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声乐
世俗音乐的兴盛
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世俗音乐慢慢地发展起来,到了16世纪,世俗音乐达到了与宗教音乐平衡发展的时代。这不仅是因为文艺复兴的精神深入人心,也是由于当时诗人创作的活跃,激起作曲家的热情。世俗音乐在王宫贵族乃至平民阶层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最发达的声乐体裁是歌谣曲。它的题材极为广泛,但有一个总体的特点是要求具体反映生活、描绘生活,作曲家喜欢用这种体裁描绘集市、战争、大自然等事物。而在14~16世纪的意大利盛行的是两种民谣——佛罗托拉(Frottola)和维拉内拉(Villanella),它们不但在宫廷非常流行,且在市民中也广为流传。此外,意大利牧歌(madrigal)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
歌谣曲
歌谣曲(Chanson,或直译“尚松”)最早出现在14世纪,当时乐曲的节奏相当繁杂。15世纪时,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玛窦(Matheus)作出有别于14世纪的、以简单的节奏、优美动人的旋律、模仿对位的一种歌谣曲。到16、17世纪法国歌谣曲普遍采用五声部的合唱形式。这种歌曲的形式无固定格式,可长可短、风格各异,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各种讽刺诗、咏风流韵事的诗和歌奇闻轶事的诗。此外,也有饮酒歌、悼亡歌、凯旋歌、行业歌和警世歌。16世纪著名的作曲家有龚伯特(N.Gombert)、赛米西(C.de.Sermisy)等许多人,而最重要的当数雅内坎。
雅内坎(Clement Jannequin,约1475~约1560年)是16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当时他的作品在欧洲流传得很广、影响很大。他的大部分作品写于1515~1559年间。他的歌谣曲大部分描写日常生活风俗,在内容上要以音乐描绘事物;在音乐上,复调织体不是由写作法则来决定,而是服从于造型或绘声的需要,因此,约内堪打破复调音乐风格原有的旧框框,从抽象的音乐语言中解放出来,创造生动、新颖的音乐语言。约内堪写了许多歌谣曲,有描写战争的、生活风俗的、鸟鸣的,等等,这些作品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佛罗托拉
佛罗托拉(Frottola)是源于意大利北部的一种舞曲,具有民歌风格。它的织体多是和弦式的结构,而非对位式的,通常是三、四个声部,旋律在高声部并由人声演唱,其他声部多由乐器奏出。其音域较窄,常用级进,它们多属情歌。歌词常叙述爱情故事,但常加入滑稽、幽默的情调。
维拉内拉
维拉内拉(Villanella)也是一种歌曲形式。它的风格与佛罗托拉相近,只是歌词更典雅、音乐更纯朴,歌词有一些意大利方言,甚至有在一首乐曲中掺杂着几种语言的现象。维拉内拉在初期与佛罗托拉一样,有着朴素的风格,但后来它越来越向滑稽和幽默风格发展。它采用主调音乐,使用三度和五度平行处理,以显示它的特色。
意大利牧歌
意大利牧歌(madrigal)是属于复调音乐风格的歌曲,其歌词多是感伤或爱情内容的田园诗。意大利牧歌早期发展受意大利民间抒情歌曲佛罗托拉的影响。14世纪的牧歌是分节歌形式,结尾带有利都奈罗(ritornello,原意为“回复”,这里指结束段,而在17、18世纪中指乐曲中乐队全奏主题的反复器乐)段落作为叠歌,大部分为二声部,偶尔也有三声部,歌词一般有二到四个诗节,内容简单。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开始以抒情为题材,后逐渐加入描绘、造型的因素,音乐与诗歌有机地结合,描绘性和情感表达有所发展。后来,牧歌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而且也由复调对位式的结构转向主调音乐,常常加入独唱,音乐表现已达到戏剧化。此时的牧歌是通谱歌形式,歌曲多为单段式,旋律自由,它的歌词格调更为高雅严肃。牧歌的声部数量不定,有五、六个声部的合唱,多为四声部,作为供人声演唱的室内乐曲,可以让歌者演唱一个声部,其他有器乐伴奏或全部由器乐演奏,不使用叠歌,织体形式多样,通常以多行诗文写成,有十四行诗、六行诗、多诗节的诗文,诗文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如当时诗人的诗作都是牧歌经常采用的内容。音乐家在写作牧歌时,特别注重对诗文内容的表达,于是在诗人与音乐家,诗文与音乐之间形成了彼此辅助、互相影响的关系,体现在音乐上就是“表情性”的加强,尤其在16世纪后半叶,牧歌更朝着描绘性和戏剧性的效果发展,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音乐在牧歌中逐步实现,而这一发展最终导致歌剧的诞生。
牧歌的发展在16~17世纪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时间。早期的牧歌通常为四声部,有时为三声部,风格上比经文歌更为灵活。根据诗文的内容,作品中会出现以节奏的变化和较鲜明的段落来强调文字的意思,通过声音营造一种气氛、一种精神状态或一种情景。牧歌的中期发展中,作曲家们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新的尝试。后期就突出作曲家个性风格,注重主调风格与复调风格的结合,尤其对半音化和声的探索影响到后人的创作。意大利牧歌各种形式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技巧和表情资源,它漫射出无数的象征,被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家所使用,对器乐、经文歌和法国复调歌谣曲等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意大利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是马伦吉奥(Marenzio,1550~1599年)和杰苏阿尔多(Gesualodo,1560~1614年)。马伦吉奥的牧歌比以前任何作曲家的作品都更富有内心世界的表达,各个声部更富有独立性,各声部之间所构成的和声更加丰满而清新,虽然都是一些由四、五、六个声部构成的合唱曲,但高声部更突出,和声也有细节描绘的笔法。其节奏多变,复调手法与和弦式的手法在互相交替着,自然音列和半音进行在相互配合,而这一切又都服从于对诗歌内容细致入微的表达。
杰苏阿尔多的牧歌同马伦吉奥的牧歌相比,表现力更强,更加细致。他大胆地表现个性,另外也表现了苦闷、绝望的颓废情绪。在歌词中充满了痛苦、眼泪、祈求和死亡的字眼,而音乐则细致入微地传达了这些情绪。
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还有英国的牧歌、德国的世俗歌曲等。
英国的牧歌
英国的牧歌受意大利牧歌的影响而产生。1588年,意大利牧歌集被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由此引发了英国牧歌的创作。英国的牧歌,其歌词多是有很高水平的诗,内容多为田园性和表达情感的题材,结构方面多属五个声部的乐曲,旋律多用自然音阶。英国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杜兰德(J.Dowland,1562~1626年)。
德国世俗歌曲
德国的世俗歌曲从12世纪起就受荷兰、比利时以及意大利的影响,其歌曲有爱情歌、士兵歌等。它有贵族气质,也有民歌的风格,多用四个声部的形式,但只有高声部为歌唱,其余由乐器伴奏。
To be continued
相关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巨匠横空出世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享乐之风.doc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园林
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一座城市与它的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
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网址: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声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83174.html
上一篇: 提香板上油画《花神》赏析 |
下一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金钱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