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茶人茶事】葛洪与凉茶的一段渊源

【茶人茶事】葛洪与凉茶的一段渊源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31 21:16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凉茶”是岭南人根据本地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据了解,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凉茶方子,是记载在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的《肘后备急方》中,由晋代葛洪编撰,距今1700多年。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 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

西晋太安元年 (302年),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又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 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嵇含为广州刺史,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矣”。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 修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 ,以女儿鲍姑许配。建兴二年(314),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

建兴四年(316年),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太宁三年(325),友人干宝力荐他任散骑常侍领国史,坚持不去上任。后因生活所迫,再出任咨议参军等职。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据史料记载,葛洪隐居罗浮山30多年,并在此修道炼丹、著书行医。《肘后备急方》就是葛洪在罗浮山中选取其撰写的《玉函方》中简易有效的药方,为仓促治疗急病所需的袖珍著作,也是现存最早最早的一本岭南医学专著。尤其对南方一带流行的疫疠、疟疾、脚烂等岭南常见病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岭南地区对晋代以前的医药经验的全面总结,对于今天岭南地区的常见多发疑难杂症的治疗与预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葛洪到罗浮山以后,发现由于气候炎热,传染病流行,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很差。为了让老百姓既少花钱又能少染病,他研究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配方煎煮成茶水给老百姓防病治病,从此创造出了“凉茶”这种便、廉、效的养生方式。针对夏暑秋燥,凉茶起到了消除内热,预防疾病的作用,一直延续至今。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

相关知识

柑普茶 – 茶人码头
【茶道】 凉茶的起源历史及发展
67首关于茶的古诗词,诗情茶意,寄与爱茶人
花茶 – 茶人码头
喝茶人应该知道的九个茶礼仪
凤凰单枞茶的渊源
中华小茶人养成
茉莉花茶属于什么茶?为啥懂茶人都不喝?真是茶圈最底端?
黑茶的泡法,黑茶的冲泡方法和步骤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茗菜与苔菜考辨——兼谈茶事之起源

网址: 【茶人茶事】葛洪与凉茶的一段渊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8732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1.岭南的气候环境
下一篇: 《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八讲:疾病的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