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伤寒论》中得肝经湿热剂——白头翁汤

《伤寒论》中得肝经湿热剂——白头翁汤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6 22:19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一、一个经方老医的执着      在多年前,我看到一则医案趣事,患者具体什么病记不清了,接诊大夫辩证为肝经湿热下注,这个证常用的是龙胆泻肝汤,但这个医生只熟悉《伤寒论》里的方子,此时他犯难了,该用那首方子呢?嘀咕了半天,最后用了白头翁汤,理由很简单,他认为肝属于厥阴经,《伤寒论》厥阴病篇里清热的方剂只有白头翁汤,于是就用了此方,效果非凡。      虽然目前主流认为《伤寒论》的六经与经络脏腑的六经并无关联,但笔者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确实经常有听到类似的案例。二、白头翁汤清肝经湿热
      白头翁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性下利的方剂,但陈明教授指出,病位虽然在肠,但实则与肝经有关,也就是说凡是湿热蓄于肝经,见舌红苔黄腻、口苦、尿黄,尤其是下部阴器的病变者,均使用本方,不必拘泥于湿热下迫于大肠之说。     在1984年的《江西中医药》杂志中刊登了一个案例:一个31岁男子,尿频尿急尿黄灼热,阴痉作痛,小腹灼热,服用各种抗生素及八正散加减无效。证见形体消瘦,情绪抑郁,口苦纳差,胁肋胀满,少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细弦。辩证为肝郁气滞,湿热下注,处白头翁汤,加桔梗一味,取其提壶揭盖之意,4剂后症状消失。      肝开窍于目,眼科病如果属湿热者,亦可以用白头翁汤。笔者曾治疗一例年轻男子,进来苦于眼睑红肿热痛,眼睛充血,疼痛怕光,并且有大量分泌物,舌红苔黄腻,初投越婢汤以疏风散热,3剂无效。改投银翘散,3剂后症状竟然加重。后来考虑此等充血热症离不开黄芩、黄连,于是用白头翁汤,2剂后患者分泌物、肿痛大减,暂停服药不日痊愈。      读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个疑问,就是既然都是清肝经湿热,那龙胆泻肝汤和白头翁汤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方证上,虽然病机相同,但二者针对的目标肯定是有偏差的,就像桂枝加葛根汤和栝楼桂枝汤都治疗中风痉病,但前者脉浮数,后者脉沉迟。他们的偏差目前笔者还在探索中,就个人体会,龙胆泻肝汤对口苦的缓解作用较强,但服用不能过久,量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出现乏力、纳差、舌苔变厚的表现,用宋柏杉的话讲就是泻肝不能泻过头了,所以龙胆泻肝汤笔者一般都是每个药6g作用,吃7付观察,而白头翁汤目前暂时未见到这种副作用。       白头翁这个药在《神农本草经》里讲到可以逐血,治疗症瘕积聚,张书富教授认为此乃血分之药,用于治疗子宫附件炎、结膜炎、乳腺炎以及伴有肿块之病症有良效,这一点也可以跟龙胆泻肝汤稍作区分。当然具体的鉴别点仍需各位不断探索。

相关知识

《伤寒论》中得肝经湿热剂——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白头翁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白头翁的用法
探究《伤寒论》中芍药的应用规律.doc
《伤寒论》113方——桔梗汤,
白头翁,开的花周围有一层白毛,清湿热止痢疾,可以煎来洗皮肤痒
《伤寒论》方剂学温经散寒剂的归纳方歌
中药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药性是什么
中药知识必学:白头翁

网址: 《伤寒论》中得肝经湿热剂——白头翁汤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584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第二季)执着的鸟夫妇每天一起来
下一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60句唯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