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鉴赏模拟题三则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次韵予瞻和子由观韩斡①马,因论伯时画天马(节选)
黄庭坚
于阗③花聰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
西河憩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长楸④落日试天步,知有四极无由驰。
电行山立气深稳,可耐珠白玉羁?李侯一顾叹绝足,领略古法生新奇。
一日真龙入图画,在坰③群雄望风雌。
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马人笑之。
李侯论幹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
【注】 ① 韩斡:唐代著名画家。 ② 伯时:宋代著名画家,诗中的“李侯”即指李伯时。 ③ 于阗:古代西域王国,盛产良马。 ④ 长楸:指高大的楸树,借指大路。 ⑤ 坰:郊野。 ⑥ 沙苑丞:指韩斡,他是曹霸的弟子,当过沙苑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苏辙观看韩翰的画马作品创作了
题画诗,作者依照其韵写下了这首诗。B.韩斡画作上的马,高达八尺,花斑如同
蒲萄纹锦,双眼如明镜,两耳像立锥。C.“电行”二句与前之“看云"句呼应,体现
了马向往自由、不受拘束的特点。D.诗人想象大胆,认为如果能把真龙画入
图画中,那么其他良马就会相形见细。
2.诗歌体现了季伯时的哪些艺术创作主
张?请简要分析。答:——————
【简要赏析】
此诗一、二句,写于阗的花驷龙马,展现其自由不羁与高洁气质。三、四句,描绘西河骋马,先描绘它身上的花斑,再写它双目如镜、双耳挺拔,凸显其矫健与英武。五、六句,写天马试步,它虽有驰骋四方的志向,却受限于现实环境。七、八句,写天马奔驰如电、端立如山,气势深厚稳健,却难以忍受华丽的鞍鞾与缰绳的束缚。九、十句,说季伯时一见此马就惊叹,认出是良马,他遵循传统又推陈出新,画出了天马的神韵。十一、十二句,说一旦把真龙马写入图画,对比之下,郊野的雄马群都望风而变作柔弱的雌马,表现李伯时画马技艺的高超。十三、十四句,说曹霸的弟子韩翰喜欢画肥马,有人因此嘲笑他。末两句,写季伯时认为能画出骨骼神韵才是最好的画,不应只注重外在形体的肥瘦。
【答题思路】
第1题,D项"如果能把真龙画入图画中"错误。诗歌中的“真龙"是比喻画作中的马。
第2题,作答时应注意从诗中筛选出体现李伯时艺术创作主张的内容。如“领略”句,说李伯时遵循传统又推陈出新;末两句,说李伯时在评论画马时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画出马的骨骼和神韵才是最重要的,不应只注重外在的毛皮和肥瘦。
【参考答案】
1. D
2. ① 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李伯时从韩斡的画作中领略到了画马技法,同时又“生新奇”,有所创新。 ② 注重神韵,要画出马的骨相。季伯时不赞同人们对韩翰画肥马的批评,认为画出了骨相神韵就是最好的画。
(题目来源: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统一调研测试卷)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
秋怀
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的结构安排清晰明了,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展开议论。B.诗歌从寒露、凄风、鸟声、晴阴等多个角
度落笔,使秋日景色立体可感。C.诗人了解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指出人或
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已的气节。D.诗的尾联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以
此展现出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4.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这句
话,谈一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答:————————————————————
【简要赏析】
标题中的“秋"字点明写诗的季节,“怀"字指瑟瑟秋景给诗人带来的怀想。诗的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展开议论。首联入笔即秋景。“寒露”“衰草”“凄风”“晚林”四个意象叠加,秋露寒重,衰草连天,凄风萧萧,晚林沉沉,勾勒出秋日清寒、寥落之景。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写秋景。林中飞鸟上下翻飞,鸟叫声时高时低、时远时近,这鸟叫声给人以惊慌、凄惶的感觉。颈联转向对名节的议论。对于古代有节操的人来说,名节比生死还大。一年四季的节气会发生变化,但人的名节却应该坚守,应该怀有千古之心。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待名节的态度。尾联反用“伯牙绝弦”的典故,间接表明自己重视名节,必定会有知音,以此展现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
【答题思路】
第3题,C项“指出人或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错误。节改一时事"是说节令、节气的变换会带来物候的变化,并不是说人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
第4题,首先要理解孔子的话。“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相伴。其次,要结合诗作内容分析鉴赏。本诗的主旨与孔子的话相契合。尾联,诗人反用典故,认为即使是在这变化无常的世界,他也能找到知音,不会孤单。
【参考答案】
3.C
4. ① “德不孤,必有邻”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伴;② 秉持“千古心”的人,也如孔子所说有德之人一样,终究会遇到知音。
(题目来源:2025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卷)
(三)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5~6 题。
初见杏花
梅尧臣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和梅圣俞杏花
欧阳修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诗前两句点题,诗人于早春时节雾气萦绕的树林见到刚刚开放的杏花。B.梅诗以“醉粉"指代梅花,并以“肯信有江梅"暗示其花事已接近尾声。C.欧诗以“岂是"来表示反问,明确反对世人残冬里也有春天的观点。D.两诗一唱一和,都将香花与梅花进行比较,也都有意突出早春杏花之美。6.这两首诗借花来表达不同的哲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
【简要赏析】
梅尧臣诗,一、二句直接点出杏花开放的时间和环境。它不等春风吹遍大地,就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独自早早地绽放了。第三句着重描写香花的颜色。“浅红"描绘出香花淡雅的色调,“欺醉粉"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杏花比作一个娇艳的女子,似乎在故意炫耀自己的美丽。第四句以反问语气将杏花与江梅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杏花之艳丽与独特。
欧诗,通过梅、杏对比,歌颂杏花在春风艳阳中竞相开放。第一、二两句写梅花,第三、四两句写香花。写梅花,用问句形式,单单围绕“早”字来写,并提出“残年岂是春?”的看法。第三句由“春"写到“艳风日”。第四句以“独自占芳辰"作结,一“独”一“占”,把对杏花的赞美一笔写尽。两句一联,各写一物,一联贬“梅”,一联赞“杏”,实是别具一格。
【答题思路】
第5题,C项“明确反对世人残冬里也有春天的观点"错误,世人的观点并不是“残冬里也有春天”,而是“梅花开花很早”。作者认为“梅花开花不能算早”,“残冬岂是春”是他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这两句诗是说,谁说梅花开花很早呢?梅花在一年接近尾声时开放,但是残冬不是春天。结合全诗,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残冬开放的梅花,根本比不上早春开放、独占芳辰的杏花,可见残冬的“早"没有意义,春天的“早”才是真正的早。
第6题,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梅诗末二句,先描写香花的浅红色如同醉酒后的红晕,艳而不俗,生动地表现了香花的娇美;后以反问的语气,暗示杏花的早开和艳丽,甚至让人怀疑江边是否还有梅花开放,暗寓新生事物胜陈旧事物的哲理。欧诗末二句说,杏花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节绽放,独自占据了最美好的时光,隐喻要在群芳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时机。
【参考答案】
5.C
6. ① 梅诗:早春刚开的杏花要比残冬留下的梅花更加艳丽,可见新生的事物要胜过陈旧的事物。 ② 欧诗:梅花不能像杏花一样独占芳辰,是因为它开放在残冬而非春天;可见想要出类拔萃,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
(题目来源:深圳市2025届高三一模试卷)
猜你喜欢
相关知识
王安石《梅花》宋诗原文
观察牵牛花日记三则
花叶蝴蝶垂柳新韵三则
张远林 王兆鹏:宋诗分期问题研究述评
黄豆芽观察日记三则
小学生状物作文:养花日记三则
视野 | 蔬菜育苗实用技术三则~
WPS办公软件大赛模拟题解析:提升文档、表格和演示技巧
母亲母性母爱 故事系列三则 天马制作
E第十一讲艺术概论艺术鉴赏分析案例 春江花月夜欣赏
网址: 宋诗鉴赏模拟题三则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182.html
上一篇: 诗歌·林逋诗《山园小梅》原文 |
下一篇: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