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人民日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日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3 16:46

5月12日,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刊发《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一文,报道我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全区扶贫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有关做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报道

↓↓↓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全区扶贫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

广西以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为重点,基本构建起“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产业扶贫格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体系,完善了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品牌,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措施。2016—2019年,在广西已脱贫的445万人中,主要通过产业帮扶措施实现增收脱贫的占83.2%。2018年10月,广西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的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聚焦合力攻坚,强化组织领导

广西把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全力打好的“五场硬仗”之首,主要领导带头调研,对联系县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自治区、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创新设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与20多个部门组成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实现了由一个部门单干向多个部门共推转变,各级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有力协调,确保产业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聚焦制度供给,强化政策扶持

广西建立“1+2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实施“八个一批”“十大行动”和“20个专项”,其中,涉及产业扶贫的有“三个一批”“五大行动”和“10个专项”。各产业发展主管部门立足职能职责、部门优势和行业特点,制定了60多份关于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主体培育、产销对接、三产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措施办法。市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准施策。

聚焦产业发展,强化资金支持

近年来,广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金融保险支持,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对扶贫示范项目的支持。2018年和2019年,全区共发放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46.31亿元,累计惠及贫困户157.14万户。农业保险地方特色品种增加到34个,累计为近110万户贫困户提供农业生产风险保障近100亿元。

▲融水苗族自治县制定出台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目前,该县林业面积有556.7万亩,获得8个原生态地理保护产品和3个地理标志产品,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芝东村茶叶种植基地,苗族妇女在采茶。

聚焦科技服务,强化人才支撑

开展首席科学家(院士)进广西等活动,聘请农业科研拔尖人才作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高端智囊团”。组建产业扶贫培训指导队伍,累计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2.31万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54个贫困县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537人。

聚焦引领带动,强化主体培育

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示范推进等措施,引进培育经营主体,5379个贫困村共引进培育688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设1906个产业基地(园)。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建立稳定合作,带动36.48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广西融安—广东遂溪两县在深化扶贫协作中合力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引进企业入驻投产,进行金桔深加工,延伸金桔产业链,开发金桔膏、茶、饼、酒、果汁、香精等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当地8000多户贫困户拓宽金桔销路,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图为工人在金桔加工车间作业。

聚焦三产融合,强化示范引领

以创建产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产带园,以园带村,以村兴园”的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底,在54个贫困县创建了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共获认定7486个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累计带动22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德保县将柑橘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之一,利用县级财政扶持、粤桂帮扶资金打造了万亩柑橘扶贫产业示范区,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群众”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有力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图为工人们在德保县都安乡健茂生态柑橘产业园打包沃柑装车。

聚焦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培育

立足生态、富硒、长寿等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打造推广“广西好嘢”特色农业品牌,“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脱贫效果日益显现。54个贫困县累计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807个,全区评审认定的4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17个属于贫困县品牌。

聚焦粤桂协作,强化产业合作

制定优惠政策高位推进粤桂扶贫协作,持续加强产业合作。2019年,281家广东企业到广西结对市县投资120.72亿元,带动6.89万贫困人口增收。在广东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加强产销协作,建成了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广西馆”。2019年广东帮助采购、销售广西特色农产品196亿元,带动23.18万贫困人口增收。

▲昭平县现有粤桂协作扶贫车间10间,可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图为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开工。

聚焦深贫地区,强化倾斜支持

制定了深化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若干措施和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强化对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并加大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下达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6.48亿元;指导20个深度贫困县成立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加强产业技术培训指导。

聚焦典型宣传,强化范例推广

探索总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园区等九大产业扶贫典型模式,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推广、编印典型范例汇编、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累计推广60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典型范例。

来源:广西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广西脱贫攻坚

原标题:《人民日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自治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班到我县观摩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西藏朗县:发展辣椒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兴业县大平山镇新岭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攻坚见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七)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脱贫攻坚纪实——
云南新平:发展特色花卉农业 助力脱贫攻坚
花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有实效
果桑产业:凉山脱贫攻坚的“紫色希望”
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基础+就业=脱贫——德保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网址: 人民日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2825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协同支持精准
下一篇: 【就业政策在身边】个体工商户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