炭)。因此,整体上,在相对高浓度Cd 污染的土壤2 下杭白菊植株对Cd 的富集量也较高,2 种土壤中杭白菊整体和花对Cd 富集系数平均值均表现为对照>添加腐殖酸>添加调理剂>添加生物质炭;且2 种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Cd的富集系数与对照相比均降低最显著。

表3 土壤-杭白菊体系中Cd 的富集系数
Table 3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Cd in soil-Chrysanthemum system

由表4 可知,对于重金属Pb,在2 种土壤对照组和添加钝化剂组中,杭白菊植株对Pb 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0.67×10-2~1.49×10-2,均极显著低于Cd(0.43~1.56)(表3),为Cd 富集系数平均值的0.60%~2.00%。有研究指出,当富集系数(FBC)<0.10 时表示强烈贫化,FBC<0.50 时相对贫化,0.50<FBC<1.50 时二者属于同一水平,FBC≥1.50 时相对富集,FBC>3.00 时强烈富集[24]。2 种土壤对照组,杭白菊花对Cd 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69、2.29(表3),均大于1.50,表明花对Cd 的富集作用较强;而其对Pb 的富集系数均远小于0.10(表4),表明杭白菊花对Pb 的富集作用强烈贫化。这一结果与张亚静等对5 种重金属在野菊花中的富集特性研究中野菊花对Cd 的富集作用较强,对Pb 的富集作用强烈贫化的结果一致[25]。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1 中花对Cd 富集作用由较强降为较弱,土壤2 中其对Cd 富集作用由相对富集降为相对贫化,再次证实了生物质炭能显著抑制杭白菊花中Cd 的富集。

表4 土壤-杭白菊体系中Pb 的富集系数
Table 4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Pb in soil-Chrysanthemum system

2.3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土壤-杭白菊体系中Cd和Pb 的迁移能力

迁移系数FT 反映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当FT大于1.00 时,说明植物该部位对重金属大量吸收;而当FT 小于1.00 时,植物通过自身的排斥机制,阻止重金属向该部位的运输以减少毒害[22]。根据1.4 项方法计算土壤1 和2 对照以及分别添加腐殖酸、调理剂和生物质炭处理,土壤到杭白菊体系中Cd 和Pb 的迁移系数,结果如表5 和6。

由表5 可知,2 种对照土壤中,杭白菊对Cd 的迁移系数FBC,根均小于1.00,表明Cd 从土壤到根的运输受到一定的阻碍;而FT1、FT2和FT3均大于1.00,表明根-茎间、茎-叶间和茎-花间对Cd 的运输顺畅。在土壤1 对照组,杭白菊各器官对Cd 迁移系数表现为茎-花(FT3)>茎-叶(FT2)>根-茎(FT1),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3 种钝化剂后,FT3 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8.06%(腐殖酸)、6.98%(调理剂)和29.95%(生物质炭),可见添加生物质炭对抑制Cd 在茎-花间的迁移效果最显著。在土壤2 培养条件下,杭白菊各器官对Cd 迁移系数表现为根-茎(FT1)>茎-叶(FT2)>茎-花(FT3),差异极显著(P<0.01)。只有添加生物质炭后,FT3 降低,降幅为56.75%。因此,整体上,2 种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均能极显著降低茎-花间Cd 的迁移,这与蒋攀等[23]对不同钝化材料对川麦冬各部位Cd 吸收的数据结果一致,可能是钝化剂处理下,2 种土壤中Cd 活性被显著抑制,降低了茎-花间Cd 的迁移。

表5 土壤-杭白菊体系中重金属Cd 的迁移系数
Table 5 The migration coefficient of heavy metals Cd in soil-Chrysanthemum system

由表6 可知,2 种对照土壤中,杭白菊对Pb 的迁移系数FBC,根和FT1均小于1.00,FT2均大于1.00,表明Pb在土壤-根以及根-茎间的运输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茎-叶间运输通畅。在土壤1 对照组,杭白菊各器官对Pb 的迁移系数表现为茎-叶(FT2)>茎-花(FT3)>根-茎(FT1),差异极显著(P<0.01);只有添加生物质炭后,FT3与对照相比降低(降幅24.41%)。在土壤2 对照组中,杭白菊各器官对Pb 的迁移系数表现为茎-叶(FT2)>根-茎(FT1)>茎-花(FT3),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3 种钝化剂后,FT3与对照相比无差异,可能是由于茎和叶对Pb 的吸收量较低(表2)所致。在2 种土壤对照组和处理组中,花对Pb 的累积富集系数β 均小于0.01,极显著低于花对Cd 的富集(0.45~2.30)。因此,整体来看,杭白菊花对Pb 的吸收较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b 在茎-花间的迁移。

表6 土壤-杭白菊体系中重金属Pb 的迁移系数
Table 6 The migration coefficient of heavy metals Pb in soil-Chrysanthemum system

2.4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杭白菊茶汤及茶渣中Cd 和Pb 含量的变化

根据1.3和1.4项方法对杭白菊茶汤及茶渣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7。

由表7 可知,2 种土壤培养下Cd 在杭白菊茶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01,主要残留在茶渣中,所有组别茶渣中Cd 残留量在土壤2 中均高于土壤1,且均表现为对照>添加腐殖酸>添加调理剂>添加生物质炭(P<0.05)。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茶渣中Cd 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48.91%(土壤1)、62.77%(土壤2),但均仍超出了安全值(Cd≤0.3 mg/kg)。

2 种土壤对照组和添加钝化剂组中,杭白菊茶汤中Pb 含量远低于安全值(限量≤5.0 mg/kg),其主要残留在茶渣中,茶渣中Pb 残留量在土壤2 中的平均值高于土壤1,但均未超过安全值;添加生物质炭后,其在茶渣中的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56.10%(土壤1)、86.00%(土壤2)(表7)。表明,在2 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培养下,杭白菊经冲泡后,溶在茶汤中的Cd 和Pb 元素与冲泡前相比极显著降低,残留量均在安全范围内,可正常引用。而茶渣中Cd含量超出了安全值,Pb 在安全范围内;但从人体健康角度以及部分消费者有嚼食杭白菊的习惯考虑,在饮用杭白菊时,应尽量避免饮入花。本研究与刘淑娟、王峰等对茶园土壤中茶叶中Cd 溶在茶汤中的含量很少,可安全饮用的结果,以及茶汤中重金属含量与茶叶中重金属的初始浓度有关的结论一致[26-28]。

表7 杭白菊茶汤及茶渣中Cd 和Pb 含量
Table 7 The contents of Cd and Pb in Chrysanthemum tea soup an residues (mg/kg)

2.5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杭白菊品质的变化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分别不得少于0.20%、0.08%和0.7%作为控制菊花内在品质的标准[21]。根据1.5 项方法对收获期的杭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3 种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土壤1 对照组杭白菊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为0.08%,低于药典绿原酸≥0.20%的标准。向土壤1 中添加3 种钝化剂后,绿原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54.93%(生物质炭)、25.47%(调理剂)和10.19%(腐殖酸),只有在添加生物质炭的情况下,绿原酸含量符合药典标准。无添加钝化剂下,样品中木犀草苷含量为0.10%,高于药典中木犀草苷≥0.08%的标准;添加生物质炭后,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77.11%;而添加调理剂和腐殖酸后,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无差异。土壤1 对照组异绿原酸A 含量为0.13%;添加生物质炭后,其含量增幅最高,达到99.09%,但仍低于药典中异绿原酸A≥0.70%的标准;而添加腐殖酸后,其含量与对照基本无差异。综合来看,土壤1 中添加生物质炭后,3 种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效果均最为显著。

图1 添加不同钝化剂杭白菊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含量的变化
Fig.1 Changes of chlorogenic acid,luteoloside and isochlorogenic acid A of Chrysanthemum with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passivators

在土壤2 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3 种有效成分含量均表现为添加调理剂>添加腐殖酸>添加生物质炭>对照,3 种有效成分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9.26%~235.41%(绿原酸),45.47%~207.59%(木犀草苷)和23.42%~141.56%(异绿原酸A)。表明,土壤2 中添加3 种钝化剂后,3 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极显著提高,但只有木犀草苷含量符合药典标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 仍均低于药典标准。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添加钝化剂的土壤1 培养下的杭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含量均高于土壤2 培养下三者的含量,表明3 种化学成分与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中高浓度的Cd 和Pb 会抑制杭白菊花中有效成分的积累;姜涛等研究指出菊花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相关,本实验结果与其一致[29]。土壤1 中添加3种钝化剂,花中Cd 含量均降低(表3),而3 种化学成分含量升高。李荭荭等[30]通过对矿区周边Cu 污染土壤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中Cu 含量,降幅分别为低73.78%~78.96%和87.61%~96.97%;王艳红等[31]研究表明生物炭类钝化剂抑制了Cd 污染土壤上生菜对Cd 的吸收;何杰明等[32]研究结果显示栽培土壤中添加3.0%水稻生物炭,天竺桂幼苗根系的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和一级侧根数依次增加44.24%、139.24%、141.77%、30.42%和38.72%。由此可见,钝化剂可通过抑制杭白菊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减缓重金属对植株的毒害作用,进而提升杭白菊的品质。

3 结论

2种Cd和Pb不同程度混合污染土壤培养条件下,杭白菊植株对Cd 的富集能力均较强,而对Pb 的富集作用强烈贫化。2 种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均能有效降低Cd 在杭白菊植株中的富集以及茎-花间对Cd 的迁移能力。杭白菊经冲泡后茶汤中Cd 和Pb 的残留无风险,其主要富集于茶渣中;土壤中添加3 种钝化剂,茶渣中Cd 和Pb 的残留量均下降,生物质炭的效果最显著。在土壤1 中添加生物质炭,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异绿原酸A 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土壤2 中分别添加3 种钝化剂,均可极显著提高杭白菊中3 种有效成分含量。

综合对比施加3 种钝化剂处理试验,从Cd 和Pb在土壤-杭白菊体系中的富集和迁移特性,冲泡后重金属的残留,以及杭白菊品质提升方面来看,生物质炭均可作为Cd 和Pb 混合污染土壤的首选钝化剂。

盆栽实验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其它因子也可能对本研究中杭白菊植株的重金属吸收特性造成干扰;另外,不同钝化剂的组合施用有待试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HE Liping,HU Wei,WANG Xiaofeng,et al.Analysi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soils and related effect on population health-a case study for East River basin in Chin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6): 1996.

[2] MENG Jun,ZHONG Libin,WANG Lu,et al.Contrasting effects of alkaline amendment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uptake of Cd in rice plants in a Cd-contaminated acid paddy soil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8,25(9): 8827-8835.

[3] LUO Xuemei,MENG Jieqin,CHEN Xiufen,et al.Metabolomics-based study reveals the effect of lead (Pb) in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on Whitmaniapigra [J].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 1-10.

[4] HUANG Zhiyong,CHEN Ting,YU Jiang,et al.Lead contamination and its potential sources in vegetables and soils of Fujian,China [J].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12,34(1): 55-65.

[5] GUO Bin,HUANG Chunlai,TONG Wenbin,et al.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 soil-rice system:a case study in the Jin-Qu basin of China [J].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 1-11.

[6] 何伯伟,姜娟萍,徐丹彬,等.浙江省中药材2019 年产销形势及产业提升发展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776-1779.

[7] 刘岩,胡桂仙,赖爱萍,等.杭白菊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6:68-72.

[8] 刘昭兵,纪雄辉,官迪,等.镉胁迫条件下淹水时间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12):1125-1131.

[9] 郭晓方,卫泽斌,丘锦荣,等.玉米对重金属累积与转运的品种间差异[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4):367-371.

[10] 杨玉敏,张庆玉,杨武云,等.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532-538.

[11] Antonious G F,Kochhar T S.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 into hot pepper fruits: a field study [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9,82(1):59-63.

[12] WANG Quanying,LIU Jingshuang,CHENG Shuai.Heavy metals in apple orchard soils and fruits and their health risks in Liaodong Peninsula,Northeast China [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5,187(1): 1-8.

[13] Halili Jeton,Mele Altin,Arbneshi Tahir,et al.Determination of som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grape and wine of the grape vineyards of Rahovec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and Science,2014,14(5): 96-101.

[14] 刘强,呼丽萍,鱼潮水.土壤-樱桃系统重金属累积和樱桃食用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2:161-169.

[15] 王仁才,石浩,庞立,等.湘西猕猴桃种植基地土壤和猕猴桃中重金属积累状况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34(3):280-285.

[16] WANG Yi,DING Xiaoyan,YANG Hao,et al.A study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soil and fruits of Rosa roxburghi Tratt from the planting bases located in the karst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1010: 88-95.

[17] HAO Jincai,ZHU Li,WU Longhua,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cadmium and lead stabilization in soil highly 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using different stabilizing agents [J].Soils,2019,51(4): 752-759.

[18] 陶梦铭.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砷镉的吸附及对其在水稻中含量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9.

[19] PANG Rongli,WANG Shuyan,WANG Ruiping,et al.Study on the enrichment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grapevine system [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9,35(4): 515-521.

[20] 李非里,刘丛强,杨元根,等.贵阳市郊菜园土-辣椒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4):52-56.

[2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2] 张亚静,汪涛,郭巧生,等.野菊对Cd 元素吸收特性及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4):641-647.

[23] 蒋攀,王钰茜,赵钰婷,等.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镉含量及其在川麦冬中累积的影响[J].中草药,2021,52(24):7638-7644.

[24] 陈代演,邹振西,任大银.地质植物法在黔西南滥木厂铊(汞)矿床的初步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5):32-38.

[25] 张亚静,汪涛,郭巧生,等.不同产地野菊花及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4):2908-2917.

[26] 刘淑娟,覃事永,罗意,等.茶园土壤-茶树-茶叶-茶汤中镉转移规律及安全性评价[J].茶叶通讯,2020,47(1):52-57.

[27] 王峰,单睿阳,陈玉真,等.闽中某县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镉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J].茶叶科学,2018,38(5):537-546.

[28] 许燕,曾艳,郭湘,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茶叶重金属、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冲泡茶汤浸出率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369-374.

[29] 姜涛,陈林明,姚艺新,等.3 种规格菊花有效成分与重金属元素的质量评价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9):37-44.

[30] 李荭荭,赵明柳,董海霞,等.生物炭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水稻Cu 累积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9):1210-1217.

[31] 王艳红,李盟军,唐明灯,等.稻壳基生物炭对生菜Cd 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2):207-214.

[32] 何杰明.水稻生物炭不同添加量对天竺桂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J].林业科技,2022,47(1):14-16.

相关知识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镉和铅在土壤
土壤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对农田土壤和水稻镉、铅的影响
不同花生品种对土壤铅、镉污染的抗性研究
土壤中砷·铅·铬·镉·镍检测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花生对土壤中铅和镉的吸收分配规律
不同品种西兰花对土壤重金属铅镉汞的吸收规律
不同油菜类型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响应
农作物秸秆炭对土壤中镉和磷的影响
土壤改良剂对镉向水稻中迁移转运的影响

网址: 不同钝化剂处理下镉和铅在土壤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96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土壤样品前处理标准及方法介绍
下一篇: 样本用英语怎么说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