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花山木竹器:一个时代的文明印记

花山木竹器:一个时代的文明印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30 18:52

  木器竹器在一个时代里曾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必备器具,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多数木器竹器在普通农家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些木竹器具渐渐地就被那些塑胶等化工器物所取代了,以至到了今日,连最常用的诸如“木盆水桶、竹篮䉒箕”等都基本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甚至难以找到它们存在的踪影。诸不知,这些已然消逝于一代人视野里的精美的木竹器具标志的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明记印。

  作为钟山本地人,笔者所了解到的当地木竹器产品大都来源于花山瑶族等地区,因为这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十分利于林木竹子生长,所以瑶乡人精明能干,靠山吃山,他们把竹木做成器具当作商品,用以换取粮食或其它生产生活必须品,并且长期以此作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在30年前的那个时代里,不管是男是女,也不管居住在哪个屯落里,只要是花山人,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木竹器具的制作工艺。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钟山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公安农贸交易市场就曾经专设一片场地作为木竹器具的专卖市场,人称“花山行”,因为这些东西大多来源于花山。当时,这片花山行只要到了“逢五逢十”赶圩日,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木竹制品,农贸交易也十分频繁,不管是本地人抑或是外地人,只要来到市场,他们就要买些适用的带回去。

  木竹器作为一种使用器具,成了每一个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必备物品,就其用途而言,有生产用具(如犁耙、鱼篓等)和生活用具(如木盆、竹篮等)两大类,当然也有些是作为艺术品让人观赏的(如木竹雕刻品等)。

  在花山行摆卖的木制品中,可称得上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常见的有:生产类的犁、耙、木罗(土话音)等;盛物浇灌类的木盆、木桶(包括水桶、米桶、蒸桶)、木瓢、潲槽、戽斗等;担杠类的锄把、扁担(长担、短担)、木耙等;另外还有木桌、木凳、木椅、木床等;有时还会看到大型且较精致的器物如风柜、织机等机械木器。

  而在花山行摆卖的竹制品中,同样称得上是种类繁多,精美绝仑,仅就作捕鱼工具用的就有“鱼苟、鱼槽”(本地土话音)等十几种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捕鱼盛鱼器具。而作为盛物用的竹篮子,也可以变化出多种用途不同、形状各异的样品来。另外还有竹床、竹椅、竹席、竹凳、竹枕、竹扇……等众多的竹制品,简直把“竹”应用到了“物尽其用”的地步。

  这些琳琅满目的木竹制品,不仅具有适用性,环保性,而且具有观赏性,其精妙绝仑的制造工艺非能工巧匠难以做成,充分展现了花山瑶族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与创造智慧。

  看到这些木竹制品,突然想到有几件是值得重点描述一下的:

  风柜:木制品,这是一种农家使用的扬谷机器,整个机器由“四方漏斗、下谷开关、手摇风扇、圆形风扇包箱、秕谷出口包箱、滤谷出口箱、机体支架”等几大部份组成。使用时,将待“风”的谷子倒入四方漏斗,同时用手摇动风扇,推开下谷开关,就开始扬风谷子了。其扬风原理是:由于饱满的谷子在重力作用下不易被风吹走,因而只能从第一滤谷出口处流出,对于次饱满的谷子,由于其重量比饱满谷粒轻而又比秕谷稍重,因而只能被风吹至第二滤出口处流出,而重量最轻的秕谷,则完全被风吹出到外面去了。这样经过风柜的三级过滤,饱满的谷子就完全被检送出来了,不仅便于买卖交易,同时也便于收藏。别看这风柜原理简单,但是各个部份的做法及工艺都涉及到了力学的有关知识。听制作风柜的师傅说,要是不按严格的尺寸比例要求而随便做成的风柜,其滤谷效果是不尽人意的,不是秕谷吹不走,就是饱满谷粒被吹走了。听到这,我不免想起小时候老人经常给小孩子们出的一则谜语来:又圆又扁又四方,四脚顶住曹操王,孔明巧出连环计,魏兵惨败怨东风。原来,它的谜底就是这风柜,你看它的结构有圆(圆形风扇包箱)、有扁(秕谷出口风箱)有方(四方漏斗)、还有“连环计”(摇风扇、推开关)、“魏兵惨败”(秕谷飘出)等――多么形象的比喻啊,仅看这结构,就可窥见其制作者的不俗智慧了。

  织布机:木制品,这是一台用于织布的机器。很小的时候,我就曾看见过奶奶请来织布师傅到我家织布,师傅的那台织布机与风柜比起来,结构更复杂,样子更精致。师傅操作时,手脚并用,浑身抖动,随着那小梭标在线丛里左右穿梭以及那大摆槌的上下打扎,一寸寸布匹便随之织成了。我无法用语言确切地描述这台机器的精致,更不知道现在还是否有人能够制造和使用这种机器,但我真心地佩服我们的先祖们那种非凡的创造智慧。

  竹篮:竹制品,前面说了,竹篮的种类不仅多,而且美,样式不同,用途不同,编法也不同。如,有一种叫大篮的,圆形,粗蔑编成,通常是一对使用,农家人就经常使用这种大篮挑蕃薯、芧头等重量级物品,尽管这种大篮用粗蔑编成,但是却很精密,没有劲手和巧技是不能把它做出来的。另有一种叫菜篮,下方上圆,构造精美,专用蔑青编成,配有提手,做上篮盖,侧旁留孔,便于通风。平常农家人没有冰箱,把吃不完的剩饭剩菜装入菜篮里,盖上盖,既可防猫狗盗食,又做到卫生保洁,还可以防止变味,成了农家人自制的竹器冰柜。还有一种像笸箩一样的竹织品,连身带盖、四四方方,当地人把它叫做“乖棱”(土话音)。这种竹器用蔑白编成,虽编织严密,却能通风透气,是最适宜藏放花生、黄豆之类的物品,据老人们说,用这种竹器藏放植物种子,即使藏上两三年,种子仍保持光鲜透亮,种到地里同样可以发芽生长,它那优越的环保品质应该是现代任何一种塑胶储器都不能比拟的。这款款竹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讲究实用,讲究美观,同时还注重环保,无一不凝聚着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

  然而,这些既精美又环保的木竹器具,现在似乎只能印烙于一代人的记忆中了。回想前些时候在花山地区采风时,一位老人从老屋的角落里翻出一个叫“戽斗”的木器向我们介绍,当时正好有几个小孩围上来观看,我便暂时打断老人的介绍,当场考起了小孩,问他们这种木器叫什么名,做什么用?数分钟后,四五个小孩居然没有一个能答得上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失传的遗憾。

  由此我想,作为瑶乡木竹器具辉煌时代见证人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把这些承载着人类文明智慧的民族文化瑰宝再一次写出来,不让它消逝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同时更希望这种民族文化精神能够得到继续承传和发展,并让它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相关知识

时代印记
【博爱竹器】博爱博爱竹器特产推荐
长宁县河花竹器厂
山木蓝花语
竹器创意花艺怎么做
山木蓝介绍
山木蓝园林用途
“印在东莞”背后的时代印记和进阶路径
博爱竹器历史故事 博爱竹器工艺品有哪些种类
中国超大景观展示区丨时代印记一一大自然园林“春之恋”

网址: 花山木竹器:一个时代的文明印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8260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下一篇: 中国传统竹文化点滴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