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薹草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20-45厘米,纤细,纯三棱形,平滑,基部叶鞘暗褐色,纤维状。叶短于或近等长于秆,宽2-4(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苞片叶状,长于小穗,鞘长0.6-1.2厘米。小穗4-6,上部接近,排成帚状,有的最下部1个疏离,顶生小穗雄性,线状圆柱形,长1-4厘米,近无柄;侧生小穗雌性,圆柱形,长1-3(3.5)厘米,花稍密生,上部的小穗柄短而包于苞鞘内,最下部的柄伸出,长2.5-3.5(5.5)厘米,直立,纤细。雄花鳞片宽卵形,先端钝圆,基部2侧边缘分离或稍合生,花丝扁化,不合生;雌花鳞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2毫米,背面中间绿色,两侧淡黄色。果囊长于鳞片,直立,卵状纺锤形,三棱状,长3-3.2毫米,膜质,绿色,多脉,被短柔毛,具短柄,喙口具微2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2-2.5毫米,淡褐色,顶端成环状;花柱基部圆锥状,柱头3。花果期3-5月。
中文学名 三穗薹草 拉丁学名 Carex tristachya Thunb. 拼音 sansuitaicao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莎草目 科 莎草科 属 薹草属目录
株:根状茎短。
茎:秆丛生,高20-45厘米,纤细,纯三棱形,平滑,基部叶鞘暗褐色,纤维状。
叶:叶短于或近等长于秆,宽2-4(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苞片叶状,长于小穗,鞘长0.6-1.2厘米。
花:小穗4-6,上部接近,排成帚状,有的最下部1个疏离,顶生小穗雄性,线状圆柱形,长1-4厘米,近无柄;侧生小穗雌性,圆柱形,长1-3(3.5)厘米,花稍密生,上部的小穗柄短而包于苞鞘内,最下部的柄伸出,长2.5-3.5(5.5)厘米,直立,纤细。雄花鳞片宽卵形,先端钝圆,基部2侧边缘分离或稍合生,花丝扁化,不合生;雌花鳞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2毫米,背面中间绿色,两侧淡黄色。
果:果囊长于鳞片,直立,卵状纺锤形,三棱状,长3-3.2毫米,膜质,绿色,多脉,被短柔毛,具短柄,喙口具微2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2-2.5毫米,淡褐色,顶端成环状;花柱基部圆锥状,柱头3。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20-45厘米,纤细,纯三棱形,平滑,基部叶鞘暗褐色,纤维状。叶短于或近等长于秆,宽2-4(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苞片叶状,长于小穗,鞘长0.6-1.2厘米。小穗4-6,上部接近,排成帚状,有的最下部1个疏离,顶生小穗雄性,线状圆柱形,长1-4厘米,近无柄;侧生小穗雌性,圆柱形,长1-3(3.5)厘米,花稍密生,上部的小穗柄短而包于苞鞘内,最下部的柄伸出,长2.5-3.5(5.5)厘米,直立,纤细。雄花鳞片宽卵形,先端钝圆,基部2侧边缘分离或稍合生,花丝扁化,不合生;雌花鳞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2毫米,背面中间绿色,两侧淡黄色。果囊长于鳞片,直立,卵状纺锤形,三棱状,长3-3.2毫米,膜质,绿色,多脉,被短柔毛,具短柄,喙口具微2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2-2.5毫米,淡褐色,顶端成环状;花柱基部圆锥状,柱头3。花果期3-5月。
产地分布
分布:朝鲜半岛及日本
产地: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及广西
生境:山坡路边或林下潮湿处
海拔:约600米
分类文献
Carex tristachya Thunb. Fl. Jap. 38. 1784; Boott Illustr. Carer 4: 131, t. 424, 1867;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471, 1909; Ohwi, Cyper. Japon. 1: 363, 1936; Hand. -Mazz., Symb. Sin. 7 (5): 126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302, 图7434, 1976; 安徽植物志5: 482, 图3006, 1992; 浙江植物志7: 311, 图7-429, 1993; 福建植物志6: 361, 图326, 1995.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