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中美合作的全球首条“绿色走廊”,将如何推动零碳航运?

中美合作的全球首条“绿色走廊”,将如何推动零碳航运?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7 17:05

如果不是去年的“苏伊士河阻塞”事件冲上热搜,人们可能很难发现,原来全球航运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从一口新鲜的三文鱼,到一盒最常见的洗护用品,都可能是远渡重洋而来。

在全球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航运业为我们带来了高度便捷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温室气体排放。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统计,全球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3%左右,相当于世界上第六大排放国。2018年,IMO通过了一项初始温室气体排放战略,制定了到2050年将国际航运业的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至少50%的目标。然而,环保人士指出这一目标雄心不够:要实现 《巴黎协定》目标,航运业需要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拥堵”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dpa/Alamy

为了推动航运业低碳转型,英、美、德、日等22个国家在去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上签署了针对绿色航运的《克莱德班克宣言》(Clydebank Declaration),目标是到2025年在两个或更多港口之间建立至少六条“绿色航运走廊”,并实现这些走廊的净零排放。

虽然中国没有签署《克莱德班克宣言》,但上海成为了绿色航运走廊的领头城市。1月28日,上海港(通过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洛杉矶港宣布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以实现上海港和洛杉矶港之间以最清洁、低碳的方式实现港到港货物运输。这是全球首个绿色航运走廊计划。

该倡议的共同发起方还包括C40 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上海和洛杉矶均为C40绿色港口论坛的成员。据C40介绍,跨太平洋走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航道。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统计,2020 年远洋船舶在太平洋航线上运输了3120万个20英尺当量的集装箱,占世界集装箱运输总量的21%。

此外,过去 20 年来,洛杉矶港一直是西半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其货运量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而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上海港是稳居的世界第一大港口。由此可见,上海-洛杉矶这条航线在全球航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

首个“绿色航运走廊”倡议有哪些内容?

目前,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倡议发布了三项脱碳目标,包括船舶脱碳、制定最佳管理实践和供应链排放管理。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表示,未来可能会推出支持清洁燃料及技术发展、鼓励岸电应用、建设绿色码头等相关措施。同时,在航运公司方面,项目将逐步部署零碳排放集装箱船舶货运服务。货主将与航运公司和码头运营商合作,支持整个供应链货物和港口业务的脱碳。具体的“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预计于2022年年底前发布,以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船舶脱碳是该绿色走廊倡议的核心关注点,其目标为在本世纪20年代分阶段使用低排放、超低排放和零碳排船舶,到 2030 年合格且有意愿的航运公司将推出世界上第一艘零碳跨太平洋集装箱船。

使用重油作为船舶燃料是航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发和使用低碳燃料将是绿色航运的核心问题。目前,该走廊并未说明将具体支持哪些燃料。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最具零碳潜力”的船用燃料包括生物质能、氨能和氢能,以及合成碳基燃料。其中,氨和氢的来源需要是“绿色”或“蓝色”的:绿氢是利用可再生电力从水中生产出来的,而蓝氢则是通过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从天然气中生产出来的。无论哪种氢气都可以作为燃料使用,或者进一步加工成氨。氢和氨都可以用于内燃机和燃料电池。

航运业有潜力的零碳燃料。绘图:Harry Zhang /中外对话

除船舶燃料外,岸电设施也是上海一直在鼓励的绿色转型技术之一。所谓“岸电”是指停泊的船舶的主引擎和辅助引擎关闭时,由岸边设施向停泊船只提供的电力。岸电可以节省船舶的燃料消耗、减少由船舶消耗燃料所产生的排放。如果岸电的来源是可再生能源,则可以进一步达到减排效果。

倡议最后一项中提到的“零碳船舶”也已经有了眉目。2021年2月,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其将于2023年前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作为全球第一艘碳中和集装箱船舶。不过,碳中和燃料的技术仍然面临挑战。哪些客户将有可能会使用该船舶、船舶将应用于哪条航线也有待计划。

上海:从“绿色港口”到“绿色航运走廊”

回看上海港的“绿色史”,不难发现上海-洛杉矶绿色航运走廊的建立并不是突然之举。早在2015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就制定了《上海市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该计划重点设置了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同时设有碳减排目标:“到2017年底,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较2010年下降7%,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9%。” 同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节能减排专项规划(2015~2020)》,目标为“2020 年,与 2010 年相比,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 16%,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碳排放强度下降 20%。”自2008年起,上海港每年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于2012年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推行绿色港口”,包括对碳排放的管理计划。

不过,早期的“绿色港口”着重于硫化物、PM等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碳排放管理的方式也主要集中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油改电”上。船舶低碳燃料的使用、“油改电”后电力的来源、供应链上的碳排放等均很少受到关注。

这样的情况在“绿色航运走廊”提出后有所改变。今年3月,上海港发布了关于给予新能源船舶及靠港使用岸电船舶的优惠公告 ,提出自4月1日起对经停上海港使用新能源燃料及靠港时使用港口岸电的外贸船舶,给予靠港船舶停泊费50%的优惠减免。虽然该优惠政策没有明确说明是“绿色航运走廊”项目的一部分,但可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类似的推动低碳航运的举措。

“绿色航运走廊”的未来

《克莱德班克宣言》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两个或更多港口之间建立至少六条“绿色航运走廊”,并希望到2030年发展更多这样的走廊。全球海事论坛(Global Maritime Forum)于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下一个浪潮:绿色走廊》中对现有全球航线进行了建模筛选,并着重分析了其中三条航线:澳大利亚-日本铁矿石路线,亚洲-欧洲集装箱路线,以及东北亚--美国汽车运输船航线。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走廊的概念在前两条航线可以产生足够规模的影响,为航运业提供可行的、加速的去碳化路线图。第三条航线则因其众多利益相关方做出的去碳化承诺脱颖而出,并因此增加了很多行业参与者在整个价值链上的脱碳合作机会。

上海-洛杉矶绿色航运走廊是一项全新的尝试,也是全球航运减排进程中的开拓性倡议。其具体计划与执行情况如何,将对未来建立更多绿色走廊、实现航运业净零目标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关知识

中美合作的全球首条“绿色走廊”,将如何推动零碳航运?
西「景」洞察|能源管理成为降本增效重要指标,各港口如何建设“零碳”绿色码头?
​绿电绿证如何助力绿色供应链——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九十期)
2025远景零碳行动报告: AI驱动“零碳之花”全球盛开
碳中和时代,“零碳供应链”何解?
在国际航运业,上海港尝试复制中国新能源车“弯道超车”的成功故事
零碳公园
回眸2024 | 绿色浪潮 生态水运绘丹青
哥本哈根将在2025年成全球首个零碳排放城
双碳目标下,医疗机构如何实现碳中和?

网址: 中美合作的全球首条“绿色走廊”,将如何推动零碳航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41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雨花西路千米“绿色长廊”被毁
下一篇: 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绽放社区治理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