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耿翔丨归乡记(组诗)

耿翔丨归乡记(组诗)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8 23:03

编者按:5月9日,县文联组织永寿籍知名作家深入我县产业发展园、走进基层进行采风创作,挖掘永寿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灵感,创作一批反映永寿特色、展现永寿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近日,特刊发采风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归乡记(组诗)

耿翔

1

搜尽山水,从长安到永寿

一身亲情,像一匹驮着天空的汗血马

归乡的路上,只为灵魂

一生修书

一朵花

也在风里被羽化

一朵花,最先开在

一些人的衣襟上,在她们简朴大地的生命里

被五月的风,吹上了明亮的页梁

那个时候,一朵花

被放在人间,只为守望众生

一朵花,也作了

神的粮食

而被一朵花,养育过的人

在哪里,都想叫它母亲花

多年以后,一朵花烂漫在大地的衣襟上

它褪去了一群人,清贫过的底色

在页梁上,它多像天空

抖落下来的云朵,也像众神

以清洁的精神,滋润

这块大地

夜雨修书,五月的风

又捎来一朵花,细雨一样唤我

归乡的口信

2

一阵细雨,带着一朵槐花

落地的声音,短暂又神秘

这样的细雨,像与山河有约

在我疲惫地归乡,把一颗游牧的心

寄托给它的每一朵槐花时,像谁伸出了双手

轻抚我,看着这么多

来自地下的文物,我像与一群

醒来的先祖,在青铜里

握手,更像聆听

神的声音

那些铜戈,被谁执过

那些陶罐,被谁抱过

在活着的泥土里,它们没有埋没任何时光

每一个祖先,用极其简朴的一生

缔造山河之永寿

这些文物,也用不朽诉说着

每次出土,有如灵魂的

重新转世

我也像看见,槐花的前身

这页梁,因此也像座灵山

3

父葵鼎,善夫山鼎

还有中滋鼎,它们以不朽的铭文

铸永寿

在春秋以前

这块西周的,煌煌后土

铸在青铜上的意象,就是一片盘绕的云雷纹

它象征祖先,祭拜在心中的神灵

我在这里,山居时

没有见过它们,我写下的诗里

却像飞动着,那口沿下的

长鸟纹

它的烟痕,也让我在诗里

触摸到春秋,以前的生活

院子里,那座北魏造像碑

还立在当年的亭子里,没有被时间随意移动

让我看见,母亲那时

经常坐在旁边的样子,还是那么

真实和亲切,有如坐在我

心上的

另一块碑石

青铜不朽,碑石不朽

心上的亲人,也不朽

4

泾河水流过来,活像两个

剪花娘子的,剪刀声

这是天地间,一定被神灵

开过光的声音,沿着万物复杂的形体和魂魄

在一张薄凉的纸上,带着温度开花

一个叫库淑兰

一生剪着,人神不分的自己

一个叫张彦娥,剪着

头顶上的

太阳神

崇拜女人的库淑兰,她去世了

崇拜太阳的张彦娥,她还活着

活着,就不会停下手中的这一把剪刀

日子深长,能够看得见的世事

也深长,只有精心剪进

崇拜的太阳里

让万物安详,自己

也安详

一路繁衍着,人畜草木的古漆国

被她手握着,一把神剪

剪在纸上

5

寨里村,药香遍地

让我从古漆国,凝固在文物身上

一段颠覆,不破的时间里

回过神来

一地鸢尾,一地芍药

一地黄芪,它们把生长在泥土里的一身药香

通过花朵的姿态,有色有味地

递了过来

页梁上的槐花,它在高处

一眼看见寨里村的田野上,只留一半麦香

陪伴一半药香,颠覆着这片

土地的旧时光,以及它固有的样子

当年在沟坡里,那些被采过的

草药,也惊讶地

认出了我

药香遍地,寨里村

挥出的大手笔,改写着古漆国

千年以来的,生态文本

6

五月的风里,槐花从页梁上

吹亮了,小县城的夜晚

这个夜晚,也让给了

一群归来的诗人,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

槐花作了唯一的护符,被佩戴在

质朴的胸前,多年以后

深扎在心里,是否

还是先前的

那一朵

酒杯里

也有了一朵槐花

被槐花吹亮,这个夜晚

这座小县城,被一群诗人痛快地饮进了

举起在手中

碰之如月,入神的

杯盏里

一群诗人,会被怀旧的小县城

从口音里,逐个地认出来

7

槐花的引力,大于古漆国

大于页梁上,一切

有光的事物

槐花,引来丹参

引来荆芥,跨洋过海

引来被国人,抢着尝一口洋味道的车厘子

古屯,献出一块最为肥沃的土地

像在心上,一次

囤积下这个世界,惹人眼馋

也能结出,玛瑙一样的

一种果树

新西兰

古屯村的新西兰

五月的风吹过后,艳阳的六月

新西兰会以满树的车厘子,成熟在古屯的

大地上,一个国家

被一棵果树,嫁接到了

一个村子

吹得再慢一点,五月的风

在他乡成熟,车厘子

也需要心静

8

一桥飞架,阻隔在

我心上的一条马坊沟,被时间

穿越了

多年以前,马坊沟里

一群中学生,以青春栽种着自己一样的树木

一只鹰,从沟顶向着蓝天飞去了

坐在流水的沟底

我很难过

一条土石路,走上来的乡亲

像在命运里,廉价地

爬坡

多年以后,那个在风吹草长中

走过山河大地的中学生,一个人急切地归乡

终于不用爬坡了,大地的

喜悦,马坊的喜悦

在一座大桥之上,也是时间

有意地魔幻给,他的

一份喜悦

穿越凌空的大桥,有一只鹰

从云朵里拉近了,我和

马坊的距离

9

从时间里修炼,你躲在我含泪

写下的《马坊书》之外

已有多年了

这次在马坊,我只奔你而来

小时候一个人遥望,那像落在云端里的村子

对你的陌生,让我放弃了文字的揣摩

罗家岭,早就献身于

槐林页梁了

处在岭下,你会

献身于谁

献身光伏,深蓝色的电池板

像给一面黄土山坡,披上一件闪光的衣衫

对于大地,头顶的太阳

不是照耀,而是

直接充电

献身养殖,你让几千年埋头农耕的马坊

像用魔方,在莺飞草长的

田野上,叠起幻象

一样的鸡舍

罗家村,改写了一座小镇

样貌的村子,我会在《马坊书》中

予以补记

10

高岭山上,槐花可采

山之后,无忌墓可望

对于历史,这是

一个人的悲剧,而对于永寿坊

用一块热土,寂静地收留下大唐的一代名臣

却是一件幸事,无论这里埋着他的尸身

还是衣冠,蓝天在上

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五月的风

每年从高岭山后,吹下漫天雪白的槐花

依着墓园,像素净了时间的

一场哀悼

古老的广寿原,也就在这里

千年之后,槐花也开遍这里

11

风吹草长,武陵寺塔

也向天空,一直生长

北魏远去了,武陵寺

也随着烟火消散了,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塔

在一面陡峭的山坡上,站斜了身子

那是时间的重,也是风雨

刻进每块砖里

世事的重,让一座古老的塔

倾斜在历史的,一蓑

烟雨里

武陵寺

只剩下它的灵魂

只剩下它的,一座砖塔

在微风拂面的五月,为了瞭望页梁上的槐林

充当了古人的,一只雕刻得精细

视野开阔的天眼,倾斜着

沉重之身,也要向

天空生长

在武陵寺塔上,每朵白云

都有似水年华,可以追忆

12

只有翠屏山,才能放得下

一个叫永寿的,郡县

一座山,一个县

像被众神钦点过,它们的名字

竟然在大地上这么般配,四十万亩槐花盛开

一条地球上的青玉飘带,从翠屏山

从永寿,与云彩一起勾连

向着有人烟的,地方

开枝散叶

蜜蜂在翠屏山,扇翅花海

对于地球,也有蝴蝶效应

这个时候,更多的人

多像一群闻香识花的蝴蝶,也想身披槐花的

青玉飘带,云集在五月的微风里

为生命弥补上,在城市里

失去的东西

兰花指,在翠屏山上

就是槐花指,永寿人以此

招呼世界

13

半坡人的陶罐,被后来的麻亭人

抱来了,从一条沟里

取水

那条沟,就被唤作

灌灌沟脑,那条沟里的水

就在简朴的人间,拥有了一道神一样的水路

山连着山,沟挨着沟

一串灰土的陶罐,套出大地上

一条从泉水里

游来的龙

麻亭驿,从陶罐里

饮了六百年的泉水

那些陶罐,还在沟脑里

作着一个驿站,消失在地理之前的饮水简史

农业社时代,我也曾在这里拉过

乌黑的煤

架子车,比起取水的

陶罐,进步很少

在麻亭,陶罐依然被叙述着

沟脑里的水,也流远了

去拯救泔河

14

一座铁打的江山

在金盘城,也曾车辚辚

马萧萧

被五月的风,吹来

那些写在,故纸堆上的金盘城

不是我想要看的,也不在按住心口的念想里

山川形胜,都被先前的人

抢先,落笔了

比起关中八景,这里还

多了六景

以风沐手,我只想抚摸

那两棵来自南方的树木,被不同流域的水土

抚养着前半生和后半生,在槐花

漫山的金盘城

也急着,开出一身

报恩的花

它们叫毛梾树,多像一代廉吏

把自己,栽种在金盘城里

15

从山顶上,把人们

叫了一世的名字,拱手让给了

娄敬

明月山

从此作了娄敬山

谁会想到,一个让刘邦

放弃了洛阳,建都长安的人

一个因大胆地和亲,才有了天苍苍野茫茫

一个汉家姑娘,昭君

去出塞的人

一个领着十万移民,进入关中的人

最终会隐居于,古漆国的

明月山

明月山,遇见的明月

不在天上,他在人间

而让出名字,明月山

也从一座乡间小山,在长安以西

长成了一座天下大山,被五月的风诱导着

山脚下的原野上,这些庄稼

这些果树,对于一个人

心怀神的,敬意

生长着

悠游于山中,娄敬

至今不忘,摘下一轮汉代的明月

挂在山顶

16

云寂寺,早已寂灭了

那棵活下来的树,却像为山河

披着一件袈裟

一棵树,也成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棵树,苍老于千年

却被时间,烙印出了一身豹纹

它像隐去树龄的化石,它能敲出铜铁的声音

它映衬在枝叶里

那一串榆钱,从云端落下来

乡野上,像有一群女子

跳着古人的舞曲:

只此青绿

一棵树,也成了太阳在这里

每天东升西落时,从一切都远去了的古漆国

唯一能找到的,一棵生长成树神的

参照物,风雨大地

它们吹向哪里?它们落在哪里

只有这一身,裂变出

大自然的豹纹

看在眼里

云寂寺,遗留在这片旷野上

能与天空诉说人间烟火,豹榆木树

也只此一棵

2025年5月16日 西安

耿翔,陕西永寿人,中国作协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参加第四次全国青年作家会议、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2010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塞尔维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花城》《十月》《星星》《散文》《随笔》等刊物,中篇散文《马坊书》《读莫扎特与忆乡村》荣登《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年度排行榜。已出版《长安书》《秦岭书》《马坊书》等诗歌、散文集10余部及四卷本《过山河记》。作品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首届三毛散文奖,组诗《东方大道:陕北》获1991年《诗刊》年度奖。

相关知识

耿翔丨归乡记(组诗)
六月,栀子花开(组诗)—栀子花开诗歌
春之序曲(组诗)
组诗:《端午节》
最美花海民宿丨春暖花开时 踏上名叫“归乡”的旅行
《银与绯》归乡的哈缇PV首曝:暗黑美学绽放,归乡异诞者勇破厄运
花瓣路(组诗)
专访寻荟记创始人林瀚:从原料端彻底颠覆传统,做更有效的产品丨化妆品专题①
花瓣(组诗)
美女艺术家 耿心入

网址: 耿翔丨归乡记(组诗)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89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永寿第二十一届槐花旅游文化节将于
下一篇: 沈丘七年槐文化:槐花香(三)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