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施不施底肥,生长期追不追肥料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不施肥者认为种植小麦残留的养分足够夏玉米使用,麦后种植的玉米,不施肥亩产也在千斤左右,再施肥就是浪费,主张施肥的认为小麦过后种植玉米如果不施肥,玉米生长沒有后劲,不能达到超高产的要求,只有在需肥的高峰期补足肥料,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实现亩产吨粮的愿望。为此,从玉米在生育期内需氮磷钾最多时期,找出追肥的节点,满足对氮磷钾的需要,使其产量达到最大化。
对氮元素的需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有多个阶段对氮元素有较高需求。从三叶期到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对养分的消耗逐渐增加。拔节到抽雄期是玉米果穗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抽雄期后,植株的生长基本结束,所消耗的氮占五分之一左右。灌浆开始后,玉米对氮的需求又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二分之一左右。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灌浆结实期,玉米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对氮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氮元素供应有助于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以上可知,在玉苗3~5叶期和喇叭口期是追施氮肥的最佳期。所以在生产上实际中,要求在此阶段追肥的道理就在于此。不过,玉米的需氮量还会受到品种、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玉米生长良好,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的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氮肥,一般3~5叶期每亩追尿素10斤为提苗肥,在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25~30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追肥过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及可能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过旺、倒伏等问题。
玉米对磷元素的需求:玉米的生长可大致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苗期时玉米主要是扎根和长叶,对磷肥的需求相对较少,但磷肥的早期供应对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仍有重要意义。进入穗期后,玉米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对磷肥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花粒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包括开花、授粉和籽粒灌浆等过程,此阶段充足的磷肥对于保证玉米授粉顺利进行、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形成和充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磷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如能量传递、核酸合成和光合作用等。在玉米花粒期,籽粒发育需要大量能量和物质供应,磷能促进细胞中 ATP(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为这些生理过程提供能量,同时磷也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的合成至关重要。
如果花粒期磷肥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玉米授粉不良、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磷肥的施用还是以底肥为好,如果底肥没有施肥的,应在3叶期以喇叭口期前追复合肥,补充氮磷钾元素,一般每亩80~100斤,补足底肥施量。如果底肥施的足,在孕穗期补施磷肥如过磷酸钙,或者使用低氮高磷钾复合肥。不过,磷肥的施用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施用磷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能导致土壤中其他营养元素的失衡,影响玉米对其他元素的吸收。为确保玉米在关键时期获得足够的磷肥,种植者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玉米品种特性和预期产量等因素,合理制定施肥方案,可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磷的含量,从而确定磷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也可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玉米对钾的需要:钾元素在玉米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茎秆强度,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有助于籽粒饱满。在孕穗期,玉米开始进行生殖器官的分化和发育,需要大量的钾来支持。开花期则是玉米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钾对于花粉的形成、花粉活力以及授粉的顺利进行都至关重要。因此,在孕穗期补施钾肥最佳,一般每亩施硫酸钾20斤。这一时期钾元素供应充足,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
总之,根据玉米生育期需要氮磷钾的多少,在需要的节点上补充,是科学施肥的重要措施,可以真正起到施肥“减量增效”的作用,使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