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一朵花飘香一座城——咸宁市桂花产业发展综述

一朵花飘香一座城——咸宁市桂花产业发展综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27 07:15



咸宁因花得名,因香闻名,自古便有“桂花之乡”的美誉。

今年,我市以“一朵花”为切口,全面布局桂花产业发展,推动从资源保护到科技创新、从产品开发到品牌塑造的全链条升级。让这朵承载着楚地灵秀的金花,既深植乡土又香飘万里。


让金桂扎根发展沃土

“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这句话语,道出了我市“谋香”的战略定力。

年初的领导小组会议上,年度任务分解清单如作战地图般铺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同步起笔,并定下了“要素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总基调。

围绕这一原则,咸宁桂花产业发展建设规划、十条促进措施,《咸宁市桂花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咸宁市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形成“产业规划+行动方案+要素保障”的政策矩阵。更将重点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督办的清单,让每个责任单位都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这种“顶层设计+基层落实”的双轮驱动,让谋篇布局落地生根。

调研督办的脚步丈量着产业发展的痛点。领导小组30余次深入桂花企业,3次召开督办会,在车间看生产、在田间问收成、在实验室寻突破。当得知桂花种植户面临“销路愁”、加工企业遭遇“技术卡”时,“订单式收购”模式迅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随即落地。

“这种‘调研—发现—解决’的闭环机制,让谋划始终贴着产业需求走。”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说,在大洲湖湿地公园的选址上,历经14个点位的实地考察、多轮论证比选,最终确定桂花集聚发展区的核心版图,植树节期间40亩桂花林的栽种,更让蓝图有了具体的起点。

资源整合的巧思让“散珠”成“项链”。市林业局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种质资源库,筛选出2个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咸安区联动河南潢川考察团,带回规模化种植的“真经”;科技创新联盟凝聚40余家企业、数所高校的智慧,培育出1300余株桂花新品种。

截至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已有69个乡镇投身桂花种植事业,总面积达11.715万亩,桂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根基愈发稳固。


让芳香充盈产业链条

产业的厚度,决定香气的持久度。

我市以“增香”为要,在基地建设、科技赋能、项目攻坚上持续发力,让桂花产业从“一枝独秀”长成“满园芬芳”,从“原料供应”迈向“价值深挖”,在泥土里种出希望,在创新中酿出效益。

基地建设是“增香”的第一块基石。我市按“专类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要求,推动新建桂花采花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低产低效桂花林改造。《咸宁市桂花基地建设及鲜花增产保供2025年实施方案》将60万公斤鲜花保供任务分解到县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让花农安心。

在咸安区,金桂、银桂、丹桂分区栽种,滴灌系统与物联网监测相连,机械化采收设备试点应用,曾经“望天收”的桂花林,成了“吨产田”。新培育出桂花优良品种2个,并在咸安区推广种植,每亩鲜花产量提升三成,花农亩均增收近2000元。

科技创新为“增香”插上翅膀。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攻坚,3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认定,让创新平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力”。湖北科技学院的2个省级科研项目,解析着桂花类胡萝卜素代谢基因的奥秘;科技特派员穿梭在林间地头,指导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当太空育种的桂花种子落地双龙山基地,当“桂花鸡”林下养殖模式在海泉基地推广,科技让桂花香得更浓。

项目建设撑起“增香”的骨架。5个重点项目的申报储备、20余家企业的招商对接、20个新增长点的培育,构成产业升级的“项目矩阵”。在江南桂谷,2亿元打造的综合体将桂花博物馆、产业研究、旅游体验熔于一炉;在桂花镇,2400立方米的冻库让鲜桂花告别“隔夜香”的遗憾。

这些项目串起“种植—加工—文旅”的全链条,让桂花从“一朵花”变成“一串产业”。


让桂韵浸润城乡烟火

“咸宁桂花香”的推介会上,50家涉桂企业的展台前人头攒动,桂花茶的醇厚、香膏的细腻,让“桂花之乡”的名片有了可触可感的香气。

中国香料香精科学技术大会上,近200名专家学者共论芳香产业,让咸宁桂花的香气,飘进了行业发展的前沿视野。抖音直播镜头前,桂花镇农户的吆喝声穿过屏幕,纷至沓来的订单,让桂苗“乘”着快递车奔向全国。

文旅融合让“桂香”有了故事温度。

在桂花镇桂花源景区,经过全面翻新改造升级,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停车场可容纳百余个车位,嫦娥掷桂雕像下,印有“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的大石碑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屈原亭“香飘十里金秋桂,誉载千年屈子诗”的楹联,与《离骚》“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呼应。

游客陈先生感慨:“每棵树都有名字和传说,这香里有文化!”九桂廊的丹桂、银桂吸引日超万名游客,带动刘家桥农家乐火爆。“桂乡宁居”民宿品牌的打造,金桂级、丹桂级民宿的评定,让游客“闻香而来、枕香而眠”。

文化内核的挖掘让“桂香”穿透时空。

即将举办的首届桂花文化旅游节,将“中国村舞”大赛、桂花仙子评选等活动熔于一炉;“蟾宫折桂”大学生认养古桂花树活动,让千年古桂有了年轻守护者。中央省级媒体150余篇宣传稿、新媒体矩阵的持续发声,让“桂花之乡”的招牌愈发闪亮。

当武汉游客循着花香而来,当广州展会上咸宁桂花茶被抢购,当“咸宁桂花”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6760万元,这香气已不只是自然馈赠,更蕴含着文化自信,承载着开放包容。

从大洲湖畔的新栽桂树,到桂花镇直播间的热闹叫卖;从实验室里的基因研究,到文旅线路上的欢声笑语,咸宁的桂花产业早已超越“一枝花”,成为牵动经济、文化、生态的“幸福之链”。

来源:咸宁日报 记者:甘青 通讯员:刘郑

一审/编辑:吕希

二审:石丽丽

审:洪 伟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

2.

3.

相关知识

一朵花飘香一座城—— 我市桂花产业发展综述
精雕一朵花 飘香一座城!桂林市桂花公社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观察
一朵花读懂一座城
《一朵花一座城:芙蓉·成都》| 读书
特别报道|一朵花读懂一座城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一朵花 一座城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绿色发展见闻
一朵花成就一座城——科技创新让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乘风破浪”
一朵花 一座城 洛阳为牡丹立法!

网址: 一朵花飘香一座城——咸宁市桂花产业发展综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97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为何今年没有闻到桂花香?
下一篇: 桂花飘香季节揭秘:花开时间与产地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