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高清图谱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高清图谱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27 14:09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玉米除食用外,还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和轻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灾害,常年损失6%~10%。

据报道,全世界玉米病害80多种,我国30多种。目前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弯孢霉叶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等。下面介绍十种玉米生育期常见的病害:

在不同区域防控重点不同

种植类型

区域

主要病虫害

玉米

西北

丝黑穗病、大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

华北

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

东北

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弯泡霉叶斑病、玉米螟。

西南

纹枯病、大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玉米螟。

京津唐

大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

黄淮海

大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黑粉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

华南东南

纹枯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南方锈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纹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重。

发病规律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

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部,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子粒也可被害。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5厘米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

叶鞘和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maydis)。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C。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隐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也可发生。植株中上部叶片发病重,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病原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冬孢子)。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柄锈(Pucciniasorghi)。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在北方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转主寄主——酢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高温、多湿,多雨、雾日,光照不足,利于玉米锈病的流行。

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合成不规则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每那眼扩展。穗苞叶发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

果穗发病后秃顶,子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核菌(Rhizoctoniasolani)。病原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散落在田间的越冬菌核及病残体、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玉米秸秆作圈肥,是玉米纹枯病的初侵染源。

春季条件适宜时病原菌萌发引起发病,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办秉之后的又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苞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大小(0.5-4)毫米×(0.5-2)毫米。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可见灰色粉状物,背面居多。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弯孢菌。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7-8月份高温、高湿或多雨季节利于发病和流行。生产上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玉米茎腐病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该病是土传病害,且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原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

矮秆品种、早熟品种易发病。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适时晚播,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区重要病害。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多在出穗后显症,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入笋状;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叶显症。雄穗发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多,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雌穗发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分蘖增多。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黍轴黑粉菌。病原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约定,成为次年初侵染源。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玉米连作之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侵染温限15-35°C,适宜侵染温度20-30°C最适。

感病品种是导致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病原菌能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导致原来抗病品种丧失抗性。早播和种子萌发后出现的低温气候为病害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玉米多年连作,田间积累大量病原菌,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病植株不清除,带菌粪肥施入田间,投入少,管理粗放,都是发病的诱因。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今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危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玉米尾孢(Cercosporazeae)和高粱尾孢(Cerosporasorghi)。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7-8月份多雨的年份易发病。

个别地块可引起大量叶片干枯。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在潮湿的地表层下的病残体上不能越冬。地势和种植形式对其发生有较大影响,而播期、种植密度、地势、肥料对玉米灰办病的影响不大。

玉米腐穗病

玉米腐穗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果穗病部苞叶长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常在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后逐渐枯死。成株期发病,多由中部叶片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发病初期为淡绿色条纹,后即互相连合,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在潮湿的环境下,病叶的正背两面均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重病植株不结苞,轻病植株能抽穗结苞,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

发病规律

玉米五、六叶期,温度25,相对湿度80%,最容易发病。早玉米在4月、晚玉米在8月为发病盛期。早玉米在惊蛰前播种的发病轻,清明后播种的发病重;晚玉米立秋前播种的发病重,立秋后播种的发病轻。一般雨水多、排水不良和靠近河岸的地块最容易发病。

来源:云村长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附高清图谱)
10种苦瓜常见病害的识别与区别(附高清图谱)
香蕉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内附高清图谱)
猕猴桃九大病害,高清图谱+防治方法!
芒果八大病害,高清图谱+防治方法!(附芒果全病害名录)
葡萄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药剂(内附高清图谱)
高清杂草图谱幻灯片
玉米常见病、虫高清图谱!一文教你快速识别和预防玉米病虫害
绣球花常见病害图谱
玉米常见病害分析

网址: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高清图谱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707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菜用玉米菜用花生病虫害及菜田杂草
下一篇: 玉米黑粉病发病规律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