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佳佳
线虫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圆形蠕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在北极、沙漠和海洋深处都有线虫的踪迹,已经发现的线虫多达25,000多种,大多数线虫栖息在室外的土壤中。
许多线虫是对植物有益的,它们以细菌、真菌、藻类、其他线虫或昆虫幼虫为食,甚至一些线虫可以控制西花蓟马的幼虫以及一些土壤微生物。但有些线虫是食草动物,以植物根、叶或茎为食,属于植物寄生虫。根结线虫就是一种对植物有害的寄生虫[1]。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根系专性内寄生线虫。根结线虫能寄生在植株的各种组织中,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并且感染寄主后会传播其他疾病。
根结线虫在热带和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地区危害较大,在我国多个省份广泛分布[3]。根结线虫寄主广泛,能够侵染很多种植物,导致作物严重减产。根结线虫在土壤0~20cm会发生,随土层加深逐渐递减。
显微镜下的根结线虫
形态特征
根结线虫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成虫6个阶段[5]。卵孵化后幼虫开始侵入菊花根部,通常最初的侵染点靠近根尖。
根结线虫将其刺入式口器插入根细胞,从中提取营养。其释放的化学物质会引起周围细胞肿胀:受侵染根部原浆细胞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解不开,形成巨细胞。由于根结线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通常都在相同的部位取食,因此,线虫周围的肿胀细胞会形成“结”,将根结线虫包裹起来[6]。
成年雄性根结线虫可以在根部内移动,而雌性被胶状的保护层包裹,雌虫体白色,呈鸭梨形,最终可以在根部外或根结中产200~400个卵。这些卵可以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孵化,也可以在土壤中存活。
根据土壤温度,根结线虫的生命周期大约需要4到8周才能完成。根结线虫最理想土壤温度为21~27℃。
雌虫图片来源:虹华质检
表现症状
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菊花的根部,感染菊花后在根部形成巨型细胞。在菊花侧根和须根上形成许多瘤状“根结”,使根部损伤,导致水分和养分等吸收受阻,菊花生长瘦弱、矮小,出现黄化似缺素症状,严重的腐烂死亡。
根结线虫能加重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的发生[7]。根结线虫通过创口侵入和形成瘤状的根结从而破坏菊花的正常生长,吸收植物营养,引起其他病原菌的复合侵染[2]。
到3龄幼虫时“根结”已明显,初期根瘤为白色、质软,后转化成黄褐色和黑褐色,严重时腐烂[2]。
根结线虫为害根部
发生时间
雌雄虫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卵存于雌虫体内,雌虫死后卵囊仍然留存在根部土壤中。经过冬天后,幼虫卵开始孵化,由于寄主广泛,种群数量开始增加。当气温回升到10℃~15℃时,开始进行危害。
防治方法
清洁大棚
当菊花完成采收后,将大棚内的病株、病根、病残体、杂草等带出大棚集中烧毁,可降低大棚中的根结线虫的虫口密度。对具有病害的大棚所使用过的农具等进行全面消毒[4]。
高温闷棚
根结线虫不耐高温,大棚闲置阶段,采取30~40cm深翻灌水后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可在根结线虫生活范围内营造高温环境。
闷棚还可配施有机物质、熏蒸剂、棉隆、石灰氮等,制造毒性、缺氧、高温环境[8]。闷棚25~30天。注意在栽种前开沟放气,以避免产生药害。
生物防治
01、线虫的天敌菌物统称为食线虫菌物。食线虫菌物占线虫天敌的75%,是线虫的主要天敌。
02、微生物源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是放线菌和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03、利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如井冈霉素、多效霉素、春日霉素、杀蝶素、杀蜻素、杀蚜素、韶关霉素、浏阳霉素、南昌霉素、阿维菌素[9]。
化学药剂防治
可用药剂有噻唑磷、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路富达等[4]。由于根结线虫的抗药性积累,常规用量下单一化学药剂的药效有限,生产中可使用复配剂。
目前农药登记有效期内的杀线虫复配剂包括阿维·吡虫啉、阿维·噻唑膦、寡糖·噻唑膦、几糖·噻唑膦、甲维·氟氯氰、甲维·噻唑膦、丁硫·毒死蜱、丁硫·甲维盐、阿维·丁硫、阿维·异菌脲、二嗪·噻唑膦、辛硫·甲拌磷等。常规用量条件下施用复配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一般优于单独施用[8]。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虹华菊知园”,想了解更多菊花种植技术,请点击下方链接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