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Slow/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Gao Jie ,, Li Siyu, Cheng Dayu, Zhang Xingyu, Gu Xi, Liu Lijun ,
本文引用格式
高捷, 李思宇, 成大宇, 张杏雨, 顾希, 刘立军.
Gao Jie, Li Siyu, Cheng Dayu, Zhang Xingyu, Gu Xi, Liu Lijun.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Slow/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Crops, 2022, 38(3): 20-26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3.003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半以上的民众以稻米为主食[1-2]。据研究[3],至2030年,我国水稻产量需增产20%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感好、品质高也成为稻米生产的重点目标之一。施用化学肥料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4]。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化肥生产和消费国[5]。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单质速效化肥,肥料有效期较短。我国水稻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8.3%、13.1%和32.4%,大都远低于国际水平[6]。过量以及不合理施用导致大部分化学肥料被土壤固定或进入水体和大气中,从而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7]。缓控释肥是一种利用率高、省时省工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8],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特点进行配方设计和控制释放,从而达到作物养分供需平衡。较多研究[9⇓⇓-12]均证明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等方面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稻高产优质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1 缓控释肥概述
1.1 缓控释肥的概念及释放原理
通常来说,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例如溶解、水解和降解等[13]。从广义上来说,缓控释肥正是基于“释放”的原理使化学肥料在施用后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养分[14]。但是从狭义上来说,“缓”和“控”又有不同的定义。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RF)是指在生物或化学作用下使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速率远低于速溶性肥料的一种化学肥料。但是其释放时间和速率等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大[15]。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是指采用对生物和化学作用不敏感的薄膜材料并辅以各种调节机制使养分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速率释放,从而配合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的化学肥料[16]。缓控释肥的释放可以用扩散原理解释[17-18],即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缓控释肥后,水分子不断通过包膜层渗透进入肥料颗粒内核,并溶解内部养分,在包膜内外两侧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包膜内侧肥料养分则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不断释放出来,提供给农作物。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征除了与自身特性直接相关外,还受土壤特性、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19-20]。当温度升高时,植物生长加快,缓控释肥释放速度也随之加快;反之,当温度降低时,植物生长变慢或休眠,释放速度变慢或停止[21]。常规化肥养分释放迅速,可能造成烧根烧苗,而缓控释肥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肥料。
1.2 缓控释肥的类型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式是将缓控释肥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22⇓-24]。常见的缓控释肥种类及其所属类型与特性见表1。物理型缓控释肥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技术措施减缓肥料养分的释放速度,以达到缓控的目的,具体可分为包膜型缓控肥(有机聚合物包膜肥料和无机材料包膜肥料)和基质型缓控肥(营养吸附型和扩散控制型)。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较为常用的物理型缓控释肥有树脂包衣肥料和硫包衣肥料等。化学型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机理较物理型缓控释肥复杂,主要是通过化学作用使得肥料溶解或养分转化受到抑制,从而达到缓控释放的目的,具体可分为化学结合型和化学抑制型缓控释肥,其中脲甲醛、长效碳酸氢铵和长效缓释尿素等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
表1 常见缓控释肥类型及特性
Table 1
Fertilizer type代表性肥料
Representative fertilizer作用机理
Mechanism优缺点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物理型
Physical type物理包膜型
有机聚合物包膜
无机材料包膜物理(膜阻隔)
缓控释效果主要受包膜材料限制
物理基质型
营养吸附型
扩散控制型物理(吸附、限制溶出)
材料多样,工艺制作简单,但养分含量较低
化学型
Chemical type化学结合型
有机氮化合物:脲甲醛、
脲乙醛、异丁叉二脲、化学(化学键分解、断裂)
缓释效果较好,但由于其养分释放速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难以控制,控释效果较差 无机氮化合物:金属磷
铵盐、部分酸化磷酸盐化学抑制型脲酶抑制剂化学、生物(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应用广泛,但易受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硝化抑制剂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水稻的产量除受品种自身遗传因素控制外,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等栽培措施均对其有较大的影响[25]。大量研究表明,缓控释肥施用量、施肥方式及其组配对水稻产量形成造成诸多影响。
2.1 缓控释肥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1.1 缓控释肥施用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黄思怡等[26]研究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缓控释肥在氮肥减量10%~20%条件下,仍可保证水稻增产4.7%,与前人[27-28]通过减少缓控释氮肥施用获得水稻高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缓控释肥减量过多也会造成减产。曾建华等[29]研究表明,缓控释肥氮肥减量10%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但减量20%时明显减产。刘红江等[30]研究发现,在缓控释氮肥减量18.2%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降低,这可能与氮肥减量幅度相对较大有关。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施用脲醛尿素和草酰胺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保证高产。其原因可能是脲酶抑制剂减缓了缓控释氮肥的水解速度,减轻了其集中形成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气态损失[31],而脲醛尿素和草酰胺更适应生态位的基本特点,养分释放规律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基本吻合,在生长关键阶段持续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形成水稻高产。缓控释肥肥效期长,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省工省力。
2.1.2 缓控释肥类型与施肥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缓控释肥类型与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有研究[32]发现,在撒施条件下,硫包衣尿素与树脂包衣尿素养分的释放难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常规施肥处理明显降低,造成减产。Hou等[33]分析了直播稻和移栽种植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在2种种植方式下施用硫包膜缓释肥的产量均较常规施肥略有降低。其认为硫包衣尿素在水稻生育前期的养分释放量较多,但此时水稻需肥量不大,造成了严重的氮素流失,导致缓控释肥在水稻生育后期不能提供足够的养分,降低了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因此,刘海东等[34]认为深施缓控释肥能够调控其释放速率,达到增产。何荣川[32]认为,与撒施相比,硫包衣尿素在侧深施肥方式下可增产22.86%,而树脂包衣尿素在侧深施肥方式下增产幅度不明显,其原因是树脂包衣尿素处理下所形成的茎蘖以晚发的弱小茎蘖为主,虽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但高效叶面积明显降低,导致增穗不增产。金树权等[35]研究发现,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采用侧深施缓控释肥的方式较撒施产量提高了2.7%~3.5%。刘海东等[34]报道,施肥深度达8cm的处理有较高的灌浆期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和转移率,为水稻增产提供了保障,而施肥深度4cm虽有利于水稻前期氮素吸收,但在生育后期呈现氮素供应不足的现象,造成减产。综上,不同的肥料包膜类型与施肥深度对缓控释肥的释放速率具有明显影响,进而造成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因此,有关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及其对应的施用模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1.3 缓控释肥组配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前人[36-37]试验证明,在一次性基施条件下,缓控释肥具有显著的促蘖增穗效应,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同时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同等施氮量的速效肥料均有显著提高。金丹丹等[38]报道,化学抑制型缓控释肥主要通过在水稻分蘖末期起保蘖增穗的作用,形成了较多的有效穗数,利于高产;基质型缓控释肥则依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产量,补偿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增产。上述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对水稻具有较好的增产稳产效果。但分蘖期和孕穗期是水稻的吸氮高峰期,而缓控释肥供氮曲线并不能完全协同满足水稻的吸氮曲线,也可能造成水稻后期生长潜力不足,对水稻有减产风险。因此,有学者提出可通过缓控释肥配施尿素弥补供氮量不足的缺点来保证产量。
符建荣[39]和李敏等[40]研究认为,缓控释肥肥效释放缓慢,不能满足水稻前期养分需求,但通过增施尿素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单施缓控释肥处理。赵蒙等[41]报道单施缓控释肥处理的实际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减产幅度达20%,而配施尿素处理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保障水稻产量。邢晓鸣等[42]试验证明,缓控释肥与尿素一基一蘖配施在水稻生育前期不仅可促进水稻分蘖发生,还能促进干物质转化,提高群体生长速率。但魏海燕等[43]研究发现,缓控释氮肥配施尿素虽然能够使大穗型品种前期形成较大的群体颖花量,但中后期释放的氮素难以满足大群体库容充实的需求,对比常规施肥处理未增产。而对于多穗型品种,满足生育前中期在获得足够穗数的同时,中后期释放的氮素依旧能满足其群体库容充实的需求,进而实现高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有必要依据不同类型水稻的增产原理,调节缓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模式达到高产。
2.2 缓控释肥影响产量的相关生理机制Li等[44]认为基肥施用尿素时,约有四至七成会通过氮循环流失,仅有18.7%~24.8%的基肥被水稻植株吸收。彭玉等[45]报道在稻田施用缓控释肥可明显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植株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保证水稻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养分供应,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罗兰芳等[46]将缓控释肥增产的原因解释为其氮素的释放曲线满足了水稻后期的需氮规律,提高了齐穗期和乳熟期功能叶和籽粒中氮代谢关键酶及蛋白质水解酶活性,为籽粒灌浆充实提供足够养分。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植株高度,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是增源扩库、协调水稻源库关系,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47-48]。相关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后水稻植株高度和茎秆基部粗度均有所增加[19,49],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不断提高[50]。究其原因,缓控释肥处理后期养分的持续均衡供应促进了籽粒灌浆和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优化了水稻群体结构,扩大了库容量,为高产奠定了基础。邢晓鸣等[42]试验证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尤其是抽穗期的高效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前人[36,51⇓-53]认为,缓控释氮肥除增加叶面积外,还能有效协调植株碳氮代谢过程,提高灌浆期伤流液中氨基酸―氮输出强度。同时,其还能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内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等氮同化酶的活性,进而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水稻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叶片衰老,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维持较长的生理功能期,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生产和积累,进一步促进水稻高产的形成。彭玉等[12]和张洪程等[47]研究发现,缓控释肥中缓慢释放的养分有利于增加水稻深层土壤中的根系数量,扩大根系摄取养分范围,还可使水稻齐穗后的根系活力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促进根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保证根系为颖花的形成及灌浆提供充足的养分,对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缓控释肥可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促进中后期水稻干物质积累,提高源库转换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缓控释肥还有利于简化操作,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优化栽培模式,依据水稻品种类型,将缓控释肥与常规氮肥按一基一蘖或一基一穗方式进行配施,达到增产目的。
3 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包括加工、外观、蒸煮食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的多项指标[54]。在诸多栽培措施中,肥料是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重要因素[55],而水稻籽粒灌浆与稻米品质形成关系密切[56]。大量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有着显著影响。
3.1 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常规栽培措施偏施化肥,尤其偏施氮肥易导致水稻长势过旺,影响籽粒灌浆,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57]。李武等[58]研究发现,缓控释氮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效提高稻米加工品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灌浆期灌浆速率较为平稳则垩白通常较小,灌浆速率“大起大落”则垩白较多[59]。缓控释肥养分供给速率基本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同步,能满足水稻各阶段养分需求,促进籽粒胚乳细胞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平稳,从而改善稻米品质[60]。与此相反,有研究[61]发现,施用缓控释肥未能明显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明显改善[62]。造成上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较低的缓控释肥施用量致使水稻生长前期养分释放量少,导致前期干物质积累少,从而影响后期的籽粒灌浆过程,提高垩白粒率及垩白度,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
3.2 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蒸煮食味品质是稻米在蒸煮和食用时所表现出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通常用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来衡量[63]。有研究[61,64]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较施用常规肥料处理的淀粉总量有所提高,蒸煮食味品质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也有研究[65]报道,施用缓控释肥可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食味品质。从施肥方式来说,深施肥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66],显著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67]。而籽粒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负相关关系,其含量越高,食味值越低,蒸煮食味品质越低[68]。莫钊文等[65]发现机械深施缓释肥提高了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米质黏性和适口性。也有研究[32]认为,与撒施相比,缓控释肥深施降低了稻米支链淀粉含量,提高了各蛋白组分和总蛋白含量,最终降低了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谷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69-70],而缓控释肥深施提高了水稻植株根际养分,延长了氮肥持续供应时间,进而显著促进水稻各阶段氮肥吸收,最终降低了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肥料用量也是决定稻米品质优劣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71-72]。Lee等[73]研究发现在缓控释肥减量20%时,籽粒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味品质。董晓亮等[74]也报道缓控释氮肥用量减少20%且穗肥不追施任何氮素时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适量减少缓控释肥用量,能够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3.3 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氮素是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重要因素[75]。籽粒蛋白质含量越高,稻米营养价值越高[76]。相对于速效氮肥,缓控释肥的养分持续供应提高了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使蛋白质降解彻底,抽穗后氮素向籽粒的运转量多,进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77-78],改善稻米营养品质。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对籽粒中氨基酸积累及蛋白质合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6],使水稻糙米蛋白质、复合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79]。同时,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生育后期叶片中蛋白质降解,增强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中氮素向籽粒运转,同时提高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对稻米营养品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80]。
3.4 对卫生品质的影响
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稻米安全卫生品质的主要因素,当土壤中镉含量超过4.48mg/kg时,糙米中镉含量会显著增加[81]。肥料的施用会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根系,致使植株吸收的重金属量增加[82]。桂云波等[64]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使稻米中汞、砷和镉含量显著增加,降低卫生品质。测定稻米中镉等重金属含量对污染严重地区水稻优质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施用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大,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养分的持续供应可保证籽粒灌浆稳定,提高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水稻籽粒中各营养成分的积累,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且通过减少施肥量可提高蒸煮食味品质。但减量过多也易造成水稻减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需因地制宜,搭配合理的施肥措施,以保证水稻高产优质。
4 展望
目前,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前人对于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对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还需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
4.1 加强缓控释肥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
目前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仍多停留于稻米品质的表观层面,而对缓控释肥影响稻米品质的内在机理,例如对淀粉粒的精细结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中蛋白质组分及其合成的相关酶活性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未来需加强该方面的研究,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施用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4.2 加强缓控释肥稻田释放规律与水稻根系生长关系的研究
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季土壤氮素形态及含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及激素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的分泌。同时,根系的生长发育及根系分泌物的数量与组分也会反作用于地上部,影响水稻产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控释肥对水稻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少有关注于缓控释肥在稻田释放规律引起土壤氮素形态及含量改变从而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3 加强缓控释肥两者混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因制备工艺的不同,缓释肥与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有一定差异。但目前在研究与生产中少有研究明确区分缓释肥与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此外,2种肥料混施后养分释放的综合规律能否更好地贴合水稻氮素需求规律尚无深入研究。因此,研究缓释肥和控释肥各自的养分释放曲线及二者混施后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对水稻高效生产与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7):3404-3414.[本文引用: 1]
[2]
Chen Q, He A B, Wang W Q, et al.
Comparisons of regeneration rate and yields performance between inbred and hybrid rice cultivars in a direct seeding rice-ratoon rice system in central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8, 223:164-170.DOI:10.1016/j.fcr.2018.04.010 URL [本文引用: 1]
[3]
向晶, 钟甫宁.
人口结构变动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影响: 2010-205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6):117-121.[本文引用: 1]
[4]
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2000-201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演变格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5):21-27.[本文引用: 1]
[5]
张艳, 于汶加, 陈其慎, 等.
化肥消费规律及中国化肥矿产需求趋势预测
资源科学, 2015, 37(5):977-987.[本文引用: 1]
[6]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土壤学报, 2008, 45(5):915-924.[本文引用: 1]
[7]
朱利群, 王珏, 王春杰, 等.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浙、皖三省农户调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3):671-679.[本文引用: 1]
[8]
Olad A, Zebhi H, Salari D, et al.
Slow-release NPK fertilizer encapsulated by carboxymethyl cellulose-based nanocomposite with the function of water retention in soi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90:333-340.DOI:10.1016/0025-5416(87)90229-1 URL [本文引用: 1]
[9]
张迪, 吕思琪, 徐文越, 等.
侧深施控释肥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性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2):213-220.[本文引用: 1]
[10]
Wei H Y, Chen Z F, Xing Z P, et al.
Effects of 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types and fertilization mod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 17(10):2222-2234.DOI:10.1016/S2095-3119(18)62052-0 URL [本文引用: 1]
[11]
Patil M D, Das B S, Barak E, et al.
Performance of polymer-coated urea in transplanted rice:effect of mixing ratio and water input 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2010, 8(2):189-198.DOI:10.1007/s10333-010-0197-3 URL [本文引用: 1]
[12]
彭玉, 马均, 蒋明金, 等.
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5):1048-1057.[本文引用: 2]
[13]
刘宁, 孙振涛, 韩晓日, 等.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土壤通报, 2010, 41(4):1005-1009.[本文引用: 1]
[14]
韩晓日.
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1):3-8.[本文引用: 1]
[15]
程爽, 车阳, 田晋钰, 等.
水稻缓控释氮肥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41(2):1-8.[本文引用: 1]
[16]
龙秀文, 林杉, 游捷, 等.
施氮量和CAU31系列控释肥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5):22-26.[本文引用: 1]
[17]
Grzmil L.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Polish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07, 9(4):83-84.[本文引用: 1]
[18]
Maria T, Anna J.
Use of polysulfone in controlled-release NPK fertilizer formulatio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16):4634-4639.DOI:10.1021/jf0116808 URL [本文引用: 1]
[19]
张敬昇, 李冰, 王昌全, 等.
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作物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和稻麦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1):110-118.[本文引用: 2]
[20]
Wang B, Li Y E, Wan Y F, et al.
Modif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practices can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 Chinese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6, 215:100-109.DOI:10.1016/j.agee.2015.09.008 URL [本文引用: 1]
[21]
胡雪荻, 耿元波, 梁涛.
缓控释肥在茶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1):1-8.[本文引用: 1]
[22]
谷佳林, 曹兵, 李亚星, 等.
缓控释氮素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土壤通报, 2008(2):431-434.[本文引用: 1]
[23]
程金秋.
缓控释肥类型及运筹对早熟晚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扬州:扬州大学, 2018.[本文引用: 1]
[24]
吴欢欢, 李若楠, 张彦才, 等.
我国缓/控释肥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263-267.[本文引用: 1]
[25]
Ma L, Yang L, Shen M X, et al.
Study on crop yield stability in a typical region of rice-wheat rotation based on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4):117-124.[本文引用: 1]
[26]
黄思怡, 周旋, 田昌, 等.
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土壤, 2020, 52(4):736-742.[本文引用: 1]
[27]
许仙菊, 马洪波, 宁运旺, 等.
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2):307-316.[本文引用: 1]
[28]
陈建生, 徐培智, 唐拴虎, 等.
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的养分利用率及增产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0):1868-1871.[本文引用: 1]
[29]
曾建华, 潘孝忠, 吉清妹, 等.
控释掺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24):72-75.[本文引用: 1]
[30]
刘红江, 郭智, 郑建初, 等.
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34(4):783-789.[本文引用: 1]
[31]
丁济娜, 李东坡, 武志杰, 等.
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对持续施用缓/控释尿素肥料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14, 33(7):1769-1778.[本文引用: 1]
[32]
何荣川.
缓控释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8.[本文引用: 3]
[33]
Hou P F, Xue L X, Zhou Y L, et al.
Yield and N utilization of transplanted and direct-seeded rice with controlled or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gronomy Journal, 2019, 111(3):1-10.DOI:10.2134/agronj2018.10.0657 URL [本文引用: 1]
[34]
刘海东, 唐湘如, 赵烈, 等.
不同施肥深度对直播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31(5):216-221.[本文引用: 2]
[35]
金树权, 陈若霞, 汪峰, 等.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1):242-248.[本文引用: 1]
[36]
黄旭, 唐拴虎, 徐培智, 等.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06(9):16-19.[本文引用: 2]
[37]
石磊, 陆利民.
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1):131-132,139.[本文引用: 1]
[38]
金丹丹, 宫亮, 李波, 等.
2种缓/控释肥对滨海盐碱地区水稻产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4):334-339.[本文引用: 1]
[39]
符建荣.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2):145-152.[本文引用: 1]
[40]
李敏, 郭熙盛, 叶舒娅, 等.
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4):808-815.[本文引用: 1]
[41]
赵蒙, 曾科, 姚元林, 等.
聚脲甲醛缓释肥对太湖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55-63.[本文引用: 1]
[42]
邢晓鸣, 李小春, 丁艳锋, 等.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24):4892-4902.[本文引用: 2]
[43]
魏海燕, 李宏亮, 程金秋, 等.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7, 43(5):730-740.[本文引用: 1]
[45]
彭玉, 孙永健, 蒋明金, 等.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 40(5):859-870.[本文引用: 1]
[46]
罗兰芳, 郑圣先, 廖育林, 等.
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糙米蛋白质品质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4):403-410.[本文引用: 2]
[47]
张洪程, 马群, 杨雄, 等.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作物学报, 2012, 38(1):86-98.[本文引用: 2]
[48]
唐拴虎, 徐培智, 张发宝, 等.
一次性全层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形态发育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1):63-69.[本文引用: 1]
[49]
王斌, 万运帆, 郭晨, 等.
控释尿素、稳定性尿素和配施菌剂尿素提高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效应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5):1104-1112.[本文引用: 1]
[50]
张爱平, 刘汝亮, 杨世琦, 等.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3):555-562.[本文引用: 1]
[51]
Li W, Cheng X, Xia P, et 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a enhances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irrigated ric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8, 9:999.DOI:10.3389/fpls.2018.00999 URL [本文引用: 1]
[52]
Yang Y C, Zhang M, Li Y C,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urea improve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activities of leaf enzymes,and rice yield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2, 76(6):2307-2317.DOI:10.2136/sssaj2012.0173 URL [本文引用: 1]
[53]
卫丽, 马超, 黄晓书, 等.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3):773-776.[本文引用: 1]
[54]
朱安, 高捷, 黄健, 等.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20(2):1-8.[本文引用: 1]
[55]
邵彩虹, 钱银飞, 唐秀英, 等.
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3):267-274.[本文引用: 1]
[56]
殷春渊, 王书玉, 刘贺梅, 等.
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粳稻新稻18号强、弱势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5):503-510.[本文引用: 1]
[57]
田祖庆, 周精华, 刘慈明, 等.
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分析及高档优质一季晚稻生产关键技术
杂交水稻, 2020, 35(3):53-55.[本文引用: 1]
[58]
李武, 邓飞, 胡慧, 等.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32(4):779-787.[本文引用: 1]
[59]
周立军, 江玲, 翟虎渠, 等.
水稻垩白的研究现状与改良策略
遗传, 2009, 31(6):563-572.[本文引用: 1]
[60]
蒋伟勤, 马中涛, 胡群, 等.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3):777-784.[本文引用: 1]
[61]
居静, 吴海波, 陈永林, 等.
日本产包膜控释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2):67-70.[本文引用: 2]
[62]
成臣, 曾勇军, 王祺, 等.
施氮量对晚粳稻甬优1538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5):222-228.[本文引用: 1]
[63]
王忠, 顾蕴洁, 陈刚, 等.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分子植物育种, 2003(2):231-241.[本文引用: 1]
[64]
桂云波, 张瑛, 吴敬德.
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23):7860-7862.[本文引用: 2]
[65]
莫钊文, 潘圣刚, 王在满, 等.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2(5):34-39.[本文引用: 2]
[66]
Bautista E U, Suministrado D C, Koike M.
Mechanical deep placement of fertilizer in puddled soils:evaluation of nitrogen losses and yield of transplanted and direct-seeded ric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00, 62:146-157.[本文引用: 1]
[67]
Calabio J C, Garcia F V, De D S K.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in wetland rice soils
Philippin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1981, 5(4):144-149.[本文引用: 1]
[68]
石吕, 张新月, 孙惠艳, 等.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后期氮肥的效应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541-552.[本文引用: 1]
[69]
朱大伟, 李敏, 郭保卫, 等.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3):62-66.[本文引用: 1]
[70]
武云霞, 刘芳艳, 孙永健, 等.
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5):604-610,622.[本文引用: 1]
[71]
Wopereis P M, Watanabe H, Moreira J, et al.
Effect of late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rice yield,grain quality and profitability in the Senegal River valley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2, 17(3):191-198.DOI:10.1016/S1161-0301(02)00009-6 URL [本文引用: 1]
[72]
尤小涛, 荆奇, 姜东, 等.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肥对粳稻稻米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6(2):199-204.[本文引用: 1]
[73]
Lee D, Park K, Park C, et al.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blended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releasing latex coated ureas on rice growth and grain quality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07, 52(3):311-319.[本文引用: 1]
[74]
董晓亮, 侯红燕, 张金凤, 等.
缓释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1-7.[本文引用: 1]
[75]
张其芳, 刘奎刚, 苏达, 等.
氮素和水分处理对稻米植酸含量和蛋白组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3):542-550.[本文引用: 1]
[76]
王康君, 葛立立, 范苗苗, 等.
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1(6):1-6.[本文引用: 1]
[77]
Khan AZ, Ali B, Afzal M, et al.
Effects of sulfur and urease coated controlled release urea on dry matter yield,N uptake and grain quality of rice
Journal of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 2015, 47(3):35-42.[本文引用: 1]
[78]
苏胜齐, 王正银, 董燕, 等.
缓释复合肥条件下覆盖旱作对水稻氮素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5(3):47-50.[本文引用: 1]
[79]
郑磊, 陈宝成, 范玲超, 等.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0):23-28.[本文引用: 1]
[80]
聂军, 肖剑, 戴平安, 等.
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4):318-321.[本文引用: 1]
[81]
丁园, 宗良纲, 徐晓炎, 等.
镉污染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1):183-186.[本文引用: 1]
[82]
卢维宏, 张乃明, 苏友波, 等.
联合施肥对复合污染农田水稻As、Cd吸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10):2217-2226.[本文引用: 1]
相关知识
控释复合肥对茄子幼苗生长效应和养分淋溶的影响
花卉专用控释肥对4种草本花卉生长的影响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袋控释肥对雷竹林生态及环境的影响研究
缓控释肥
缓控释氮肥调控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pdf
巢湖流域氮肥减施下2种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技术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环境效益及应用效果研究
肥料的未来之——缓控释肥!
网址: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8834.html
上一篇: 我国复混肥发展 |
下一篇: 缓释肥是什么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