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从“城市记忆”到城市精神—— 一座防空洞正在续写的新故事

从“城市记忆”到城市精神—— 一座防空洞正在续写的新故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3 01:42

依托防空洞独特地形,渝北区开展“地下之城·洞听”主题文化活动龙塔街道供图

重庆市民向军队捐献被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防空洞,是重庆城市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战争年代,它是老百姓的生命庇护所,见证了重庆人在特殊时期的坚韧与忠勇。

“三线建设”时期,它承担着重要的生产任务,是重庆人奋勇争先的精神缩影。

今天,它被赋予了更多功能:背篓助农空间、社区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岁月无声,没有改变的,是重庆人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是他们在发展浪潮中的闯劲与拼劲。

在渝北,龙头寺公园南门旁有一处防空洞群,它内部纵横交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规模最大、单洞最长的地下建筑,堪称一座“地下之城”。

昨天,这里是躲避灾祸的庇护所,今天,这里又在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旧址新用——

从“英勇不屈的抗争”

到“勇毅坚韧新故事”

“坚韧”是流淌在重庆人骨子里的精神特质。抗战时期,面对侵华日军的大轰炸,重庆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依托坡坎崖壁上密布的防空洞,谱写了一曲英勇不屈的抗争之歌。今天,在这个见证了无数重庆人英勇抗争的防空洞里,重庆人传承着吃苦耐劳、勇毅不屈的“坚韧”精神,正在续写防空洞里的新故事。

8月23日早上9点,石船镇石垭村村民吴伦华已经在防空洞背篓助农空间(以下简称背篓菜市)里“营业”了快两个小时。他带来的竹笋、红苕粉、南瓜等已经销出大半,满是褶皱的脸上带着愉快的神情。

“竹笋新鲜得很哟,今天早上才挖出来的,很嫩。红苕粉也是自己做的,百分百保真。”朴实无华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前来挑选。

为了采摘最新鲜的竹笋,凌晨2点,吴伦华就起床到竹林挖笋,回家后剥皮、简单清洗然后装上背篓;早上5点多,儿媳妇开着车将他送到轨道4号线石船站,搭上第一班列车;1小时20分钟后,他在重庆北站北广场换乘10号线到轨道红土地站,出站后再步行来到背篓菜市售卖。

“我每周六都来,坐车免费,到了这里还有免费早餐。这里卖得起价、卖得快,路上多花点时间也值得。”忙碌间隙,吴伦华笑呵呵地与记者讲起了他的“生意经”。

当天的背篓菜市里,与吴伦华一样在此忙碌的还有菜农王统英、谭现荣、陈先全……每周六早上,他们都会凌晨起床采摘当天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再从石船镇的各个村社奔赴到此。他们为市民带来新鲜农产品的同时,也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坚韧的品质谋得一份生计,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时光见证——

从“抗战最大防空避难所”

到“创新改造焕发新活力”

众所周知,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忠勇”二字也深深镌刻进了英雄儿女的骨子里。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重庆也成为了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轰炸。在这场6年零10个月、史称“重庆大轰炸”的城市浩劫中,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地区遭受了日机近万架次、18000多枚炸弹的轰炸,直接伤亡32000多人,房屋毁损17000多幢。重庆,成为当时遭受轰炸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城市。

面对侵华日军的暴行,重庆人民没有屈服。狂轰滥炸之下,他们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

资料记载,1937年,重庆仅有54个防空洞,可容纳7000多人,仅为当时重庆在册人口的1.51%;到1942年,重庆共有防空洞1603个,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178个防空洞,基本可容纳当时的全部市民。

重庆人不屈服的“忠勇”之魂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抗战期间,在防空洞里,重庆人制造枪支炮弹、办厂办报,生产军需民用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抗战。不仅如此,重庆民众还节衣缩食、献钱献粮献飞机,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爱国”。每一分钱、每一粒米,都代表着重庆人民爱国的赤诚之心!

80多年的光阴流转,今天的防空洞,早已结束了“庇护”的使命,重庆人又发挥出“争先”精神,创新思维,或将防空洞并入人防工程,或使之成为博物馆、纳凉点、网红书屋、火锅餐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让防空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的活力。而经过改造的防空洞,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的生活节奏,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重庆人主动走进这里,了解这段城市记忆。

精神传承——

从“矢志不忘来时路”

到“而今迈步从头越”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今日的防空洞也见证着英雄儿女勇毅不屈的精神传承。

“过去,先辈们在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真刀真枪地干,今天,我们在边防线上书写自己的使命。时间流逝,不变的是我们保卫祖国安宁的赤诚之心。那些逝去的鲜活生命,是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是我们直面艰险的灵魂呐喊……”

8月26日上午9点半,慷慨激昂的宣讲声在“地下之城”防空洞内回荡。龙塔街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在这里举行。退役老兵尹云富以自己在中缅边境的边防战斗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代代中国军人延续抗战精神,守护国家安宁的大无畏精神。

“防空洞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主办这场活动的龙塔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这里的岩壁见证了先辈们当年的抗争。在这里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先辈们曾经抗争过的地方感受“愈炸愈强”的拼搏精神和凛然不屈的英雄气概。

活动中,来自龙头寺小学的7岁小学生任书瑶听得格外认真。她原本是跟着妈妈来防空洞纳凉,不想却上了这样一堂别样的“历史课”。“先听完叔叔讲述的故事,再跟着妈妈看看岩壁上的旧报纸,我好像听到了很多声音。”任书瑶告诉记者。

任书瑶的妈妈黄常燕也对这堂特殊的“历史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老师和我们也经常会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但没有什么故事比真实触碰到的历史更加深入人心。这样的‘国防课’,我们家长都很支持。”

防空洞群自2023年10月重新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基地。今年年初,“地下之城·洞听”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落地于此。多方资源在这里齐聚,不仅为群众带来包括国防教育、传统文化体验、文艺表演等在内的丰富活动,还对防空洞未来的更多利用方式作出探索。

(王彦雪)

相关知识

探寻酒店里的城市记忆
梅花糕:一种美食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一尊塑像 一座广场 一种精神
芙蓉与木棉:成都与广州的市花绽放城市精神
续写春天的故事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艺术让城市永葆生命力
城市探险吧
一杯青岛啤酒,撬动城市消费新势能
城市探险
城市探险:人人都有一颗少年般的好奇心

网址: 从“城市记忆”到城市精神—— 一座防空洞正在续写的新故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6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开店4万家的“中国米其林”,横扫
下一篇: 中班语言蔬菜的一家教案及反思(精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