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记者观察|智能驾驶的“理想”与“现实”:消费者为何既期待又犹豫?

记者观察|智能驾驶的“理想”与“现实”:消费者为何既期待又犹豫?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9 13:53

关注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已成为车企竞相宣传的核心卖点。然而消费者究竟如何看待这项技术?他们是否愿意为其买单?

基于上述背景,近期,《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新闻、新浪新能源共同发起“你是否会为智能辅助驾驶买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69份,围绕消费者订阅意愿、功能偏好及行业建设重点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系统梳理了2025年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消费认知现状与核心关切,旨在为行业下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系统存在“期待与疑虑”交织的复杂心态。

尽管“智能科技配置”在购车因素中占比已高达43.08%,但“安全性能”仍以91.15%的压倒性比例成为受访者最核心的关切。绝大多数受访者(82.68%)最担心的是“智能驾驶系统出错或不可靠导致事故”,远高于对数据隐私(25.55%)或传感器维修成本(30.15%)的忧虑。

图片

这反映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仍持“安全优先”的务实态度。任何技术缺陷或偶发故障都会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这是所有车厂必须投入全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行车数据态度上,受访者显示出一定的开放性:近60%的受访者接受车企收集匿名行车数据以优化系统,21.92%甚至同意以数据换积分。然而,他们对车企“持续优化已购车辆”的信任度并不高——仅45.1%持3分及以上信任度(5分制),超20%给出1分、2分的信任度。

在付费意愿方面,受访者显示出理性甚至保守的态度,约40%不愿为智能驾驶技术多付一分钱;愿支付≤5%车价的受访者占比44.13%(即20万元的车,智驾系统价值须控制在1万元以内)。

图片

基于此,建议在智能驾驶系统向主流市场普及时将成本控制在车价的5%以内,或者将其纳入高配车型价格中,不单独凸显,以符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付费模式上,近64%倾向“一次性买断”,仅有3.45%接受“年付会员制”。这说明,目前智能驾驶系统在消费者心中仍属于“锦上添花”型配置,而非核心价值要素。车厂可以设置“灵活买断+高价值订阅”两种付费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在众多智驾功能中,受访者愿额外付费的偏好也呈现明显分化:雨雾天增强视野(63.61%)和驾驶员健康监测(54.51%)功能受青睐;城市领航辅助(50.54%)和全自动泊车(49.42%)也有较高接受度;而智能语音助手(27.43%)等“锦上添花”型功能则呼声较低。车厂可以重点开发消费者关切的与安全相关智能功能,并在营销环节重点推荐,建立产品护城河。

图片

在智驾责任归属问题上,认为事故“车企应负全责”和认为应“按技术故障原因划分”各占一半。与此同时,74.24%的受访者表示,“国家强制安全认证”才是最让其安心的保障方式,远高于车企基金(12.09%)或保险承保(10.63%)。这强烈暗示:智驾要真正走向大众,不能只靠厂商宣传,更需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标准与认证体系。

尽管智能驾驶被行业寄予厚望,但目前消费者仍处于“感兴趣但谨慎”“愿尝试但不接受高价”的阶段。能否破解“信任难题”、理顺“责任机制”、提供“真正有用”的功能,将成为车企能否赢得消费者心智的关键。未来,智驾系统不仅需要技术迭代,更需建立一套让受访者“敢用、愿用、用得起”的体系。不然,再先进的技术,也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理想i8的发布会搞砸了
为何理想汽车产品不降价?李想说是消费者认知的问题
当“理想岗位难寻”撞上“企业良才难求”——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面面观
花四万二购房鹤岗: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年轻人的新选择
花路与土路:理想与现实的双重人生
“智驾”更名“辅助驾驶”体现对技术的理性认知
路特斯为何更名莲花?赛道之王归来
两部门征求意见: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未经备案OTA不得升级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为何涨价?消费者咋选择?
MG7:呕心沥血打造汽油车智能标杆

网址: 记者观察|智能驾驶的“理想”与“现实”:消费者为何既期待又犹豫?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1298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遍地开花的会员制,能否破局流量焦
下一篇: 盒马邻里自提业务10月4日停止运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