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繁殖高峰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繁殖高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4 17:51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9日电(记者安路蒙、王靖)天蓝水清,芦苇荡,百鸟鸣。随着自然生态的持续改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期迎来候鸟繁殖高峰,候鸟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增多,这里正在从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变为候鸟繁育后代的栖息地。

  6月16日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招引巢中的东方白鹳幼鸟。(梁永峰 摄)

  “当前正是候鸟繁殖的高峰期,今年共有50多种候鸟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杨福生介绍,预计这些候鸟将在保护区停留三四个月,等到幼雏长大后南迁。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面积约为12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珍禽及典型的科尔沁草原自然景观。

  记者看到,湖面上、丛林间、芦苇荡中,有很多只候鸟在筑巢、产卵、孵化。一只只幼雏破壳出生,在这里快乐过夏,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成为“候鸟天堂”。杨福生形象地说:“保护区原来只是候鸟南迁北徙路上的‘中转站’,如今却已成为候鸟繁育后代的‘家园’,候鸟从最初的‘匆匆过客’变成了现在的‘常客’。”

  6月16日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中觅食的丹顶鹤。(梁永峰 摄)

  这种变化离不开当地开展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编制《科尔沁保护区湿地修复规划》,采取多种措施修复湿地,目前湿地面积达到18000公顷,水域面积4000公顷,为候鸟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丰足的条件。

  为给候鸟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特点,搭建了13处人工招引巢:去年成功引来一对东方白鹳筑巢繁殖两只幼鸟,今年又有三对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10只幼鸟。

  杨福生表示,随着候鸟繁殖高峰的到来,保护区管理局正加大宣传和管护力度,通过视频监控、人工巡逻多种方式,对野生动物进行管理,并在重点区域、重点鸟类繁殖地段派专人进行看护。

相关知识

首批南迁过冬的黑颈鹤、黑鹳陆续飞抵若尔盖 春风中,迎来候鸟“返程高峰”
春风吹 候鸟归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5年候鸟繁殖监测报告发布
甘肃黄河首曲保护区迎来大批珍稀候鸟
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万余只候鸟迁徙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散养丹顶鹤迎来“出生季”
探访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暖花开,千鸟湖迎来候鸟归来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三个鸟纲动物

网址: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繁殖高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327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甘肃碌曲尕海湿地迎来候鸟繁殖高峰
下一篇: 黑龙江:东北虎进入繁殖高峰期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