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五彩缤纷——需要手术切除的常见皮肤“印记”
8岁的小刘(化名)一直有个心病,他的左胳膊上有一块大大的黑色胎记,从出生时就跟着他。并随着他年龄渐长,这个黑色胎记也越来越大。街坊邻居一见到他,第一句就问:“哎呀,小朋友你的胳膊怎么了?”。有的同学甚至嘲笑他,说他的胳膊脏兮兮的。因此,他迫切地想摆脱这个黑色“魔鬼”。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供图
那么,小刘和他的父母迫切想要摆脱这个“魔鬼”是什么呢?
小刘手臂上的黑色“魔鬼”,医学上的正式名称是“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两年内出现。临床上分为小型(直径<1.5cm)、中型(直径<20cm)、大型(直径>20cm)。但是这个大小是相对成人而言的。直径20cm的皮损在成人中相当于1%体表面积,在儿童中则相当于5-10%体表面积;直径1.5cm的皮损在成人中相当于一个拇指指甲盖大小,但在儿童中相当于一个巴掌大小。因此,目前国内的学者将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分型重新定义:
1、先天性小痣:皮损面积<患儿1个拇指甲大小
2、先天性中型痣:M1:介于患儿拇指甲与0.5%体表面积(半个手掌);M2:介于患儿半个手掌与1个手掌面积大小
3、先天性巨痣:皮损面积>患儿1个手掌面积大小
先天性黑痣会不会恶变?
这是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目前研究数据表明,一般先天性黑痣的恶变率较低,如先天性小痣等。但当黑痣为先天性巨痣、位于躯干部位、伴随大量卫星痣时,恶变的概率会升高。因此,当先天性黑色素痣出现异常快速增大的结节、破溃出血、颜色变深等表现时,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最终,小刘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左上臂的浅表肿物切除,并于2周后顺利拆线。
我们身上又有哪些“印记”是需要手术的呢?
主要包括色彩缤纷的“红黄蓝绿黑白花皮色”八大类。
红色:即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血管角皮瘤等。是一种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和表皮角化过度为特征的血管性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上可分为两型四类:
1、局限型:
1) 局限型血管角皮瘤:早期皮损为淡红色丘疹构成的单(多)个团块和充有血液的囊性结节,后逐渐变为疣状,并融合成单个或数个斑块。本病多发生于出生时,但少数亦有发生于儿童期者。
2)肢端型血管角皮瘤:皮损为2-8mm大小的暗红色、紫红色或灰色圆形丘疹,表面角化、粗糙或呈疣状,中央常见扩张的毛细血管或血痂,压之不褪色,外伤后易出血,常见于指(趾)背面和肘、膝部。本病多继发于冻疮,患者手足常发冷、发绀,并可呈现“冬重夏轻”的周期性变化。
3)丘疹型血管角皮瘤:早期皮损呈鲜红色柔软的针头或粟米大小的丘疹,以后逐渐变为蓝黑色的坚实性角化过度性丘疹。本病好发于青年人,皮损常单发,偶见数个,以下肢多见。
2、系统型:又称泛发型,即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系遗传性脂类代谢异常性疾病。本型多见于儿童及少年,皮损为广泛性点状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大小1-2mm。
临床上对血管角皮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液氮冷冻疗法、二氧化碳激光疗法及手术切除治疗。
黄色:即黄色瘤。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机为脂蛋白沉积,导致皮肤或肌腱部位出现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或结节。黄色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黄色瘤:主要与高脂蛋白血症有关。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蛋白在皮肤或肌腱部位沉积。继发性黄色瘤: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引发黄色瘤。
黄色瘤根据类型和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
1、扁平黄瘤: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柔软、淡黄色或橘黄色斑或略隆起的斑块。好发于眼睑、颈、躯干、肘窝、腘窝、股内侧、臀部和手掌。其中,发生于眼睑者称为睑黄疣,对称性发生于上眼睑内眦处。
2、结节性黄瘤:早期为柔软的小丘疹或结节,鲜红或橘黄色,逐渐融合或增大达直径2~3cm大小的斑块。质坚硬,表面呈半球状或可分叶、带蒂,微有弹性,压之微痛。好发于关节伸侧,如肘、膝关节伸侧、指关节伸面等。
3、发疹性黄瘤:迅速成批出现,皮损较小,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色伴红色基底。分布于臂部、胸、背等。
4、播散性黄瘤:起病于青少年,表现为黄色、橘黄色或棕黄色丘疹或结节,初起分散继而成片状,主要分布于腋下、腹股沟、颈、肘窝、腘窝等皱褶部位。
5、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常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皮损为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针头至豌豆大小丘疹或结节,圆形或椭圆形。好发于四肢伸侧、颜面、头皮等部位。
黄色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使用降脂药物促进脂蛋白的代谢,减轻、消除脂蛋白的沉积状况。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血脂水平决定)、手术治疗和原发病治疗(主要针对继发性黄瘤)。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供图
蓝色:即蓝痣。皮肤上肉眼可见的蓝灰色,蓝痣由真皮内异常黑素细胞聚集而致。蓝痣分为两类:
1、普通蓝痣:相较体积小,直径一般在3~10mm之间,常为蓝色、灰蓝色或蓝黑色丘疹或结节,表面圆润、光滑。好发于手臂和足背,面部、四肢侧面等。本类型蓝痣一般不发生恶变,但终身不退。
2、细胞蓝痣:通常为直径1~3cm或更大的蓝色或蓝黑色质地坚实的结节,其表面光滑或呈多叶状,好发于部及臀部,可以发生恶变。
一般蓝痣通常无需担心,对人体无害,但对于直径大于1cm,且突然出现,或原有蓝色结节扩大者,应立即就医手术切除。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供图
绿色:主要包括钙化上皮瘤和表皮囊肿。
钙化上皮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没有性别差异,发病率呈双峰分布,在儿童和50岁以上成人中发病率最高。肤色到蓝绿色的硬丘疹或结节。表面无开口,但有时会出现经表皮排出(穿孔)内容物(肿瘤的钙化或骨化物质)。
表皮囊肿:无症状的肤色皮肤结节,临床上常可见中央凹点;皮损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大多数囊肿是原发的,也有少数是外伤或粉刺导致毛囊上皮植入真皮层引起。囊肿出现以后可能保持稳定或进行性增大,部分囊肿会出现自发性炎症和破裂,并严重累及周围组织。
上述两种肿块治疗上可手术切除。但如果发炎甚至化脓、破溃,需要抗感染治疗,甚至切开引流排出脓性物质,待炎症消退后手术。
黑色:普通获得性黑素细胞痣,即我们常说的“色素痣”。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大部分色素痣生长缓慢,与人类和平共处,终身无害;但少部分在紫外线、摩擦刺激、基因变异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恶变,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
我们常用ABCDE法则帮助患者初步判断色素痣的风险。这个法则简单好记,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使用该法则进行自我评估。
A:Asymmetry(不对称):良性色素痣往往对称,就像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如果左右或上下两侧形状、大小明显不同,可能是危险信号。
B:Border(边界):良性色素痣边界清晰,像用圆规画出的线条;而恶性色素痣边界模糊、参差不齐,像地图上的锯齿状国界,甚至出现小“触角”向外延伸。
C:Color(颜色):良性色素痣颜色单一,通常是均匀的浅褐色、深褐色或黑色。一旦痣的颜色变得斑驳,同时出现棕色、黑色、红色、白色或蓝色,就像打翻的调色盘,要提高警惕。
D:Diameter(直径):一般来说,直径超过6mm的色素痣需要重点关注。此外如果发现原本较小的痣在短时间内明显变大,即使不到6mm,也建议及时就医。
E:Evolving(变化):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色素痣在数周或数月内突然出现大小、形状、颜色变化,表面出现破溃、出血、瘙痒、疼痛,或者周围出现新的小痣,都可能是恶变的征兆。
除了上述ABCDE法则,一些特殊部位的色素痣也需要重点观察,如手掌、足底、腰部(易受腰带摩擦)、腋窝、腹股沟、外阴等。这些部位长期受到摩擦刺激,恶变风险相对较高。此外,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的新痣,以及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群,也要更加谨慎,定期自查。
提醒大家,科学对待黑色素痣,预防>治疗。首先要避免过度刺激色素痣,减少对色素痣的搔抓、摩擦,避免使用腐蚀性药物点痣,防止诱发恶变。其次,做好防晒工作。紫外线是色素痣恶变的重要诱因,外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打遮阳伞,降低皮肤损伤风险。
花色:即斑痣。又名斑点状雀斑样痣。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淡棕色或黄褐色斑片上,零星散布有深棕色或黑色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斑疹或丘疹。其外观如同一大片褐色的咖啡斑上再撒上一个个黑痣。出生时或幼年发病,成年后不再发展,但通常随身体比例而增长。分布于躯干、四肢、臀部,也可出现在面部。一般单侧,不对称,从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总体来说斑痣的恶变风险很低,但极个别病例中,可能存在恶性黑色素瘤发展的风险。如发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
1.点点数量明显增多
2.局部出现破溃、渗液、结痂
3.某个点明显增大、变黑或质地变硬
4.背景斑或边缘扩展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供图
皮色:如皮肤纤维瘤、脂肪瘤等。
皮肤纤维瘤也称为皮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通常出现在手、足或小腿,为良性真皮内结节,由于成纤维细胞增生所导致。目前尚无明确病因,可能与外伤、昆虫叮咬、局部炎症(比如毛囊炎)、搔抓刺激等有关。皮肤纤维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cm,质地坚硬,通常只有一个,少数可以多发,达百个以上。结节表面光滑,高出皮肤表面,可以推动。呈黄褐色,也可能呈灰褐色、淡红色。
皮肤纤维瘤一般不痛不痒,恶变可能性很小,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但一旦出现皮肤结节迅速增大,皮肤结节的病灶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感需要及时就医手术切除。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它们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有一层较薄的纤维囊。脂肪瘤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一般出现在浅表部位,如皮下组织。
若脂肪瘤引起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迅速增大;或者质硬而非柔软。或美观原因或担心诊断而要治疗脂肪瘤,可采取手术完整剥离。
白色:晕痣,又称离心性后天性白斑。主要表现为色素痣周围出现一圈局限性色素减退斑。这些白斑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就像给痣戴上了一个白色的“光环”。晕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壮年较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于躯干部,也可见于头面部、四肢等部位。皮损可单发,也可多发,25%~50%的病人有两个或以上的晕痣。部分晕痣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中央痣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逐渐褪色,由深褐色变为浅褐色,进而变为粉红色,最后完全消失,随后白晕也会逐渐消退。但也有一些晕痣可能会逐渐扩散,面积增大,甚至可能发展成泛发型白癜风。
关于晕痣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大多数典型皮损患者,特别是单发性皮损,通常建议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影响美观或怀疑恶变的皮损,可进行干预治疗,如外用药物治疗,CO2激光,手术切除等。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供图
最后,虽然皮肤上有各种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印记”,但大家不要过度紧张焦虑。若出现上述情况,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上海市儿童医院皮肤科 陈茜岚 王臻 党楠 钱秋芳)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 陈延特】
相关知识
皮肤上有黄色块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皮肤出现黄色块状物
手术切除头上菜花状疣
常见的减肥手术
皮肤出现黄色块状
皮肤呈黄色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治疗
皮肤黄色凸起透明分泌物痒怎么回事
痣切除术后皮肤黑化如何处理
皮肤疾病的诊断
《第五人格》法罗女士皮肤猎物的印记介绍
网址: 皮肤上的五彩缤纷——需要手术切除的常见皮肤“印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15043.html
上一篇: [ 辩证 ] 好树=好势 好形! |
下一篇: 如何看懂籽料的皮色?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