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安全养殖系列|花鲈健康养殖技术
花鲈,俗称中国花鲈、七星鲈、白鲈,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根据我省花鲈养殖主产区生产特点和自然条件,为推进花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规范养殖,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介花鲈健康养殖技术。
一、苗种繁育
(一)繁殖设施
具有亲鱼培育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丰年虫孵化设施及与之相配套的海淡水、气、电、热等设施设备。亲鱼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可共用,单池面积以30~50㎡为宜,池深1.5~2.0m。
(二)亲鱼选择
亲鱼要求形体完整、体质健壮、发育良好、体色鲜明、活力强;全长>350mm;体重雌性个体>3000g,雄性个体>2000g;雄鱼3龄,雌鱼4~6龄。
(三)亲本培育
进入秋季,自然水温下降至16~18℃时正是亲鱼的繁殖季节。11月底,将亲鱼从海区网箱移入育苗室,进行室内强化培育和促熟。体重3.0~5.0kg的亲鱼,放养密度为3~4kg/m³。雌雄亲鱼配比为3:1或2:1。培育水温21~24℃,盐度20~30。投喂沙蚕、牡蛎等进行强化。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10%。日换水量100%。
(四)人工催产
经30~40d培育,成熟雄鱼腹部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成熟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手感柔软有弹性,即可进行催产。催产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雌鱼按体重2~3μg/kg背肌注射,根据性腺成熟程度单次或两次注射,两次注射第一次为总剂量的1/3,24小时内注射完全量;雄鱼剂量减半。催产剂效应时间约36~96小时。催产后的亲鱼在亲鱼池中自然产卵、受精。
(五)受精卵的收集和孵化
受精卵为浮性卵。收集前停气静置5~10分钟,用溢水法或100目的拖网收集;收集到的受精卵静置分离,收取上层受精卵,经冲洗、稍沥干称重后入池孵化。受精卵投放量为20000个~30000个/m³,微冲气孵化。水温20~22℃,盐度20~30,光照≤1000lux,溶氧>5mg/L,pH8.0~8.3。
(六)鱼苗培育
花鲈鱼苗培育分为室内工厂化和土池培育。
1.室内工厂化培育
(1)培育条件。适宜水温16~20℃,盐度20~25,溶氧>5mg/L,pH7.8~8.4,光照强度500~2000lux。
(2)培育密度。前期仔鱼密度控制在10000~20000尾/m³。30日龄后密度降到3000~5000尾/m³。
(3)饵料投喂。5~16日龄投喂轮虫,5~10个/mL。轮虫在投喂前用单胞藻强化培养4小时以上。投喂轮虫期间使用单胞藻液(2.0×105~2.5×105/m³)调节育苗池水体透明度小于50cm。
14~29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0.5~2.0个/mL。
27日龄开始驯化投喂配合饲料。饲料蛋白含量为52~62%,每天投喂4次,每100万鱼苗日投喂1.5~2.0kg。鱼苗完全摄食配合饲料后,根据鱼苗生长、水温情况逐渐选用大粒径饲料,酌情增减饲料用量。鱼苗全长与适口饲料粒径及投饲率见下表。
(4)分苗。在鱼苗全长1.5~3.0cm期间,分苗1次,分规格在不同池中培育。
(5)日常管理。投喂配合饲料前,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30~50%;投配合饲料后,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50~100%;每次换水前吸污。换水时注意维持培育池中温差小于4℃,盐度差小于5。
2.土池培育
(1)培育条件。选择能自由纳潮、排水方便、泥沙底质,面积10~15亩、水深1.5m~2.0m,盐度20~26%的海水池塘为佳。
(2)清整、消毒及肥水。清池在放鱼苗前7~8天开始,每亩用15kg的漂白粉加20~30cm的水进行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排掉消毒水,重新注入50~60cm的新鲜海水。进水口设置60目筛绢制成的拦网过滤,防止杂鱼虾进入池内,然后按每亩使用5kg鱼浆全池泼洒,连续3~4天,肥水培养饵料生物,同时全池接种含有多种菌株的复合微生态制剂(EM菌)。4~5天后即可投放初孵仔鱼。
(3)投苗及管理。每亩投放仔鱼4~5×104尾。每隔10天左右用鱼糜加酵母发酵浸出物全池泼洒,肥水培养饵料生物。透明度控制在40~50cm,水色鲜绿清爽。
(4)鱼苗出池与运输。鱼苗全长达到3.0cm以上时,由室内出池到网箱或继续在原培苗池中进行鱼种培育。出池运输前需停饵一天,宜采用活水车、活水船运输或充氧袋充气运输。全长3~4cm鱼苗,活水车运输时装苗密度<20000尾/m³;活水船运输时装苗密度<40000尾/m³;容量为30L的双层聚乙烯薄膜袋,内装新鲜海水1/3,并充氧2/3,可装300~500尾。水温10~14℃,运输时间不超过l0小时。
(七)鱼种培育
1.网箱鱼种培育
(1)环境要求。经挡流后网箱内流速小于0.3m/s。水温8~30℃,盐度13~32,透明度0.3m以上,pH7.8~8.6。
(2)网箱规格。单个网箱面16~100㎡,网深4.0m~8.0m。网衣网目0.3~1.5cm,根据鱼体规格调整大小,以不逃鱼为原则。
(3)投放密度。全长3~4cm鱼苗,投放密度为2000~3000尾/m³。
(4)饲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慢沉配合饲料,蛋白含量40%以上,日投饵量为5%~8%,夜间可在网箱上挂灯诱集天然饵料作为补充。
(5)分苗。鱼苗平均全长5.0cm和8.0cm左右时,筛苗分规格在不同网箱养殖。全长8~10cm鱼种则可移入大网箱养成。
(6)日常管理。①根据网衣网眼堵塞情况及时更换网衣,在潮流较急、苗种活力不好时或饱食后不宜换网操作;②根据苗种生长差异程度,结合换网适时进行分级分箱;③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与水流等理化因子,以及苗种集群、摄食、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④做好《养殖生产记录》。
2.土池鱼种培育
(1)清整与消毒。放养前15~20天,干池用含氯消毒剂10Kg/亩消毒;带水清池用含氯消毒剂13~14kg/亩(按水深1m计)消毒。
(2)施肥培饵。进水70cm,施含量46%的尿素1.5~2.5kg/亩、过磷酸钙0.13~0.26kg/亩培水,水色以茶褐色或黄绿色为宜。
(3)放养密度。全长3~4cm鱼苗,每亩投放鱼苗5~10万尾。
(4)饲料投喂。投喂膨化配合饲料为宜。蛋白含量40%以上,日投喂3~4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6%;具体的投饵量可根据花鲈的摄食情况而调整。
(5)日常管理。天巡池,观察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鱼种出池。全长8~10cm鱼种可出池养成。
二、养成
(一)网箱养成
1.养殖海区选择。选址符合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并取得水产养殖用途的《海域使用权证书》或《水域滩涂养殖证》;环境要求选择在低潮期水深达5m以上海区。经挡流后网箱内流速小于1.0m/s。盐度13~32,透明度0.3m以上,pH7.8~8.6,溶解氧6mg/L以上。
2.网箱规格。大型网箱,网规格为26m×26m×10m,大网箱内部用踏板和浮筒进行分隔,共隔成16个小格。每个大网箱踏板内外各挂1张大网衣,网目为2.0~5.0cm。网衣为聚乙烯无结网衣。
3.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选择规格整齐、体形匀称,鳞片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好,经检疫合格的50g/尾以上的鱼种投放。规格50g/尾的鱼种放养密度以100尾/m³为宜,随着鱼种规格增大降低放养密度,至规格500g/尾时放养密度为12-20尾/m³。
4.饲料投喂。以膨化配合饲料为宜,蛋白质含量40%以上。日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4%。具体投饵量根据花鲈的摄食情况而调整,以0.5小时内摄食完为宜。当水温高于30℃时,饲料减半投喂或隔天投喂。
5.日常管理
(1)网箱管理。每隔30~40天,清洗1次网箱;每隔70~90天,更换1次网箱。每天巡视检查网箱,每日退潮时检查2次,台风季节应加强巡视,发现破损及时妥善处理。水温达28℃以上高温时,停止搬动、分箱。
(2)防灾管理。应及时做好防风、防雨工作,防止吹翻或压沉网箱,为避免台风袭击应加固网盖,必要时应将网箱转移到可以避风的港湾。
6.收获。用饵料将鱼诱集到投饵点捕捞。挑出已达到商品规格的花鲈出售。商品鱼收获前执行休药期制度,经药残检测合格后上市。
(二)土池养成
1.环境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0m~3.0m,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
2.清整与消毒。放养殖前15~20天,干池用含氯消毒剂10Kg/亩消毒;带水清池用含氯消毒剂13~14kg/亩(按水深1m计)消毒。
3.养殖密度。体长10cm左右每亩放鱼种5000尾~10000尾。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药浴消毒,一般可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鱼体5~2分钟或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
4.饲料投喂。日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6%,以半小时内摄食完为宜。随着鱼体重的增加,日投饵量必须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隔10~15天测定一次鱼的体重,根据新的存鱼量,调整下一阶段投饵量。
5.换水。每3~4天换水7~10cm。
6.日常管理。做到“三防”“三看”。“三防”即防泛池、防病、防逃。“三看”:一看花鲈的活动状况,在正常情况下,花鲈大多在池的中、下层分布,从表面很难见到鱼的活动。如果发现鱼在池的中、上层无力游动,很可能是发病或缺氧的先兆。二看正常水色应为褐黄色或黄绿色,池水透明度应在40cm左右。如果水色为深褐色、黑色或酱油色,均为不正常色。三看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7.收获。秋末一次性全池收获时,先放掉大部分池水,然后用拉网捕捞,一般需拉网2~3遍才能将鱼全部捕出,最后放水清池。商品鱼收获前执行休药期制度,经药残检测合格后上市。
三、疾病防治
(一)彩虹病毒病
主要病原:虹彩病毒科的病毒。
流行特点:全年均会发生,倘若保持良好的饲养条件和低密度养殖,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如果水环境差,或与细菌并发感染,可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每年5~8月水温达到10~25℃时为虹彩病毒病高峰期。
主要症状:身体发黑,独游,活力差,病鱼死亡前会有侧身游动、打转、跳跃行为;解剖观察肝脏发黄,肠胃无食物,脾脏肿大,肾脏发暗;组织病理切片发现脑、眼组织空泡化,脑组织坏死。致病机理为虹彩病毒攻击鱼脑部神经系统,致使病鱼无法正常保持平衡,故有侧身游动、跳跃现象;血液供氧不足,导致身体发黑。
危害情况:发病率70%,死亡率为30%。
防治措施: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该病发生时,要尽量避免生产操作,彻底捞除病鱼、死鱼,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降低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加强饲料管理,投喂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和益生菌等添加剂。
(二)皮肤溃疡病
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以哈氏弧菌为主。
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为7~10月,8~9月为高峰期。
主要症状:被感染的鱼体表和上、下吻部充血发红,鳞片脱落,胸腹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体表常有溃疡斑。内脏器官病变明显,肝肿大,色泽不匀,具黄白色坏死病灶,肠壁充血等。
危害情况:本病是鲈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死亡率为30%~60%,有些地区高达80%以上。鱼种、成鱼均会发生此病,鱼种的发病率高于成鱼的发病率。
防治措施:鱼种放养前,用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分钟。用4~5g盐酸多西环素100kg鱼体重拌入饲料每天投喂一次,连续5~10天为一个疗程,注意休药期。
(三)白点病
主要病原:刺激隐核虫。
流行特点:该病多发生于初夏和夏末秋初,水温20℃~28℃时虫体最易繁殖。多寄生于病鱼体表和鳃丝上。
主要症状:病鱼受到病原刺激后,粘液分泌增多,表皮细胞增生,包裹虫体,形成白色小囊泡,肉眼观察呈白点状。病情严重时,鱼体鳞片脱落,体表上皮细胞发炎,有点状充血,食欲不振,鱼体消瘦,游动异常,有时一侧或两侧眼瞎。由于寄生虫大量寄生在鱼鳃组织等部位,从而使鳃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病鱼窒息死亡。
危害程度:从鱼种到亲鱼均可发病,鱼种阶段发病率最高。严重时感染率可达70%以上,死亡率在30%以上。
防控措施:控制放养密度,网箱养殖的要合理布局,网箱勤换洗并保持水流畅通;土池养殖的要加强养殖水体的交换,注意改善水质。如有发病,要及时清除病死鱼。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添加复合维生素保证鱼体健康,提高鱼体抵抗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
我国花鲈综合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广东省花鲈养殖产业存在问题及展望
进发“海上”小院,看“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
南海所创新引领,花鲈养殖产业实现“芯”突破
“暑”你最美,在“海上”小院看“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
花鲈的淡水养殖技术要点
四大淡水名鱼——花鲈调查报告:养殖具有极强抗打击能力
花鲈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简介
我国花鲈养殖产业现状与种子工程研究进展
花鲈淡水养殖
网址: 渔业安全养殖系列|花鲈健康养殖技术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23265.html
上一篇: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 |
下一篇: 熊童子爆盆最简单方法,充足光照/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