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林草快讯
林草快讯
2025-09-05 朗读
扎兰屯市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鹤 生态保护结出丰硕成果, 近日,扎兰屯市林草局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与鸟类南迁保护工作时,于浅山区惊喜发现2只停歇觅食的珍稀鸟类。经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家细致鉴定,确认该鸟类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鹤(Grus monacha),这是扎兰屯市林草局施业区内首次记录到白头鹤的活动踪迹,成功填补了该物种在当地分布的记录空白。白头鹤属于大型涉禽,隶属鹤形目鹤科鹤属,还有锅鹤、玄鹤、修女鹤等别名,在欧亚大陆分布广泛。据相关记录,其现存种群不足1.6万只,是全球性濒危物种。白头鹤成鸟体羽呈深灰色,头颈部为白色,头顶具红色裸皮,眼先及前额为黑色,由于它对栖息地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生态质量,因此被誉为“湿地生态风向标”。此次白头鹤现身,不仅有力印证了扎兰屯市浅山区生态链的完整性,更标志着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期监测中,还记录到灰鹤、豹猫、猞猁等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一喜人的成果,得益于扎兰屯市近年来多措并举开展的生态治理工作:一是严护栖息环境,严查侵占、毁坏林草湿地的行为,实施禁牧政策并整改、迁出散养放牧点,减少湿地践踏与水源污染;二是严打违法行为,联合公安、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行为;三是强化公众意识,通过发布公告、社区宣传、组织巡护等形式,有效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下一步,扎兰屯市将以此次发现白头鹤为契机,持续深化林草湿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监管,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大涉林草湿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白头鹤等候鸟迁徙打造更稳定、安全的栖息地与补给站。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路径,为建设美丽扎兰提供有力支撑。
2025-09-05 朗读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深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樟子松与生态环境关联课题研究 ,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洺溪博士团队深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半月的野外实验研究。此次研究聚焦樟子松这一核心对象,系统探究其与林下凋落物、土壤及根系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作用,为樟子松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樟子松母树林基地,其保存的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防治风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张洺溪博士研究团队持续关注、探索这一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将沙地樟子松的生长状态作为团队研究核心,同时关注与其紧密相关的多个生态系统要素。据了解,此次张洺溪博士团队研究重点为考察林下凋落物(包括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养分释放规律,分析其对樟子松生长的物质循环支持;深入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土壤环境与樟子松生长的适配性;此外,还将系统调查樟子松根系的分布特征、生物量积累等情况,解析根系在资源获取及与土壤、凋落物交互作用中的关键角色。通过对这些要素间关联及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研究团队希望揭示樟子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机制,为了解樟子松林的生态稳定性、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供科学支撑。该研究成果也将为保护区的精细化管理、樟子松林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目前,野外实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科研人员将通过样地调查、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025-09-05 朗读
蘑菇季里的“生态保卫战”, 近期,随着贺兰山蘑菇生长季来临,贺兰山也迎来了非法盗采、破坏生态的高发期,大量外来人员非法进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蘑菇。这些人员不仅破坏保护区内苔藓等地表植被,还因森林防火、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结伙在山中住宿过夜、生火取暖、随意丢弃垃圾,给贺兰山带来极大森林火灾隐患,对生态保护造成严重威胁。为严厉打击非法入山行为,筑牢贺兰山生态安全防线,近期,古拉本管理站联合森林公安派出所、北寺管理站、哈拉乌管理站、南寺管理站针对辖区重点区域开展多次清山行动,切实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安全。同时,古拉本管理站聚焦大岭、龙坑梁、乱柴沟、冒勒其克、老树槐等重点沟道,组织工作人员采用蹲点蹲守、徒步巡护、不定时夜查等方式对非法入山人员进行拉网式清理,对非法入山人员进行耐心劝阻和依法清退,同时向其宣讲保护区管理条例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强调非法入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植被等严重后果。对态度恶劣,不服从工作人员清退安排的非法入山人员做出警告处罚。古拉本管理站今年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及护林员318人次,巡查重点区域11处,劝返非法入山人员353人,清理遗留垃圾21公斤,消除火险隐患21处。 通过一系列清山执法行动的持续开展,古拉本管理站发现并制止数起非法进入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摘野生蘑菇的违法行为,办理林政案件5起,做出警告处罚7起。对非法入山的不法分子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有效遏制了非法进入保护区的势头,进一步降低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森林火灾安全隐患,为贺兰山生态保护筑牢了坚实屏障。下一步,古拉本管理站将持续加大巡护力度,常态化开展清山行动,坚决杜绝非法入山行为,守护好贺兰山的生态安全。
2025-09-05 朗读
保护湿地生态 共享自然之美 , 随着湿地保护管护力度不断加强,湿地环境有效改善,候鸟、留鸟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紫泥湖湿地、小天鹅湖湿地、海骝骐湖湿地等已成为候鸟迁徙主要的栖息地,是鸟类停留、觅食、繁殖的理想场所,湿地生态环境稳定,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近日,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开展湿地鸟类监测巡护和水文监测设备检修维护,保护湿地守护鸟类安全。 此次巡查通过“全面排查+重点盯防”等措施,在鸟类聚集区、繁殖区开展巡查,同时对湿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理湿地周边环境垃圾,为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空间。此外,还加大了生态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下一步,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将继续深化各个湿地生态治理工作,持续加大湿地巡查巡护力度,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湿地与鸟类保护行动中来,共同守护鸟类的家园,为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2025-09-04 朗读
以练为战砺精兵 筑牢秋防安全墙——呼伦贝尔市南木林业局开展森林防灭火野外驻训 , 为切实提升扑火队伍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急能力,扎实开展以练备战工作,全面落实秋防各项战备任务。近日,南木林业局防火救灾办公室联合南线三大林场,成功组织开展为期三天两晚的野外驻训防火演练。本次演练共调动专业扑火队员40余人、各类车辆16台。强化组织筑根基,科学指挥提效能。演练成立野外驻训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驻训任务与训练科目验收考核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野外驻训工作有序推进。指挥部依托智慧林业信息平台,与前指实现实时联动和数据传输,构建了现代化的指挥体系。同时,从内务整理、作息秩序到行车安全,均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以正规“秩序”提升队伍“战斗力”。立足实战砺精兵,野外练兵验实效。本次驻训坚持“贴近实战、突出重点、科学判断”原则,选址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南线林区,具备高度实战模拟价值。训练将地形勘察、风向判断、科技应用、靠前指挥、识图用图等实战要素融入全程,运用野外化、模拟化、实战化手段,科学设置了多项野外扑火作战科目。多科演练强能力,迎难而上显本色。演练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地形运兵车山地火情侦察、阻隔带开设、以水灭火、风力灭火等多科目技能训练,并模拟突发火情现场,立足复杂困难环境,突出临机处置和突发情况应对。各作战单元密切配合,根据实时气象条件灵活调整战术,全面锻炼和提升了队伍的快速响应、远程机动、分析研判、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等综合能力。精准保障稳后方,高效协同共奋进。炊事班紧贴实战要求,依托野战炊事车辆与设备,高效完成了炊事区快速开设、野外炊具操作、主副食制作等训练科目。在驻训期间,他们克服野外环境限制,科学制定食谱,保障每餐按时足量供应热食,确保了队员营养均衡与体能恢复;医疗保障组全程驻守,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开展战场救护训练,确保随时应对突发伤病情况;物资保障组建立快速补给通道,保证油料、器材等物资及时供应。在整个驻训期间,各小组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后勤保障及时到位,充分展现了扑火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通过系统化实战训练,全面提升了专业扑火队伍的实战技能,显著增强了南木地区森林草原防火力量的整体素质和火灾扑救能力,为打赢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南木林业局防火救灾办公室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强化与各林场的联防、联训、联调、联战和联勤机制,抓实抓细各项抢险救灾准备措施,持续关注森林火险形势,保持“迎战、临战、实战”状态,守护好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09-04 朗读
打造“绿色样本” 生物多样性监测专用物联网智能物候相机在保护区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守护珍贵的樟子松林生态资源。近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生物多样性监测专用物联网智能物候相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保护区生态监测体系向智能化、精准化又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引入的监测设备,由北京智能知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经深圳市乘方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严格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生态保护行业标准。该设备具备高分辨率防水、声纹联动、360°旋转监测、多时段植被监控等功能,支持红外照射距离达100米,可精准识别生物行为并回传数据,适应保护区-45℃至80℃的极端环境,为长期、连续的生态监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保护区管理负责人表示,生物多样性监测智能物候相机的投用,将突破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实现对樟子松林生物多样性、物候变化的实时捕捉与数据分析。通过AI智能识别、数据远程传送等技术,科研人员可高效掌握动植物分布、生长周期及生态互动规律,为生态修复、物种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我国重要的樟子松种质资源库,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肩负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任。此次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实践,不仅为保护区筑牢“智慧监测网”,也为高寒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创新示范,助力打造生态保护与科技融合的“绿色样本”。未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持续深化智能监测应用,推动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这片北疆绿色屏障的生机与活力。
2025-09-04 朗读
宁城县忙农镇:林下经济添活力 山楂套种拓富路, 今年以来,宁城县忙农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讲求实效原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东洼子村推出“山楂+花生”生态农业模式,实现树上结果、地里藏豆,一林多用、一地多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空间互补,高效利用林地资源。在保障林地用途不变、不影响生态功能前提下,东洼子村依法科学经营山楂经济林地,优选油料作物花生作为突破口,通过将矮秧花生与山楂树苗间作栽植,形成“一高一矮”的立体种植结构,既避免作物间遮光竞争,又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土壤养分,推动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效益叠加,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生长周期短的花生和山楂共生期错峰收获,实现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东洼子村间作花生约300亩,每亩可创收近1200元。100余户通过流转林地、田间务工稳定增收。部分农户则将花生榨油后进行销售获得附加收益,每亩纯利润可达500元。生态协同,构建农林循环格局。山楂林荫为花生遮阴保湿,减少病虫害发生,花生作为浅根作物,不与山楂树争水肥,还能改善林地微环境,这种“树上+树下”的共生模式,促成了农林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25-09-04 朗读
赤峰市林草局开启“三北筑绿”主题党日“研学路” , 为深入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持续丰富“三北筑绿”党建品牌内涵,赤峰市林草局机关党支部聚焦“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通过研学的方式带领党员走出机关、走进实践,现场研学林草生态建设成效经验,努力提升党员业务素质,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蓄奋进力量。精准聚焦主题,让行有所学。为充分适应党建品牌创建中“筑绿、护绿、兴绿”的核心内涵,党支部系统规划设计三条研学线路。突出林草建设成效,通过将光伏治沙、以路治沙、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地块串连起来,重点研学林草建设经验。突出林草资源管理,筹备将推深做实林草长制、解决草原过牧、森林草原防火等任务统筹起来,重点研学维护林草资源安全。突出林草改革发展,着眼将林权改革、林草产业、森林经营等要素整合起来,重点研学“两山”转化路径。科学设计环节,让学有所得。在林草建设成效经验研学过程中,党支部精心设计“走、看、听、学”四维环节。党员们先后走进风电光伏基地、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地块和治沙公路,直观感受林草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新能源利用相结合的多元治理模式。通过聆听业务人员讲述讲述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工代赈、异地治沙等模式的运作机制,更深入了解沙化土地治理的实践经验,不仅对防沙治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了打好两大沙地攻坚战的信心。深入交流探讨,让得有所用。通过“研学路”主题党日活动,为林草不同业务领域党员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工作思路。通在交流中,党员们结合研学所见所闻,谈感悟、找差距、定目标,有的党员说:“以前只在文件里了解‘三北’工程,今天走到现场,看到沙地变绿地,才真正体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有的党员通过现场学习无人机在“三北”项目监理、检查验收中的实际应用演示,提出“可以尝试将无人机应用到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中,以科技赋能解决超载过牧问题。”党建与业务融合在“研学路”上实现了新提升。
2025-09-04 朗读
部门协同强监管 种苗市场促规范——克什克腾旗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行动 , 为深入贯彻落实林草种苗质量安全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全旗林草种苗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林草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9月2日,克什克腾旗林草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开展林草种苗“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行动。执法中,检查组严格按“双随机”机制,依托市场监管平台随机抽取2家林草种苗生产经营企业为检查对象,重点检查四项内容:一是生产经营资质,杜绝无资质经营;二是种子标签规范度,防范虚假标注、信息不全问题;三是质量检验记录,保障种苗质量可追溯;四是营业执照使用及信息公示情况,确认经营主体资格合法、公示信息与实际一致。针对检查发现的档案管理不全、标签信息模糊等问题,检查组现场下达整改意见并明确时限,检查同时向经营企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规,引导企业强化依法经营意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下一步,克旗林草局与克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深化协作,严格遵循“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原则,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开本次抽查结果,确保监管透明。同时,持续维护林草种苗市场秩序,保障林农合法权益,优化产业营商环境,为全旗林草种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25-09-04 朗读
巴林右旗:治沙固土添新绿 点沙成金促发展, 沙海涌动绿浪,荒漠生出"金"。在巴林右旗,治沙人用科技将荒漠耕耘成"绿色银行",让文冠果香漫过沙丘,让野生药材在林间苏醒。当生态逆转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一幅沙海生金、绿富同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万亩文冠果基地是巴林右旗用3年的时间,书写的治沙奇迹。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文冠果飘香的“绿色银行”。在宝日勿苏镇,科技是治沙的第一生产力!搭载北斗系统的自动驾驶植树机,正在执行毫米级精准造林。通过RTK技术,树苗偏差控制在10厘米内,效率是人工的5倍,人力成本降低70%!科技让治沙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能作战。除此之外,一套智能监测系统正织就立体感知网:地上探头实时捕捉大气温湿度与降雨量,地下传感器精准追踪土壤氮磷钾、pH值及EC值等关键指标。数据通过光纤网络秒传至13公里外的科技小院,大屏与手机端同步呈现动态图谱。技术员指尖轻触,即可洞察作物生长的"健康密码",这场科技革命,正让治沙管理迈入"千里眼"时代! 文冠果产业升级打造生态文旅新地标下一步巴林右旗将延伸文冠果产业链,研发推出文冠果酸奶、果茶等液态产品。同时依托千亩基地打造森林公园,通过林药、林花、林菌立体种植形成四季花海景观,并配套建设民俗民宿集群,构建"产业+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增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随着生态环境的悄然逆转,那些曾在沙地边缘艰难生存的野生中药材,也开始在改良后的土壤里舒展枝叶。在巴林桥林场,林间空地变身“药材银行”,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模拟野生环境种植的黄芩和防风,品质好药效高,成活率高达95%!它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巴林右旗的沙地上,文冠果树扎根成林,药材在林下探出头,这只是治沙图景的一角。5个重点工程同步推进,2.02亿元投资为沙地“披甲”;19.4公里穿沙公路开工,“以路治沙”筑起屏障;1900名农牧民投身其中,揣着2000万劳务费,土地入股还能分红1600万;禁牧休牧不松懈,林草产业二季度创收2.33亿,年底剑指8.4亿,治沙路越走越宽! “十四五” 的沙漏即将见底,巴林右旗在防沙治沙的成绩单上,早已写下了重点工程落地、产业增收的扎实注脚。而当目光投向“十五五”的新赛道,这片曾与风沙较劲的土地,正带着现有成果的底气,酝酿着更富创造力的治沙方案。
相关知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4年第10号)(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实施部分林草种苗类行政许可事项)
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回复人民网网友: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鄂温克族自治旗林业和草原局鄂温克旗2024年防沙治沙项目鄂温克旗2024年防沙治沙项目四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
七里河区林业和草原局开展花卉产地检疫工作
我校首增两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完成2021年度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验收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1年第12号)——发布51项林业行业标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第14号
网址: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10773.html
上一篇: 扎鲁特旗荷叶花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 |
下一篇: 关于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