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有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长假里,去龙源湖公园感受秋天之美。银杏飘黄,芦苇渐衰,碧空高远,秋意更浓。不经意间来到一处水湾旁,高高低低的荷茎上,荷叶已然枯萎、皱缩。
它曾经那么青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它曾经那么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它曾经那么有性格: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它曾经活得那样孤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场秋雨一场寒。仿佛就在转眼间,曾经鲜艳明媚的荷花,也凋残了。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剪剪西风催碧树,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欣赏过这秋天里的残荷,读懂了它特有的美。有人爱荷花的娇艳,就有人爱荷叶“备受摧残的脸”。
残荷之美,在于莲蓬;残荷之美,在于枯叶。
秋水如镜,残荷如歌。秋风萧瑟处,虽是枯枝败叶,却依然优雅,娉娉婷婷,续写着曾经的繁华与美丽。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存在的意义,残荷也是一种生命的必然状态。
满池枯枝败叶,在摇曳的秋风中托举着干枯的莲蓬、干枯的荷叶。所有的绚丽被岁月掩埋在那一泓绿波之下,留下残枝在寒风中独舞,叙说着前世和今生。这种生命的状态,谁又能躲过?
从青翠到枯黄,从盛开到凋落,从辉煌到寂寞,从拥有到失去,荷始终是荷,优雅,从容,来去从心,去留无意,伴随其生命始终的,是不变的风骨。
生命可以经历风霜雨雪的摧残,灵魂却蒙不得半点风尘。坚守着生命美丽的本质,即使只有残缺和清寥,也会成为撼人心魄的风景。
不恋繁华,无惧凋零,残荷留给我们一个简炼的背影,一个思索的符号。
这个秋天的童话,已在越来越近的寒冷中,悄悄在水下积蓄力量,孕育来年的生机。
如果您想欣赏残之美,可以到龙源湖公园、河南理工大学、大沙河公园等欣赏。在龙源湖公园,残荷漂浮水面,有如油画;理工大的残荷,有如蝴蝶飞舞;大沙河的残荷,独在桥边,有一种遗世独立之美。
当然,欣赏残荷的地方不止这些,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残荷的诗意之美。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文 吉亚南/图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编 辑:郭子轩
原标题:《焦作的残荷有多美,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