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

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31 21:06

这是个民间传说,是我姥姥讲给我妈妈,我妈妈讲给我的。
据说古代(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人活到60岁如果还不死的话就要被送进外形像房屋的“丘子坟”,活活饿死在里面。 相传有个大臣的父亲也到了六十岁,被送进了丘子坟,大臣不忍父亲饿死,便在坟上开了个洞,每天天黑后偷偷给父亲送饭。
这一年有个外国使臣带了个怪物来朝觐中国皇帝,这个怪物貌似老鼠,却有牛犊子一般大小,使臣拷问中国的皇帝是什么东西,皇帝不知道,就给大臣下令,命大臣三天之内答出。这个大臣送饭的时候就给父亲说了,父亲说你上朝的时候在袖子里藏一只八斤半重的猫,等见到那怪物时就把猫放出来。大臣照做,猫儿一放出来便扑向了那个怪物,那怪物一听到猫叫就吓得乱跑。群臣都很惊讶,问是怎么回事,大臣答道:这是只牛犊子大小的老鼠。皇帝大喜,问大臣是怎么知道的,大臣剧实说了,请求皇帝饶恕他的父亲。皇帝听了大臣的恳求后说道:原来老年人并不是没有用的。从此废除了这条习俗。
“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是古代一种丧葬风俗,中国发现的类似的故事传说有几十个,涉及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涉及的区域有湖北、陕西、河北、山西、山东等,在不同的地方这种安葬活人的墓地有不同的叫法。如在山西晋中昔阳县叫“生藏墓”,山西部分农村叫“砖打墓”,鄂西北叫“自死窑”,山东胶东半岛叫“丘子坟”或“模子坟”,还有叫花甲墓、瓦罐坟、蛮子坟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丧葬习俗?有什么历史背景?遗弃老人的风俗应该是从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大家努力劳作所获得的收获也只够温饱,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就面临着饿死冻死等残酷的状况,对于一个部落一个氏族来说,只有让强壮的劳动力活下来、让孩子活下来、才能保证族群繁衍下去,在这种严酷的生存状况下,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就会被遗弃,这种弃老的风俗流传下来便逐渐发展为“六十花甲子,不是就活埋”的丧葬风俗了。周秦汉典籍中对此风俗没有记载,应该是在周时至少官方已经废除了这条陋习,但在周秦汉之时,生产力依然不发达,边缘部落地区保留这种弃老习俗应该是很可能的,汉朝以孝治天下,这种陋俗至少在汉朝所统治的疆域是受到谴责的,只能在汉朝势力所不及的部落地域遗留下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状况一向很严苛,很可能一直保留着弃老这种丧葬习俗,五胡乱华及两宋金元时期这种弃老的丧葬习俗很可能随着异族的入侵统治而对中原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知识

六十花甲子桃花阵病法书籍
中华古文明的传承六十花甲子
命理基础之六十花甲子
家庭养花无非就这9大技巧,知道了保证不死花
木兰不死树
庭院养花就选这几种,好看又好养,零下15度都冻不死!
零下30度冻不死的卷丹百合,现在种下几棵,来年就开成花海
“浇不死、晒不死、剪不死”的茉莉,真的这么皮实好养吗?
养花就先养三种花,晒不死旱不死,一年四季,天天花开爆盆
晒不死的4种花卉,越晒花越香!阳台种花就种这种?

网址: 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872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合肥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
下一篇: 贵州毛南族传统葬习俗调查及其文化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