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时间银行 你的每一份善意 都是可流通的“爱之货币”
专题:2025年CC讲坛

由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CC讲坛第67期演讲2025年8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来自“芳龄时间银行”创始人蔡俊出席,并以《时间银行 你的每一份善意 都是可流通的“爱之货币”》为题发表演讲。
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芳邻时间银行的蔡俊。把“时间”存进“银行”似乎是一个悖论。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经面对奔流的河水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既然时间如流水般永不回头,我们凭什么能储存它呢?
请让我用两个故事回答:魏华很快要上高中了,学校离家很远,乘公交车需要1个多小时,家里又没有车。父母一直担心他睡眠不足和路途上的安全。但开学前魏华家没花1分钱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魏华的社区成立了时间银行,居民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换取别人的帮助。魏华全家都加入了:爸爸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妈妈教邻居做手工,魏华指导小学生学习。他们用这些服务获得的积分在时间银行小程序上发布了上学通勤的需求。很快就有邻居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开车上班时可以顺路送魏华到学校。魏华上学时间一下缩短到了十几分钟,解决了魏华爸妈的大问题,他们做社区服务的劲头更足了。而开车送魏华上学的那位邻居,用帮助魏华获得的积分,报名参加了社区青年夜校的摄影课程。
魏华社区的时间银行解决了很多居民的日常生活难题,这样的社区您是不是很羡慕呢?时间银行除了能建设美好社区外,还能带来个人的改变。
老李原来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确诊患上渐冻症后,开始一段时间情绪非常消沉,将自己关在家里什么人也不愿见,身体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邀请他加入,老李虽然有点心动,但又担心:我都这样了,怎么能去帮别人呢?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他决定发挥自己的沟通特长,陪社区老人聊天。两个月后,老李在女儿生日那天,用自己做社区服务存下的积分,换了一个邻居做的蛋糕。他自豪地告诉女儿,这是我在时间银行用劳动换来的!女儿非常惊喜地收下了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老李加入了时间银行后,家里又经常回荡起他爽朗的笑声。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知道时间银行存的不是物理时间,而是人与人互助的信誉凭证。它建立了一套超越金钱的价值衡量流通体系,让每一份温暖都被看见,让每一次付出都有回响。
有人会说,用钱买服务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存时间积分?没错,货币确实是社会最主要的流通媒介。但以货币为代表的市场法则也有它照顾不到的地方。
您是否发现:社区里老人无偿教孩子写书法;孩子他爸免费为邻居修电器;邻居义务养护社区花园的花花草草。——这些创造真实价值的行为,在货币体系里竟是“隐形”的!这些温暖市场的“盲区”,正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的:全球70%的无偿劳动没有被计入GDP!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社区福利经常是“被手速最快的人”抢走,而不是对社区贡献更多的人;长期服务社会的人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反而得不到帮助。好人流汗又流泪的事例,一次次伤害了大家服务社会的热情。
2016年我在一家免费午餐机构做志愿者,亲眼目睹了单向付出的公益模式如何助长人性的缺陷:有人吃了中餐还要带走晚餐;有人到点就来吃完就走,觉得一切理所应当;甚至还有人稍不顺心就恶语相向。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个别人暂时的问题,多给一些时间,他们自然会被感化。但一年多后,我发现有些人没有任何变化。这让我和其他一起来当志愿者的同事很不理解:公益的目的是改变,是要让人、社会和环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公益变成单向施舍,我们是否在助长依赖而不是建立尊严?单向付出的模式真的能更好地实现公益目标吗?
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7%,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现场的听众朋友,认为自己与邻居非常熟悉,知道邻居的姓名,与邻居经常聊天、互动的请举手。
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不熟悉邻居的比例为45.1%,高于县镇29.0%和农村11.8%。在农村,低头不见抬头见,全村都是“朋友圈”。在城市,对门住三年,微信没加全。我们在享受更丰富物资生活的同时,人与人的关系却走向了冷漠。独居在家的人因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帮助,从而酿成大祸的新闻时有耳闻。
因此,我们需要一套机制来重建人与人的关系,找回曾经有过的那份温情和关爱。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2018年我为一家公益组织提供顾问服务时,接触到时间银行的概念。当时我国的时间银行主要用于养老,但我认为时间银行倡导的“人人都是资产,互助互惠”等理念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公益领域。于是决定召集团队开发一套时间银行系统。在内部的讨论过程中,有人提出这个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公益组织,很难获得经济回报。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社会价值的事,值得去做。最后我们形成共识,将这个项目作为团队的社会责任去履行。
2019年芳邻时间银行系统1.0版上线了。但市场很快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因为没有任何背书,在推广过程中很多机构不信任。当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系统得到哪个主管的部门认可?”刚开始我想不通,公益不应该是自己的初心吗?为什么要其它部门的认可?直到有一天,广西一家机构给我打电话,他们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开发一套时间银行系统。我才恍然大悟: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志愿管理系统设计产品,找用户,芳邻不可能有竞争力。于是我们调整方向,将目标锁定到那些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做出特色的社区和机构。产品从大平台模式改为为每个单位部署一套独立的小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运营规则。
2021年重新设计的芳邻3.0版在小范围试用后,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产品能力达标了,如何推广又成了问题。我们讨论后认为,既然推动时间银行更广泛应用是我们的使命,为什么不用时间银行的理念来推广时间银行呢?于是我们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免费开放基础功能,社会组织用他们的实际应用成果,比如用户数据,活动数据,积分流转数据来解锁更多权益。这样几乎将芳邻的使用门槛降为零,同时还过滤出了那些有真实需求的机构。芳邻开始有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湖北武汉的古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多,个人收入不高,公共环境杂乱。社区用时间银行发起了“怡心为你”公益超市项目。他们开展“健康医疗”、“环境保护”、“文体活动”等六大类社区服务活动,同时链接社区的商超、餐饮、裁缝、理发等商家资源,与合作方签订积分兑换协议,建立“15分钟爱心商圈联盟”,为积分提供了充分的应用场景。
社区活动发布到时间银行小程序中,居民报名参加后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合作商家兑换产品和服务。既对志愿行为进行了及时激励,又为商家提供了流量导入,实现了居民、商家和社区的三赢局面。
后来社区又开展“旧爱新旅 让爱传递”公益项目,为居民提供一个旧物循环利用的平台。我们了解到这个需求后,马上开发了“跳蚤市场”功能,支持居民在小程序中用积分兑换闲置物品。既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又帮助居民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在引入时间银行模式后,社区的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中,将社区居民的个人力量转化为社区服务的普惠力量,逐步形成居民“被动变主动”的社区自治模式。一个老旧小区几乎没有投入任何资金就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江苏扬州的三里桥社区,他们发现社区里一些退休老人拥有一技之长,只在家里做家务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于是用时间银行建立了“银发导师库”,招募拥有专业技术的社区能人丰富志愿服务队伍。社区能人可以在小程序中发布供给信息,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他们获得的积分有三种应用方式:1.兑换社区提供的生活用品;2.自己有困难时发布需求信息,请他人帮忙;3.储蓄起来用于年老时再支取。个人获得的积分还可以在家庭成员范围内使用,既激发了青壮年群体的参与热情,又保障了老年群体及时获得需要的服务。为了支持三里桥社区的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社区合伙人功能。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的共治共建。
68岁的“银发导师”蔡阿姨是“文体活动岗”的负责人,她先后组建了社区合唱队、葫芦丝表演队等十多个文体队伍。作为一名忙碌的“银发导师”,她每月的“时间银行”账户上能存进50小时以上。她高兴地说:有这么多的好邻居生活一起,比存多少钱都让人安心。以后自己行动不便时再用它,这是一笔永不贬值的存款。
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快到80岁了,退休的活力老人有时间又有能力。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何尝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呢?蔡阿姨这样的活力老人在自己有行动力时积极参与公益帮助他人,以后自己高龄时再用存储的时间获得他人的帮助。时间银行使得公益不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更成为了彼此点燃的星火!
时间银行有时也会面临质疑,它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我们认为时间银行的核心是志愿精神,是为了建立更深度的人际链接,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为了支持这种理念,在芳邻中将积分划分为服务分、物资分和现金分,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其中服务分专门用于开展互助活动。另外还提供了积分捐赠功能,志愿者可以将自己的积分送给需要的人,实现双重公益行为。为了更好地传播时间银行理念,我们编写出版了一本时间银行专著,全面介绍时间银行的知识和运营方法。
山东一家机构在城市开展社区营造,湖南一家机构在农村推动乡村振兴,他们提出有少年儿童和高龄老人参与时间银行。但这些人较少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记录他们的数据。需求反馈过来后,我们认为这非常符合时间银行“每个人都是社会资产”的核心价值观。于是我们上线了亲情号功能,为这些特殊人群填平了这道数字鸿沟。
湖北一个社区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目标,江西一家机构要鼓励公益传播行为,芳邻又开发了阅读积分和分享积分的功能。在这些有创意、有想法的用户刺激下,芳邻迅速迭代升级,积分获取和流通方式达到了二十多种。
2024年,我们观察到公益机构原有的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于是提出了“建设公益微生态”的概念,引导社会组织从原来的项目式公益向生态式公益转变。芳邻提供了八种自我造血的功能,帮助社区、社会组织链接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开展低偿服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海的一家机构服务自闭症儿童,他们组织这些孩子制作手工皂,在时间银行小程序中销售,其他人可以在线购买,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认可。
当2022年国家提出“建立文明实践积分银行”,2024年又倡导“服务积分、时间储蓄”时,我们提前三年种下的树,开花了!
2023年,我们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时间银行系统。目前已经服务了308家社区、社会组织。系统中注册用户70300人,开展了8169次互助活动,先后有24833人次参与。从城市到乡村、从儿童到老人。涉及“社区服务、养老助幼、弱势关怀、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今年我们发布的版本号称“百变芳邻”。每个机构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快速地搭建系统的运营内核和外观界面,建立自己的完整公益闭环。随着各地区、各类型应用的扩展,我们相信时间银行会从个性中找到共性,形成跨越时间,跨越地域的更大善心连接平台。
芳邻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有价值、可衡量,有温度,可持续”的产品设计理念。我们不做冰冷的管理系统,而是要做一套有温度的运营工具,重建人与人的关系,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永续发展。
传统的时间银行如同“生态鱼缸”——美好但封闭。公益要永续发展,还需要融入社会大生态。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芳邻提出了“双币循环时间银行”的概念,在体系内部用积分开展公益微循环,在社会中用现金参与社会大循环,从社会获取营养。在浙江的一个乡村,一条田间小路没有路灯,村民出行不便。他们使用时间银行的众筹功能在半天内就筹集了5000元,每位参与众筹的村民还获得了时间银行的积分回馈。路灯很快装起来了,新装的路灯不仅驱走了黑暗,更照亮了村民互助互济的新路途。
“时间就是金钱”,是一个经济学观点。但时间银行从社会学角度对这句话进行了全新阐释。“芳邻” 这个词描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它来源于《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借用“孟母三迁”的典故,表达了对德才兼备邻居的向往。正是因为有了互助合作,有了爱,人类才能超越原始的丛林法则,成长为万物之灵。当我们把时间存进银行——存的不是分秒,是人际关系的重建,是人类对善良的永恒信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知识
银行货币学是什么
银行货币学是什么?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
搜房社区虚拟货币、银行、花店使用说明
特立独行的布里斯托(英国到底有多少种货币?)
使用假币罪应区分恶意与善意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基础资料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金锄头文库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教学内容
网址: 蔡俊:时间银行 你的每一份善意 都是可流通的“爱之货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004.html
上一篇: 中微公司2025H1业绩点评:2 |
下一篇: 医检互认数字化改革惠及百姓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