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食疗推荐 | 肠胃不好可能越补越虚,5个食养方,养好肠胃,才能补到骨子里

食疗推荐 | 肠胃不好可能越补越虚,5个食养方,养好肠胃,才能补到骨子里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3 00:51

寒露悄然而至,万物开始陆续进入蛰伏。

人生于天地之间,也应遵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顺时而养。立秋后,人体的收敛能力在不断变强,有利于营养的加倍吸收。

秋季进补,一来弥补身体在苦夏时的损耗;二则为获得“冬藏”的力量,强身健体,为冬季御寒做准备。 但此时,不宜贸然大量进补。

脾胃虚弱·先调后补

现代人肠胃功能普遍偏弱。

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吃得多,动得少。工作压力大,心情又经常急躁、郁闷。再加上思虑多,饮食偏油腻、三餐不规律、情绪不畅等行为,都会伤及脾胃,影响肠胃功能。

同样是进补,有些人气血养好了,老毛病也好了;有些人变得更虚弱,虚胖浮肿胃口变差。肠胃不调就进补,除了消化不适外,还可能积聚痰湿、瘀堵加重,导致原有疾病和症状恶化,身子越补越虚。

反过来,先调好肠胃再进补,不仅能避免以上问题,还能让进补事半功倍,补得进去。

调理肠胃·食疗四法

中医通过调理体质、增强肠胃功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症结。针对不同体质,一般使用“温、通、理、补”四法,对肠胃进行调理。一些人属于复合体质,需要几种一起用。

肠胃虚弱,适合平补

肠胃和脾直接相关。脾主运化,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脾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营养才能输布全身,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也就是说, 脾虚的同时往往有湿浊内生——就像人长期待在茫茫大雾里面,怎么会舒服呢?

想要养好脾胃,既要补虚,还要祛除停留的湿浊。

针对这种不分寒热的脾虚,适合用“平补”。顾名思义,饮食上尽量用 温润、平和的食物或食疗,进行补益调理。

有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脾祛湿名方,清代时就已经在用了。它就是四神汤。

怀山药、茯苓、莲子、薏米仁。按照1:1:1:1的比例,煮水或打粉服用。

茯苓是祛湿高手。进入人体后,会先把水湿吸附过来,然后通过小便把水湿排出去。在中医里,这叫“给邪以出路”,湿气就是邪气。

薏米仁也是祛湿的。但其性微寒,但经过麸炒,寒气就散了,还会产生好闻的谷物焦香。焦香入脾,反而更和脾胃,祛湿效果得以提升。

湿气消散,轮到莲子“拨云见日”了。

莲子气味清香,而香能醒脾,能让脾胃从昏睡的状态慢慢地清醒过来。脾胃清醒后,轮到山药出场了。

山药,以补虚为长,健脾益胃。

土在中医里头代表脾胃,山药得土气至厚,所以能健脾。而且山药的力道平和细腻,滋养脾胃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此方 药食同源,药效平和。不管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没有湿气单纯脾虚的人,也可用来食补健脾。

清代名医黄元御评价这张方子时,用了四个字:固本培元。

脾胃乃后天之本,“固本”固的就是脾胃。脾胃功能正常了,湿气没了,五脏六腑通透自在,进补的营养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此方主要适用于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大便稀溏、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的人群。

脾胃虚寒,适合温补

脾胃虚弱的人里,有些经常 疲惫乏力、食欲不振、四肢冰凉。

舌苔发白,吃点生冷的东西,就容易腹痛腹泻。一到秋冬更明显,冷风一吹,就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脾胃虚寒的症状。

中医讲“寒者热之”,对脾胃虚寒者,应“温中、补中”所谓“中”指的就是脾胃,可以用姜米茶和小建中汤等温暖中焦脾胃之品,来慢慢调养。

姜米茶

《圣济总录》中有一中药方“姜米散”,配方有橘皮、甘草、生姜、肉豆蔻、草豆蔻、大米等,有健脾止泻,行气消胀的功效。

姜米茶,就是炒制+简化版“姜米散”,是一个 温暖中焦脾胃、炒米焦香味十足的小茶方。制作材料也很简单,只有两味: 生姜和粳米。

生姜味辛,芳香醒脾,有向外、向上发散的力量,能温煦肠胃把积聚体内的寒湿邪气逼出去。

粳米性平味甘,翻炒后产生焦香。“焦香入脾”,凡焦香之味都能温补脾胃——翻炒赋予了粳米健脾补气的作用。

制作好的姜米茶 香气浓郁,味道微甜。

喝过之后,人体有发热的感觉, 像喝进去一份流动的“暖宝宝”。随着血液循环的加快,毛孔自然张开, 脾胃的寒湿之气得以疏散、排出。

茶中的姜辣素,对吃寒凉食物引起的 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有立竿见影的帮助。脾胃虚寒的人,可以经常服食。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医方,是从桂枝汤化裁而来。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几味药的基础上,使 芍药剂量加倍,另加 饴糖调味。既能 温中祛寒养脾胃,又能调和气血阴阳

桂枝,性味辛温。既可温可温脾胃阳气,又可祛中焦虚寒。甘草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用桂枝的辛配上甘草的甘, 辛甘化阳,阳气就出来了。

芍药,其味酸,有收敛之性。把芍药和甘草放到一起, 酸甘化阴——阴液也出来了。阴和阳都有了,接下来该补脾、护正气了。

生姜、大枣、甘草,都是奔着脾胃去的。生姜能驱散风寒、温中益脾;大枣补益脾胃;甘草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还能缓急止痛。三味药调和中焦脾胃,提升阳气,给虚弱的身体补充能量。

有句话叫“良药苦口”,但脾喜欢甜,我们就要讨好它,可以加一些饴糖。

饴糖不是普通的糖,饴糖由糯米与麦芽制成,既有麦芽的生发之气,又有谷类补阴养脾之性,吃起来甜滋滋的。加了它以后,小建中汤的口感一下子就变好了。喝下去,脾胃也喜欢,皆大欢喜。

调了阴阳,健了脾胃。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把它调养好,还会担心气血不足吗?

小建中汤,总的来说药性偏温。适用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的人群。一吃生冷食物就腹泻、腹痛,气血阴阳不足、身患重病大病及慢性疾病后期疲劳消瘦的人,服用该方效果明显。

阴虚火旺者,舌苔黄腻、腹满呕吐以及发烧的人,当忌用或慎用。

肠胃积食,以通为补

老话说得好: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有一部分人肠胃不好,就是因为平时经常胡吃海塞,面对美食不加节制。

一旦摄入的食物,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上限,就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

食物滞留在食道或者胃里,来不及消化,形成积滞。如此一来,营养、津液、气血都会被堵住无法流通,会出现腹胀、反酸、呕吐、便秘等症状,使得脾胃的运化能力更加虚弱。

这时如果盲目进补,只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这时应该及时地消食、导滞,让脏腑通畅。

中医经常会提到“以通为补”,意思是体内气血通畅就是补益的方法。如果仅仅进补却不重视畅通的问题,轻则补不进去,重则会引起更多的淤堵,导致越补越虚。

如果不想错过秋冬进补的机会,可用山楂、麦芽、陈皮、鸡内金、山药、茯苓、蜂蜜自己熬制山楂六物膏,消积化食去淤堵。让脾胃气机重新转起来,促进胃的“降浊”功能,排出身体的垃圾。

陈皮、山药、茯苓能祛湿健脾,提升脾胃运化功能;鸡内金对消化不良有奇效;山楂和麦芽,能通淤化滞,将肠道的淤堵之气和废物残留很快地排出去。

再加蜂蜜调和诸食材,缓和药性,使整道膏方趋于平和。因为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大人小孩都可以用。

在进补之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用量, 将聚积在肠胃的痰湿、积滞、宿便清理干净,为接下来的进补腾出空间。

肝脾不和,疏肝理气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气饱了”,这本质就是 坏情绪导致腹胀。

情绪也会影响胃口吗?

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 肝(木)克脾(土)。如果一个人,经常紧张、焦虑、烦躁、忧虑,闷闷不乐,身体内脏腑、经络的气机便会凝滞,运行迟缓,甚至郁结在某个关键节点。

肝脏和脾胃挨得很近,唇亡齿寒, 肝气郁结也会影响到脾胃功能。 一天到晚没有胃口,到了饭点也不觉得饿,或者稍微吃一点就胃胀,胃里头堵得慌。这在中医里,叫 “肝郁脾虚”。

这时脾虚的根源是肝郁,健脾先得疏肝理气。要让体内的津与气顺利动起来,才能确保营养物质能够正常运行到达全身各处,为进补打好基础。

《本草纲目》记载,玫瑰有理气和胃、调理肝脏的功效。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二经,能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活血散瘀。

在喝茶的时候,放一点玫瑰花,喝完以后感觉从上到下都舒坦,其实就是肝气顺了。

每次取2-3朵,80-90℃开水冲饮,可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对肝胃、肝脾不和导致的胸胁脘腹胀痛、食欲不振、食少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治、缓解作用。

日常养护·贵在坚持

调养肠胃不是一夕之功,除了食疗,日常也可以对肠胃进行养护。

1、摩腹推胁

《医说》:“两手按摩心腹,交叉来往,约一十二过。复以两手自胁间按擦向下,约十数过,令人腹气通,不致壅塞。过饱食物,随手消化也。”

两个动作:按摩腹部和直推两肋,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通调二便。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保持身材窈窕。

2、饮食有节

《印光法师文钞》云:“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

历代医家也多认为,过食伤气。吃太多,会碍滞脾气,导致脾失健运。每顿饭都吃个八分饱,可以极大地缓解脾的运化压力,有益于神志清醒,周身气机畅达。

养生小贴士

合理、有效的秋补,

建立在肠胃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上。

补得好就身强体健,获得冬藏的力量。

天气逐渐转冷,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

平时多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寒邪入体,伤及肠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凡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更多精彩推荐

1

医案分享 | 古法脐灸,帮助女性远离

痛经烦恼

2

养生知识 | 一天有3个养生的“黄金时

间”,通经络、养百脉,不花一分钱

3

秋风起,“梨”不开你 | 鼻咽干燥、干

咳少痰?一瓶秋梨膏,清热润燥,守

护你的健康!

END

相关知识

肠胃不好怎么办 调理肠胃有妙招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7个保健方有效调理肠胃
6大进补误区让你越补越虚饮食禁忌
肠胃不好,怎么补营养
保健品养肠胃
天气越热,越要吃这3种水果,把气血和津液补回来,少生寒湿浊
春季养血不养阴,小心越养越虚!3个滋阴润燥方,助你养出好身体
孩子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肠胃养生保健
肠胃不好可以艾灸调理吗

网址: 食疗推荐 | 肠胃不好可能越补越虚,5个食养方,养好肠胃,才能补到骨子里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40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春天多喝汤,不用医生帮”,建议
下一篇: 调理脾胃的8大中成药详解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