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破解林业发展风险难题 林业保险产品体系持续扩容

破解林业发展风险难题 林业保险产品体系持续扩容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7 17:17

  “生态兴则文明兴”,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与国民经济的绿色支柱,既是守护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5项金融支持措施,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发挥保险融资增信等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推动多元化保险工具的创新应用,加快破解林业风险复杂、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有助于保险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业经济激发多元保险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绿色支柱产业,林业经济不仅肩负着生态修复、碳汇固碳的重要使命,还通过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森林旅游等多元业态,构建起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系,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5.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到2030年,我国林业行业的总产值可能达1.5万亿元。

  然而,林业生产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特性,从幼苗栽种到林木成材,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这期间,台风、暴雨、暴雪、干旱、森林火灾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打击。

  今年夏季,台风“蝴蝶”“剑鱼”先后影响海南等地,造成香蕉、橡胶等经济林及城市林木大面积受损,部分产业减产超过40%。而参保主体通过保险理赔快速推进灾后恢复,凸显出林业保险在防灾减损中的关键作用,也让完善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的需求愈发迫切。

  除自然灾害外,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样不容小觑。木材及各类林产品价格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一些中小型林场因价格浮动陷入亏损困境。此外,林业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且回收周期长,社会资本因缺乏风险对冲工具,对林业项目的投资积极性受限。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资产价值的持续提升,而其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复杂风险,又不断放大经营主体的保障诉求,呼唤林业保险从“基础财产保障”向“全链条风险覆盖”延伸。

  林业保险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此次发布的《通知》,鼓励各地不断优化森林保险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森林保险产品创新工作,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同时,鼓励创新“森林保险+”模式,发挥保险服务林业高质量发展和融资增信等作用。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多地正推动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保额更高、覆盖更广。今年1月,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额由每亩1000元提高至每亩1200元,保障额度政策调整后,预计2025年将为全省森林多增加250亿元风险保障,全省森林保险保障额度将达900亿元。

  广西针对森林保险面广、参保林农多、理赔难度大等特点,构建中央和地方协同的特色保险产品体系,2024年全区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1.45亿亩,同比增长1.4%,实现所有市县全覆盖;保费补贴2.6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530亿元。当地保险业还创新承保手段,开办“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组合模式,降低企业的银行贷款风险。

  契合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风险保障需求,《通知》提出“支持开展国家储备林保险、经济林保险、林下经济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林业碳汇保险。”

  所谓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

  山西省在林下经济保险领域先行先试,中国人寿(601628)财险临汾中心支公司推出“林下经济保险套餐”,为连翘、党参等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双重保障,同时还为林场所在林局升级“保险+林下经济+碳汇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带动山西省新增林下经济参保面积28万亩。

  古树名木被视为“有生命的文物”,其修复和施救往往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贵州省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目前已为全省13.75万株古树名木统一购买了保险,总保额达37.2亿元。据贵州省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团购式”投保大幅提升议价权,单株保费仅62元左右,不仅降低了投保成本,而且还使保障范围扩大三成以上。

  产品、定价、科技破题服务优化

  近年来,保险行业从多个维度持续发力,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通知》中“优化承保理赔模式,提高森林保险服务质量”的要求,为行业精准破局提供了明确指引。

  当前,森林保险仍面临风险评估难、产品适配难、偏远地区覆盖难等挑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宁威认为,传统的森林保险产品主要关注林木的财产损失,对于森林的生态价值、碳汇价值等新兴领域的保障则相对薄弱。同时,在制定森林保险产品的价格时,未能充分考虑受灾森林区域的实际损失价值和特定区域的风险特征,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不同林区、不同灾害类型下的潜在损失,进而难以制定出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保险费用。

  针对这些痛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林业经营风险的多样性与主体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保险产品必须走差异化设计之路。

  宁威建议,一方面,可在现有森林综合险基础上优化升级,采用“主险+附加险”的灵活模式,如主险聚焦火灾、病虫害等核心风险,附加险延伸覆盖意外天气灾害等次要风险。同时,按经营主体规模分级设置保障。另一方面,须紧跟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重点聚焦林业碳汇等新兴领域开发专属保险产品,填补生态价值保障的空白。

  在优化林业保险定价机制方面,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家认为,应科学厘定差异化保险费率。首先,结合各地园林绿化历史损失数据,精准测算公益林、商品林在火灾、病虫害等不同风险下的损失率,再按照树种、林龄、区域等维度细分风险等级,让森林经营者的保费与实际面临的风险水平更加匹配。其次,建立林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各区域的风险灾害水平、防灾减损投入力度等因素,引入费率与风险相匹配的“能升能降”的动态调整机制。

  科技赋能则是提升林业保险定损理赔效率的关键抓手。上述专家表示,要持续加大科技赋能推广范围,促进林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对林木受损面积、受损蓄积量、受损程度进行精准测量,有效缩短理赔周期,提高定损的准确度、及时性、公正性并降低定损成本。同时,加快构建完备的园林绿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树种、地区以及不同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共享评估参数数据库,推动林业保险提质增效。

相关知识

做好“党建+”文章 着力破解林业发展难题
安徽滁州:持续推动林业提质增效
我县多元方式破解香榧授粉难题
数字林业
着力建设林业生态 南宁林业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实施生态省战略中走前头当先锋 全方位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温州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
山东菏泽:强化木材加工产业链 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
鹤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网址: 破解林业发展风险难题 林业保险产品体系持续扩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41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白云区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安全
下一篇: 湖南省发布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