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六课 水分管理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六课 水分管理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2 20:55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六课 水分管理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对植株的水分管理上都是存在一定欠缺的,但在我们这种存在一定欠缺的水分管理模式之下,我们的仙人掌科植物却还能为我们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其实这并不是来源于我们对其管理的准确性,有很多时候则仅仅是因为它们内在的坚强,而如果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那么“坚强”的植株的时候,那么我们在水分管理上的欠缺就会暴露无遗,而我们却总是习惯的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常损失”。

写在前面

肉肉肉为大家收集、分享多肉养护心得,品种介绍以及高清美图!肉肉肉是绿植内容搬运工,目的是科普园艺知识传递更多信息,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喜欢文章,原创图文大家可关注顶部转载来源公号,其他的可看内容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魇论(ID:wj0036123)

作者:梦魇198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对植株的水分管理上都是存在一定欠缺的,但在我们这种存在一定欠缺的水分管理模式之下,我们的仙人掌科植物却还能为我们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其实这并不是来源于我们对其管理的准确性,有很多时候则仅仅是因为它们内在的坚强,而如果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那么“坚强”的植株的时候,那么我们在水分管理上的欠缺就会暴露无遗,而我们却总是习惯的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常损失”。

(图145: Acanthocalycium variflorum 有刺萼属 髭钟鬼)感谢好友:Pk To Morning,供图。

记得前期有一个朋友给我发私信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在《魇论》前期的课程中发现我一直都在强调一个理念,那就是:底土长期不干的植株是没有灵魂的。对于这一句描述他始终不太理解,希望我能为他解惑。由于当时我手头还有一些别的事情,所以故弄玄虚的搪塞了几句,在这里先给这位朋友说声抱歉!

在上一节课中的“输入”章节中,提到了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那么显然对仙人掌科植物的水分管理也只有其吸收的机理入手,才有可能会做到较为精准,也才有可能在它们生长速度和外貌品相之间找到平衡。

一、依靠植株根压为主吸收动力的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基本上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给水方式,同时也是较为无力的一种给水方式,这种给水方式的根深蒂固主要源于我们对于传统观叶类绿植的养植习惯,具体表现为频繁的为植株进行给水操作、长期保持盆土湿润,生怕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引起植株黄叶或者枯萎,其实,如果我们养植的是吊兰、绿萝,抑或者是杜鹃的话,那么按照这种方法绝对可以把它们养的枝繁叶茂,因为这类植株的根压相对较大,它们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根压优势,从而可以在保持一定输出强度的前提下而源源不断的把水分和营养向周身输送。

(图146: Lophophora fricii 乌羽玉属 银冠玉)

那么我们仙人掌科植物的根压相比而言又将如何呢?在前面的“吸收和消耗”中曾提到过,仙人掌科植株的根系构成和其外貌特征,决定了其快速吸收和缓慢消耗的生存模式,那么在这种生存模式之下对其根压的要求则必然是缓慢的、或者柔和的平稳输出,而绝不是一次迅猛的,或者爆发的激流猛进。或许是它们圆润的球体使它们根部的压力得到了释放,或许是它们原本那恶劣的生长环境就不允许它们的根系有太多承载,所以在仙人掌科植物当中,一般具有“球形”外表的植株其根压都相对较弱,而具有“条形”外表的植株则完全不然,由于具有“条形”外表植株的根压相对较高,所以如果单从生长速度来说的话,它们绝对是仙人掌植物里的佼佼者,比如:青叶、三角、蛇鞭柱等等。

是的,就像我前期课程中提到的仙人掌科植物里的“异族”一样,它们那强烈的根压就好似大功率的水泵一样,可以毫不费力的将水分和营养在保证一定输出强度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向上输送,所以它们不会去在意地表以上是2-3m的枝条,还是半米的枝头上坐了个足球大的接穗。其实,在“球形”的植株当中也有一些品种的根压相对强大,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草球,其就是“球形”植株中根压相对强大的代表种,但和前面的“异族”相比,它们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相信有过嫁接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心得,那就是用青叶、三角等“条形”植株来做砧木的话,那么其接穗的生长速度将会堪称“恐怖”,但如果用草球或者别的“球形”植株来做砧木的话,那么其接穗的生长速度将会较为温和,这其实就是由于它们根压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不同。同时根压相对较大的植株还有另一个共同的优势,那就是由于它们根压的相对强大,所以它们对于土壤的选择将无需再那么“精细”,是的,只要保持湿润,甚至大水就好,无论那是赤玉,还是泥巴。

(图147: Gymnocalycium cardenasianum 裸萼属 光琳玉)感谢好友:虎嗅蔷薇 众联,供图。

但根压相对较弱的植株则完全不同,较弱的根压在限制其植株生长速度的同时,还有另一个最“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品相的发挥,因为在其较弱根压的供输能力之下,如果仅仅只依靠其根压的力量来实现水分和营养供输的话,那么它们只会离我们所期望的品相越来越远。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很多时候运用的都是这种仅仅依靠植株根压,或者是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给水模式,那么在这种水分管理模式之下我们会把它们养成什么样子呢?

就如同前面描述的一般,植株的根系就好似一台水泵,其自身的根压将决定这台“水泵”的功率,而它的“功率”自然就决定了其根系可以把多少的水分和营养,并以多大的强度向其周身进行供给。较小的根压自然就好似小功率的水泵,在这种“功率”之下自然其向周身输送的水分和营养就会较少,并且强度欠佳。当然,虽然其“功率”较小,但还不致于将我们的植株饿死,并且在这种根系的小“功率”输出之下,在很多植株身上表现的其实并不明显,比如家喻户晓的菲花玉、人见人爱的怪龙丸等等,因为这种品种本身就以美花或者乖巧著称,就算是再厉害的园艺水平,也无非是做到使其皮色老辣、韵味十足,抑或者是圆润饱满、体型巨大而已。

那么这又有什么问题那?

是的,没有问题,在这种以依靠植株根压或者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模式之下,我们基本可以养活绝大多数的仙人掌科植物,并且还可以使得它们在我们认为较为理想的水分管理模式之下生活的花繁叶茂,但此时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强刺!

(图148: Gymnocalycium cardenasianum 裸萼属 光琳玉)感谢好友:虎嗅蔷薇 众联,供图。

强刺一直都是检验我们养植水平的标杆,因为除了生与死的区别之外,对于绝大多数品种的养植要求基本上还停留在体型、皮色和毛发一类,至于刺的要求则不是那么明显,甚至于无刺的还更贵一些。但强刺则完全不同,因为刺的强度才是它们品相的首位,而更好的体型、皮色和毛发则无异于是锦上添花。那么显然如果要从植株刺座发育的角度来考虑,那么显然这种以依靠植株根压或者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模式,则在很多时候是无法满足其刺座发育时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植株才适合这种以依靠植株根压或者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模式呢?

其实这种水分管理模式除了在一些强刺品种身上表现的有些欠缺之外,对于其它的绝大多数品种,或者不需要过多关心其刺座发育的品种来说都不会有太多问题,而这种水分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基本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见干见湿”和“保持土壤的微潮湿”。在这种水分管理模式之下,我们甚至都不需要考虑温度,也不需要查看天气预报,对于环境因素只要不是过于极端就好,因为我们所使用的颗粒土,它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弥补我们在水分管理方面的不足。

(图149: Lobivia ferox 丽花球属 狂风丸)

那么上面的这种水分管理模式是正确的水分管理模式吗?

我认为不是,只不过是因为这种水分管理模式,也就是这种以依靠植株根压或者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模式的缺陷,在这些植株身上表现的不是非常明显而已,但如果以这种水分管理模式来对一些强刺特征的植株进行操作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会将这种水分管理模式的缺陷暴露的淋漓尽致。

其实,这种以依靠植株根压或者以植株根压为主要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模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这种水分管理模式特别适合植株的苗期管理,特别是在我们进行播种、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第一年的管理当中,这种水分的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植株幼苗的损失。

二、以植株被动吸水为主吸收动力的给水方式

在上一课中曾对植株的这种吸水方式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其实很多植物的吸水方式,特别是一些比较高大、健壮的植株都是以这种吸水方式为主。那么显然植物的这种被动吸水功能将会是对我们仙人掌科植物中较小根压品种的最大弥补。

如果把植株较小的根压比喻成一台小功率的“水泵”,那么植株被动吸水的功能就好比是这台“水泵”功率的放大器,那么此时植株的生长速度和其品相的发挥,基本上则完全取决于这台“水泵”的功率,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台“水泵”的功率越大,那么植株的生长速度和品相也就越好,反之则亦然。

(图150: Gymnocalycium prochazkianum 裸萼属 铅皮)

那么在同等根系条件下如何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植株的被动吸水功能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想尽办法去营造一个可以使植株表体细胞快速失水的环境,因为也只有先让其植株表体细胞失去一部分水分,那么它也才可以因自身亏水而去从相邻的细胞进行吸水,因而也才可以如此传递而开启植株的被动吸水功能。同时,在单位的时间里、在植株可承受的范围中,植株表体细胞的失水速度将与植株的被动吸水能力的大小成正比,当然这也只是在理论条件下。

可以使植株表体细胞快速失水的环境,其实也就是我们普遍认为较好的养植环境,它分别有以下几种:

1)、露养,这里的露养指的是纯露天养植,哪怕在植株与太阳之间仅隔了一张膜、或者仅仅是一张纸,那么都将不再是露养。露养其实很具有魅力,在露养状态下强烈的阳光辐射热会迅速而高效的去蒸发植株表体细胞中的水分,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吸水反应,在这种连锁反应之下,植株的被动吸水功能将会被发挥到极致,所以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将无需吝啬水分,只要植株的底土干透就完全可以再次进行给水操作,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我还是放弃了露养,因为这里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很多时候,植株表体细胞的失水速度会超过其根系所能供给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停止吸收,并会逐渐关闭自身生命迹象,当然这时植株也不会死掉,但它们会僵苗,甚至会变得完全深紫而恢复困难。

(图151: Echinocactus texensis 金琥属 凌波)感谢好友:虎嗅蔷薇 众联,供图。

也许有朋友会觉得不可能啊,为什么我露养的就很好。这其实就是地理差异,是的,在我嘉峪关近3000m海拔的茫茫戈壁,在全年至少有300天万里无云的天气中,在夏天基本上只有10%左右的湿度下,我放弃了我所有裸萼品种的露养,但有些植株因品种差异在我这里则基本可以实现露养,比如狂风丸、大统领等等。

2)、闷养,其实除了露养之外,我们的养植方法基本就是闷养了,虽然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就只有一个阳台,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把植株闷养在一个大房子当中,只是那些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一些高端设备只不过可以归为闷养中的贵族罢了。

既然同样是闷养,既然没有贵族那样的优越条件,所以检验我们养功的时候来了。如果我们把露养比喻成足球场上40m以外的大力射门一样的给力,那么像我们这种“大房子”里的闷养就好比不断带球过人、禁区里来回穿插,然后小角度破门一般的经典。而那些有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的贵族们还用说啥,这些朋友直接就是点球,胜负立分。

既然我们要不断的带球过人、既然我们还要在禁区里来回穿插,然后才能会有小角度的机会,那么这就更需要我们养植环境和养植手法的密切配合、相互扶持,用我最爱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养功=养植手法和养植环境的高度结合。

(图152: Echinocactus texensis 金琥属 凌波)感谢好友:虎嗅蔷薇 众联,供图。

在我们这种以大房子为基础的养植环境之下,植株所接受的阳光经玻璃或者其它障碍物的遮挡而变得温和,那么此时植株表体所接受到的阳光辐射热就将会被削减,但由于植株所处大环境中通风条件的受阻,所以使得植株表体所接受到的传导热将会被加剧,同时由于部分空间得到了密闭,所以使得盆土或者球体所蒸发掉的水分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积聚,这也就是湿度的上升,以我这里为例,如果夏天室外空气湿度在10%左右的话,那么我阳台在窗户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室内湿度则可以达到30%左右。其实这与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的原理是一致的,那就是遮挡住阳光的犀角而使其变得柔和,封闭住一定的空间而使得热量得到积聚,只是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在这几方面能做到更加出色而已。

因为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在以上几方面可以做得更加出色,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它们自然就可以把植株根系的被动吸收功能发挥到极致,而被动吸收功能被发挥到极致的根系,就好比是一台功率强大的水泵一样,它可以在保证在一定的供输强度之下而源源不断的向植株进行水分和营养的供给,所以在这种高强度的供输能力之下,植株自然就可以在保证较好品相的情况下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

那么在我们这种大房子的闷养状态之下,我们显然无法使植株根系的供输能力达到像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那样的强度,所以与它们相比,我们的植株在生长速度和品相方面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环境因素的差异必定会在植株的生长速度和其外貌品相上予以体现,而我们的养植手法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这种差距得到弥补或者加剧。其实,如果抛开环境因素不谈,那么我们与大棚、阳光房或者其它高端设备在养植方面的差异就主要集中体现在植株根系的供输能力上,也就是这台“水泵”的功率之上,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缩短或者弥补这种差距呢?其实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尝试,那就是“憋压”。

(图153: Gymnocalycium cardenasianum 裸萼属 光琳玉)感谢好友:Pk To Morning,供图。

我们知道,不管是植株根系的主动吸收也好,还是被动吸收也好,这都需要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在它的根系周围有可供吸收的水分,而这些可供吸收的水分使得其根系的根压或者水分被动传递的压力得到缓解。那么如果在它根系的周围没有水呢,那么则势必会使得其根系吸收水分的欲望得到积累,也就是其根系的吸收压力得到增强,无水可供吸收的根系就好比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而此时地表部分蒸腾作用的继续及自身根压的积聚,必定会传导给根系无穷的压力,所以,如果此时突然出现了水分,那么其必定会一改“书生”往日的矜持,而变得“穷凶极恶”。此是它就好似一个饿坏了的孩子,它会疯狂的吸收水分和营养,那么此时其根系的供输能力,则势必会在其自身根压及水分被动传递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而我们往往需要的就是这种强度。

如果当我们决定开始尝试这种水分管理模式,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学会对盆土植料中的水分含量进行判断,通常表土不作为判断盆土水分含量的依据,当然如果浇水后的第3天连表土都还没有完全干透的话,那么这将说明我们的配土方式和养植环境是非常糟糕的。

(图154: Gymnocalycium stellatum 裸萼属 守殿玉)

对于盆土而言,除了表土之外,显然我们可视的部分就只有底土了,从图154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盆的底部和盆壁区域是植株分支根和毛细根最为活跃的地方,这和前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相对吻合,而图片右侧根系比图片左侧较多的原因,主要则是由于右面那面长期向阳,使得盆土右侧温度较左侧略高所致。

如果我们从盆土中水分蒸发和根系吸收角度来考虑的话,抛开表土不计,那么显然底土将会是盆土水分干燥最快的地方,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根系茂盛、吸收较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盆具底孔的存在使得这部分土壤会和空气接触较多所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连盆具的底土都还没有完全干透的话,那么位于盆具中部植料中的水分含量势必将会更多,当然在盆具底土完全干透的情况下,也并不能代表盆具中部的植料也完全干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除表土之外,底土中的水分必定会优先于盆具中部植料中的水分而蒸发殆尽,所以我们也一直都把底土称为是盆土水分的风向标。

(图155: Gymnocalycium stellatum 裸萼属 守殿玉)

图155是图154的正面图,从两张图片中可以看出这盆守殿玉的配土主要是:蜂窝煤渣、花岗岩、碎石、少量火山石和鸡蛋壳的混合物等,盆为七方,在这种较小盆具和较弱保水机制的配土作用下,以30℃左右的晴天为例,基本可以保证在对其进行给水操作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实现其底土的完全干燥,那么待到第三天的时候基本就可以达到其整盆盆土的完全干燥,但我此时并不会对其进行给水操作,而是基本待到第七天时才会再次对其进行给水。也基本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其进行7天一水的水分管理过程中,约有四天时间其盆土是完全干燥的,但我们知道在其盆土完全干燥的这四天时间中,其植株表体的蒸腾作用还在继续,所以使得其植株根系的吸收欲望在盆土完全干燥的四天中不断得到加剧,并直到第七天给水时才会得到缓解和释放。

当然,至于是7天一水,还是3天一水,抑或者是10天一水,这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养植环境和自身操作习惯,但有一点这里需明确,那就是不论是几天一水,再次给水时则需确保其底土是完全干燥的,因为也只有在其底土完全干燥的前提下,那么其整盆盆土才有可能或者接近完全干燥,而让盆土安全干燥的目的就是为了积聚植株根系吸收的欲望,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强度的吸收和供输能力,而我们把这种给水方式则称为以植株被动吸水为主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方式。

当然我们也可以无需考虑盆土水分含量,只要在植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尽情给水,盆具中植料的长期湿润在可以随时满足植株根系吸收压力的同时,也会使得植株根系的吸收欲望因随时都可以得到满足而消减,所以我们把这种水分的管理方式称为以植株根压为主吸收动力的水分管理方式。

显然这两种水分管理模式的区别很大,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季节或者天气等原因而临时采用另一种水分管理方式,但前期所累积的相应管理结果则不会轻易改变,这就好比一个长期坚持锻炼、严格自律的人,不会因为偶尔的放纵或懒惰而改变其结实的外表;而一个长期暴饮暴食、懒惰嗜睡的人,也不会因为其偶尔的觉醒或自律而改变其臃肿的外貌。其实,这都是一个长期历练或者溺爱的过程,而这两种水分管理模式的区别最终则都会在植株身上予以体现。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一课到第二十课 反思与求索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一课 根系的再分辨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二课 反哺与自割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三课 根系的面纱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四课 来自于水分的疑惑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五课 吸收与消耗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点赞

您的分享肉肉肉最大肯定和支持

如果你喜欢这多彩的世界,欢迎投稿!

投稿/合作邮箱为:forwork8@163.com

喜欢肉肉的朋友,可以长按二维码加好友

一起分享美图,交流经验,期待您的参与!

有趣大家分享,美图大家共赏

如果您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尾巴

以猫之道,还施猫身(一天天不干人事净干猫事(twtr:DwnTa_matsu)

【好心人,点赞,点在看,谢谢啦!】

相关知识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六课 水分管理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课 反思与求索
仙人掌科植物有哪些(仙人掌科植物大全)
景天科仙人掌科(景天科与仙人掌科区别)
景天科和仙人掌的区别(仙人掌属于景天科植物吗)
仙人掌是什么科属的植物
仙人掌科四棱(仙人掌c4植物)
多肉植物仙人掌科植物的室内栽培技术
北京花里巴巴绿植金琥绿植盆栽仙人掌科

网址: 《魇论》仙人掌科植物的养植新经 | 第二十六课 水分管理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56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仙人掌类怎样合理浇水?仙人掌类怎
下一篇: 仙人掌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干旱适应机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