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科普丨松树“头号杀手”

科普丨松树“头号杀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3 12:15

​​什么是松树的“头号杀手”?

这个神秘的“头号杀手”就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松材线虫寄生引起松树的植物病害,这种病叫做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

松材线虫是一种植物寄生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属于滑刃亚目、滑刃科、伞滑刃属。成虫长约1mm。本属40多种线虫。松材线虫繁殖快,随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快,15-30℃下,3-12天一个世代。理论上15天一对成熟的雌雄虫繁殖26300条线虫。

图片线虫放大

世界公认的有害生物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检疫对象,目前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和我国被检出并报道。松材线虫属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种,已被我国列入外检、内检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也是目前对我国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列入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的第1号,其危害严重性和除治艰巨性被全世界公认。

图片成片松林染病 图片树木发病1 图片树木发病2

森林中最具危险的“敌人”

松材线虫病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力,松树一旦感染,40天左右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治,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和植物界的“新冠”。自1982年入侵我国以来,在各省份迅速传播扩散,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危害程度逐渐加深。截至2023年初,全国共有19省(区、市)、70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疫情发生面积2267.27万亩,病死松树数量1040.48万株,对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对我国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松材线虫显微照片1

松材线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寄生,自身难以传播扩散,那它是如何从一株松树传播到另一株松树造成成片松林受害呢?

答案是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

自然传播

松材线虫病的自然传播是借助松褐天牛和云杉花墨天牛等媒介昆虫的活动来完成的。健康的松树本身对虫、病有着天然抵抗力,而松材线虫与媒介昆虫形成了天然适生性。比如:一只松褐天牛从得了松材线虫病的树中羽化时携带上了松材线虫,然后飞到另外一棵松树上补充营养和产卵时,把病就传播到健康松树上;同样当它繁殖产卵时,也会优先选择树木长势较弱的松树蛀孔产卵,而感染树木。就这样,造成了松材线虫的传播扩散。一头松褐天牛成虫可携带数百至20余万条松材线虫。

图片松墨天牛(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如何破坏树木的

天牛携带的线虫侵入树体后, 松材线虫大量繁殖,线虫个体随松树输导组织迅速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导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当感病松树不能分泌树脂时,从外观看,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萎蔫,而后变成黄褐色至红褐色,最后整株枯死。研究表明,一株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最快40天左右就会死亡。

图片松材线虫显微照片2

人为传播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其制品通过公路、铁路等异地运输,将疫情人为地传入新的地区。人为传播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原因,其中疫木流通是最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据专家研究,我国将近80%的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发生的原因是疫木及其制品流入造成的。由于人为传播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传播速度快,涉及领域宽,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危险最大。

图片疫木清理痕迹

调查表明,在人为传播载体中,37.66%是调运染疫松木携带传入,41.56%是随货物包装流通传入,18.18%是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时大量电缆盘携带传入,2.6%是架设通信设备时光缆盘携带传入。
 

专家通过对我国最早发现松材线虫5个省的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安徽皖南和浙江岱山居群与南京中山陵居群遗传距离最近。这表明,发生在安徽皖南和浙江岱山等地的松材线虫可能来自南京地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松木制品的调运等人为远距离传播是我国松材线虫蔓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关知识

科普丨松树“头号杀手”
【动植物检疫】科普 | 谷物头号杀手——谷斑皮蠹
“植物头号杀手”紫茎泽兰强势入侵
“头号杀手”紫茎泽兰首现成都!有何特点?比“恶魔之花”还毒?
科普一“夏”丨神奇的植物在哪里?让我们一起穿越热带雨林
松树杀手曝光!你知道松材线虫病有多可怕吗?
科普课堂
环保科普丨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科普一分钟丨生态保护红线
20多年来曾导致400多人中毒、100多人死亡,湖南蘑菇头号杀手长这样

网址: 科普丨松树“头号杀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275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根结线虫“大杀手”!灭虫杀卵快准
下一篇: 科普课堂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