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强农落地生根!这场科技成果推荐会开到田间地头
3月24日,温州科技大市场启动“汇享科技”主题系列活动,首站走进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雄溪科研创新基地,聚焦农业新品种推广和预制菜产业供应链,精选6项科技成果开展推介活动,组织相关企业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情况,搭建院企产学研合作平台。
走进位于瓯海区雄溪村的省亚作所科研创新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智能育种大棚尤为抢眼。省亚作所的专家们边走边介绍,参与此次活动的相关企业负责人频频与专家开展交流。
在科技成果分享会上,蝉花虫草预制菜,浙南特色柑橘优新品种——古磉柚、红肉四季柚、麻步文旦1号、无核瓯柑,杨梅新品种——早炭,马蹄笋 “一亩山万元钱”林技创新模式,降香黄檀嫩叶红茶、连蕊茶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成果项目轮番亮相,省亚作所有关专家不仅详细介绍成果优点,同时还介绍相关种养技术及产品制作工艺、市场应用场景,并就相关疑问给予详细解答。会上,温鲜食品(温州)有限公司负责人与省亚作所柴一秋研究员对蝉花虫草预制菜如何深化预制菜供应链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同时邀请参会人员到温州(瓯海)预制菜展示中心参观,谋划下一步合作。
历年来,温州科技大市场通过举办系列活动,组织征集、发布、展示、推介科技创新成果项目,搭建交流平台,优化配置科技、金融、生态链和产业链、商业合作、宣传专业服务等资源要素,实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接合作。温州科技大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将推动“汇享科技”主题系列活动,深入科研院所、创新载体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聚焦5+5+N产业,构建成果转化供需通道,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省亚作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推介会促进该院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推进产创融合,让科技强农真正落地生根,助力科技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由温州科技大市场、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办,瓯海科技大市场协办。
新闻+
看看,省亚作所的科技成果“含金量”
01
健康美味的蝉花虫草预制备菜
蝉花虫草是竹蝉(Platylomia pieli Kato)若虫被蝉花虫草(Cordyceps chanhua)菌寄生而形成的虫草,是一种古老珍贵的中药材。蝉花始载于南北朝雷斆《雷公炮炙论》(420~479年),这也是世界上被记载最早的虫草,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比冬虫夏草早800年,其中就有对蝉花炮制加工记载。宋朝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中,其言“蝉花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1596年)和《中药药典》(1977年)中也记载了蝉花具有明目保肝、治小孩夜啼和抗惊厥等作用。
该项成果采用自主发明专利液固双相发酵技术人工培养蝉花子实体,功效与日益稀少的天然蝉花类似。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还有利于研发新的食品、功能食品、医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化妆品、膳食纤维类减肥药等,对改善人类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目前“蝉花草1号”获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
02
浙南特色柑橘优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在浙江省水果产业中,柑橘和杨梅是占绝对优势的两个树种,种植规模都超过130万亩,远高于其他水果种类。目前,浙江省柚类地方主栽品种均为白肉系,现市场主流品种为红肉和黄肉系品种。省内具有丰富的红肉柚类资源,从淡红、粉红到橙红、深红,但这些红肉资源大多有苦麻异味,主要与品种特性、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等有关,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旦系列的柚类品种单性结实能力强,但所结的无籽果实易裂果。
通过实施柑橘裂果矫治技术,减少病毒和类病毒病害发生率;四季定植、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生长快,春季定植当年抽生3-4次新梢,培养结果骨架,至少提前1年挂果;减少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成本,早结丰产,投产收益快。
03
马蹄笋研究及产业前景
马蹄笋是该所自建所以来研发时间最长、持续60余年科研积累的特色研究之一,在品种选育、竹林结构调整、专用肥研制、笋期调控、散生化覆培土技术、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先后荣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市厅级成果奖12项,获省级良种审定2个。
马蹄笋早产丰产,三年投产(250 kg/亩),五年生盛期竹林潜力产笋量1250kg/亩,一般经营水平产量600kg/亩,产值10000-12000元/亩。
竹笋营养完全,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糖、矿物质等,且低脂肪。作为传统山珍之一,竹笋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食材,营养丰富,被誉为“蔬食第一品”。
04
杨梅新品种—“早炭”
杨梅是我国山区栽培面积最大、效益高的特色水果。虽然我省杨梅资源丰富,拥有多种优良杨梅品种,但成熟期梅雨胁迫,造成大量烂果落果,缺乏应对梅雨胁迫的早熟品种,加上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果园基础设施落后,杨梅品质提升受限,导致丰产不丰收。
“早炭”杨梅是从温州瑞安市马屿镇潘山村“荸荠种”杨梅园中选育出的实生变异新品种。于2021年1月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21、2022年列入省主推品种。
“早炭”杨梅具有如下特点:1.始果早:第3年开始结果,始果期提前2-3年;2.成熟早:5月底开始成熟,比同类主栽早熟品种提早可达8天;3.果形大:平均单果重增加53.4%,达13.7g;4.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提高11.2%、16.5%。
鉴于“早炭”杨梅成熟期早于普通荸荠种7-8天,较当地普通杨梅价格提高5-10元/公斤,定价为15-25元/公斤,亩产以600-800kg计算,因早熟商品果率可达70%-80%,比对照种(荸荠种)提高20%-30%,亩效益可达15000元。
05
降香黄檀嫩叶红茶
1976年引种降香黄檀种植于温州瓯海,从越冬生长、自然繁育和心材累积等方面看,温州为引种成功的最北缘地区。且降香黄檀为浙江唯一室外生长的红木树种。已在温州各地推广15.55万株。生长6-8年后开始累积心材,以30-50年甚至以上为佳。具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是良好的镇痛剂,多用于脘腹疼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的治疗,且常与其它活血化瘀药配伍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制作成复方降香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冠心丹参片、活血通脉片等中成药,其挥发油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舒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降香红茶:5月中上旬采集降香嫩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红茶产品。
06
亚热带植物资源利用学科产业化
亚热带植物资源利用学科始建于2012年,由花卉资源与利用学科更名而来,主要开展花卉资源收集、评价和保育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推广示范。重点开展兰科、山茶科和其他特色花卉的野生资源保护与驯化、种质创新研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开展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组培种苗生产技术研究。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为促进植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开展兰科等药用植物种苗快繁技术产业化应用,基于亚作所本部及雄溪基地,每年生产金线莲种苗20万株,白及种苗30万株,兰花种苗1000盆。采用杀青、干燥等方法,以山茶科和兰科植物为材料,研发茶饮料等食品。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瓯柑、栀子、蔷薇等植物花朵干燥制作茶饮。
比如在连蕊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利用高温杀青烘干技术对山茶科植物连蕊茶花朵进行花茶和茶叶制作。通过对连蕊茶花茶和茶叶的成分进行研究,发现连蕊茶花茶富含10.70%-15.47%的茶多酚含量,同时也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茶氨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媲美绿茶的保健作用。
比如在金线莲产品研发方面。通过冷冻干燥工艺处理,获得可以长期存放的金线莲干制品,开展了金线莲保健产品的研发。金线莲制酒等技术研发。
比如在天然植物精油和细胞原液开发技术方面。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开发蕙兰、寒兰、白及、早香柚、栀子、大马士革玫瑰细胞液和原精等产品;利用水蒸气蒸馏技术开发瓯柑、栀子、早香柚精油等产品。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记者:周大正
通讯员:邵世微
编辑:张钊
审读:尹舒鸿
责任编辑:舒展波 潘捷
监制:王丹容
相关知识
科普大篷车开到田间地头,科技助农零距离
田间地头 结满“科技果实”
小金花团队扎根田间:科技助农推动连翘产业振兴
北农师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让草莓蕴涵满满“科技味儿”
从田间到餐桌:科技创新重塑乡村振兴新图景
贵州铜仁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科技小课堂 开到田垄上(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孟津县“品牌强农”战略激活乡村经济
“码”上浇地、“神器”施肥……一起感受河北田间地头的“科技范儿”
“科技小院”是什么?溧水新认定数量全市第一!
田间强党建 地头做科研——记云南大学农学院(资源植物研究院)教工党支部
网址: 让科技强农落地生根!这场科技成果推荐会开到田间地头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047.html
上一篇: 天麻花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 抗惊厥的药物有哪些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