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黛玉葬花》教学设计(20201209035725)

《黛玉葬花》教学设计(20201209035725)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7 08:27

1、黛玉葬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黛玉葬花 是教材第四单元经典文本的一篇必读课文。 其重点是训练小说的阅读与诗歌的鉴赏能力。 就小说本身来说, 曹雪芹的红楼梦 ,中学有课文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香菱学诗、 林黛玉进贾府等,再加上影视剧的普及,学生对作家作品并不陌生。从课文本身来看, 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即林黛玉第二次葬花。这一次葬花是因为黛玉误会了宝玉,借葬花发泄心中的凄苦,边葬花边哭诉,哭诉的内容就是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脍炙人口的葬花吟。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自身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写得

2、特别精彩, 在风格上仿效初唐时期的歌行体, 在抒情上淋漓尽致。二、学情分析我院是艺术类院校, 我教授的学生专业是舞台艺术设计, 即俗称的舞美专业。 这个专业涵盖三个大的专业方向:人物造型设计(包括化妆、发型、服装)、舞台设计(舞台背景、舞台布景、道具等)、舞台灯光设计。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三、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及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情感目标: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3、理解宝黛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能力目标:通过研读黛玉葬花(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及性格。四、教学重难点1. 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2. 针对学生的水平和心理层次,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分析。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主要特点是 从学科特点出发, 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小说教学时, 遵循教学

4、方法也要改革的指导思想, 摒弃传统的“念经式 ”的教学模式, 吸收国外 “愉快教学法 ”的长处,教法求活, 开阔学生的视野为重点。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作成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我把 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有关黛玉葬花的片段刻录下来,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3)研究性学习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四个课时中, 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

5、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 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 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有人说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 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 重要。所以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

6、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 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六、课时安排本课分为四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内容。1)第一、二节课时重点: 师生共同讨论: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简介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着重讲叙红楼梦第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回的内容梗概。梳理课文情节。第三、四节课时重点:1)赏析葬花吟,体会其含蓄、朦胧的特点。2)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及性格。3)课堂讨论:本文的艺术特点,重点

7、讨论象征手法的运用。七、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是节选的小说, 如果没看过全篇著作, 单拿出这一章节来是无法全面准确的把 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因此在前两节课时中, 我们主要通过视频播放、 老师讲述、 师生谈话 讨论来熟悉作品、熟悉人物。你知道这是什首先 是新课的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好知识的衔接, 我先给学生看一段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和主要人物的剧照,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么时代哪位作家的伟大作品吗?我们学过哪篇课文是选自这部小说的?你还知道哪些人物, 哪些故事? ”从而引起学生自由回答,既复习了以往学过的知识,又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一起回顾总结有关曹雪芹和红楼

8、梦的相关知识。接下来 通过播放影视片段,介绍黛玉葬花相关剧情。原著第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回;电视剧第十集,十二集,十四集)黛玉第一次葬花, 宝黛共读西厢记 ,黛玉第二次葬花,吟诵 葬花吟 ,宝玉感悟, 二人由负气到消除误会。提出问题,讨论思考:1)黛玉是怎样处理落花的?(可参见宝玉如何处理落花)明确:黛玉将落花放在布囊中,拿土埋上,即葬花。而宝玉是将花撂在水里。2)那么,黛玉为什么葬花?明确:黛玉葬花,实质上是怜花惜花。外祖母家与3)在女孩子成群的大观园里,为什么只有黛玉如此惜花?明确:联系黛玉身世处境。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到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她身别家不同 ”,现在来到这里, “步步留

9、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 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说明林黛玉在贾府中不能象探春姐妹们那样自由、随意的生活边虽有宝玉的照顾 ,贾母的怜爱 ,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 ,她毕竟是外孙女 ,于是总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她时常感到自己身世的悲苦,父母双亡,孤苦一人,(她当初来贾府时父亲林如海还活着, 在她离开半年后就死了) 。她除了随身带的换洗衣服, 一个丫鬟, 再无别物,黛玉所以她时常感到情感心理的孤独。 而人在孤独悲苦的时候常常会寄情于某种事物。葬花准备得很充分, 动作很细致、 熟练,(肩上担着花锄, 锄上挂着花囊, 手内拿着花帚) 都说明她经常有这样的举动, 并且在整个大观

10、园里, 惟独林黛玉才有这个举动, 葬花意在怜 花惜花。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这里是以花喻人,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 , 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因她自己常年体弱多病,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尊爱自己, 尊爱自己的青春,尊爱自己的生命。学生置疑:薛宝钗也同样是客居在贾府,为什么就没有那种寄人篱下的感受呢?明确: 因为她是跟她母亲和哥哥一大家子住在那里, 而他们家又是当时的四大家族之一, 有 钱有势,所以宝钗不仅没有寄人篱下的孤独感,反而有一种优越感。)通过讨论,得出 以花喻人在后两节课中, 主要是通过对 葬花吟 的赏析

11、, 分析理解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先通过视频片段,回忆上节课所讲授的内容, 进入本课内容: 黛玉二次葬花。根据视频 及上节课的介绍,请同学简单叙述本课内容。播放葬花吟 MP3 ,同时看大屏幕。赏析葬花吟: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 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 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

12、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 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写出了她孤苦伶仃,求助无门,独自面对惨淡的人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 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

13、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 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首诗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 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 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 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 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 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 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 许正在这里。崇高。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 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 是林黛玉的 “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 “花、鸟、人 ”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 黛玉的自喻。当“桃飘李飞 ”之时, “柳丝榆荚 ”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 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

相关知识

《黛玉葬花》教学设计(20201209035725)
黛玉葬花的故事简介 黛玉为何要葬花
黛玉葬花读后感
品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曹雪芹是如何写黛玉葬花的
黛玉葬花剪纸图片
黛玉葬花
从看《黛玉葬花》到“陪”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葬花情节的文化解读.pptx
红楼梦黛玉葬花评书
红楼梦选段黛玉葬花(四篇)

网址: 《黛玉葬花》教学设计(20201209035725)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734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火山的女儿全角色喜欢的礼物一览
下一篇: 《梦幻西游》手游寻花赠礼攻略 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