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炎、鼻窦炎①辛夷9克,鸡蛋3个,同煮,食蛋服汤。②辛夷20克,鹅不食草5克,水浸48小时后蒸馏,取蒸馏液滴鼻。③辛夷9克,苍耳草15克,薄荷6克,水煎服。渣再煎,取浓汁加葱汁适量,混合滴鼻。④辛夷3克,水煎服。⑤辛夷、苍耳子、薄荷、白芷各适量,水煎服。⑥辛夷9克,红藤30克,水煎服。
(2)感冒鼻塞头痛①辛夷3克,苏叶6克,开水泡服。②辛夷、防风、白芷、川芎各适量,水煎服。③辛夷适量,研为细末,吸入鼻腔,每日2次。
(3)咳嗽玉兰花5~7朵,水煎,调适量蜂蜜服。
(4)高血压、血管痉挛性头痛辛夷3~12克,或加白糖少许[8u58药材网www.8u58.com],开水泡代茶饮或水煎服。
(5)中暑、头晕、胸闷玉兰花5~7朵,茶叶少许,开水冲泡服。
(6)肝硬化腹水辛夷根1000克,加水煎3次,每次煎2小时,3次煎液混合浓缩至2000毫升,每服20毫升,日服3次。
(7)牙齿疼痛或肿或牙龈溃烂①辛夷30克,蛇床子60克,青盐15克,共为末。②辛夷1.5克,水煎服。
(8)痛经不孕玉兰花蕾20~30朵,每日清晨水煎空腹服。
(9)蛇咬伤辛夷花根适量,切碎浸烧酒或用烧酒磨汁,涂伤处周围,留开伤口勿涂。
(10)湿疹、痱子辛夷、菊花、滑石、淀粉、梅片,研末,外搽。
(11)狐臭辛夷、木香、细辛、芎共为末,涂之。
(12)痤疮木兰皮500克,细切,以3年酢浆渍之百日,晒干捣末,每次服3克,每日3服。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辛夷价格 辛夷供应 辛夷收购辛夷功效
魏国为什么禁忌辛夷花?在《花木兰传奇》里,辛夷花是魏国的禁花,无人敢种、无人敢画、无人敢绣,甚至无人敢提,这禁令是拓拔嗣15年前颁布的。多年以前,因为辛夷花,让柔然丞相金蚕子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是因为辛夷花,北魏宫闺发生了一起惨绝人伦的血案。从此,辛夷花在北魏成为禁忌,无人敢种、无人敢画、无人敢绣,甚至无人敢提,这禁令是拓拔嗣15年前颁布的。据柔然宰相金蚕子分析,辛夷花丝绣的再次出现,一定是它的主人想通过辛夷花
查看详细辛夷花怎么吃?如今吃花、饮花已成时尚,人们在花香中品茗保健的同时,也很有必要了解各种花的不同功用,以便“对症下花”,南召的品牌花园山辛夷可以煮粥,煲汤,泡茶、其汤色清淡,香气高雅,是美容,保健的理想饮品。
查看详细毛桃是辛夷不?毛桃是落叶乔木,最高可达10米,树皮光滑暗紫红色、枝纤细,上展,紫红色,幼时无毛。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木兰花、紫玉兰、玉树、玉堂春,拉丁文名:Desr.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辛夷花蕾长得像毛桃,但不是同一种东西。
查看详细中药辛夷花有什么功效?祛风散寒辛夷《本草乘雅半偈》曰:“植树四十年方实、孕萼历三季始开。”“偏历四时之气。”再日其花蕾:“有春气在头象,风木主色象。”因此、本品受蕴四时中气而性平、则能治寒热疾患。又感初春萼茁花蕾,应春时气而生少火,故其性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少火生气。“辛夷入三焦上之肺、中之脾胃、下之肝胆,而生脏腑清气。其气辛香。薄而浮散,能行脏腑营卫,内祛五脏风寒,外辛温解表,彻内彻外,表证里证皆可运用
查看详细什么是辛夷花?辛夷花就是白玉兰。也有黄花品种和紫花品种是上海市的市花其花苞在中药中叫辛夷【炮制】拣净枝梗杂质,捣碎用。《日华子本草》:入药微炙,已开者劣,谢者不佳。【性味】辛,温。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无毒。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苦。【归经】入肺、胃经。①《纲目》: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胆二经。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④《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功用主治】祛风,通窍
查看详细辛夷花煲猪鼻有仕么作用?辛夷花的功效: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性味和功用】::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功用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③《药
查看详细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相关知识
辛夷花治鼻炎的食疗方及食用禁忌
【辛夷花】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辛夷花 辛夷花价格 辛夷花批发商
中药材辛夷花的食疗药膳
用辛夷,3个方法治鼻炎!没想到这么神奇!
辛夷花和玉兰花有什么区别?
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
有关辛夷的加工利用技术 – 经方派
日本辛夷和白玉兰是同一种植物吗?
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辛夷花的副作用与禁忌
网址: 有哪些辛夷花的食用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