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一“剪”生万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一“剪”生万象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27 00:40

在所城里烟台剪纸馆柔和的光影下,一位外国游客正屏息凝神,手持剪刀在红纸上灵巧游走。当一幅简单的剪纸雏形初现时,头顶精心调配的射灯将作品轮廓投射于墙面,倒影摇曳生姿,瞬间点燃了体验者的惊叹。

指导这位游客的,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作为一名“80后”,她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创意设计理念,她以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创新激情,重新定义着传统剪纸的当代表达。

根脉 家乡炕头上的文化启蒙

“我老家在莱阳,妈妈、姥姥、奶奶都会剪纸,几个村子离得近,剪纸氛围浓得很。”梁老师对幼年的记忆温暖而清晰。冬日农闲,农村的大炕就是她的艺术启蒙课堂。奶奶一边剪纸,一边讲述花样纹样里藏着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故事讲完了,她大多时候还会缠着追问,奶奶的“话匣子”便又打开,“不管真的假的”,那些流淌在剪刀尖上的民间叙事,成了梁巧艳最早的美学滋养。

这份传承并未止步于乡土。上学后,梁巧艳系统学习了艺术设计,更师从烟台名师,深入钻研雕塑技艺。平面设计的构图功底与雕塑的立体空间思维,如同为传统剪纸插上了双翼。“这些最终都转化成了剪纸创作的养分”,她将从老艺人身上汲取的工匠精神,与学院派赋予的现代表达能力巧妙融合,为以后剪纸路上的“守正创新”埋下了伏笔。

焕新 用光影场景、科技赋能烟台剪纸

走进梁老师的剪纸馆,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无处不在的“用心”,梁巧艳深谙在体验经济时代,仅靠静态展示远远不够。

她注重营造沉浸感,以细节俘获“回头客”。“我们更关注回头率,关注可持续性。”梁老师点出其运营核心。为此,馆内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元的体验载体——从入门级的冰箱贴制作,到复杂的剪纸相框、文创书包等。游客一次体验难以尽兴,自然生出“明年再来做个什么”的念头。最具巧思的是独特的光影系统,专门设计的灯光角度让剪纸作品投射出灵动的倒影。“体验感更强,孩子们剪出来的剪纸作品,再看到影子效果,眼睛都亮了!”这种场景化的营造,让传统技艺瞬间拥有了令人流连忘返的魔力。

她还钻研科技嫁接,让古老技艺“活”起来。“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梁老师大胆拥抱新技术。馆内重要作品旁皆附有二维码,游客扫码后,运用VR技术,手机镜头对准剪纸作品——一幅展现古代传统美德的故事竟能“唱”起与之相关的京剧选段《锁麟囊》,实现沉浸式“观戏”。传统静态的剪纸艺术,借助科技跃然眼前、萦绕耳畔,实现了从“可观”到“可感、可互动”的质变。



深耕 从校园教材到公益星火,播撒传承种子

灵感源于生活,更根植本土。梁巧艳带领团队创作了“烟台历史名人”系列剪纸,从春秋战国到辛亥革命前,查阅大量地方史料,以复古色系呈现,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城市历史的认知与崇高志向。城市景观、文化名人、社会美德等同样是创作的富矿。讲述烟台本土故事,展现胶东风物人情,是梁巧艳最深沉的家乡情怀。

一把剪刀在她手里,剪出的是烟台的文脉与精神图谱。

非遗传承非一人之功,需众行致远。梁老师带领着近20人的团队,以烟台为圆心,走进毓璜顶公园、校园、社区,将剪纸的星火持续不断地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活动,团队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七八年;与烟台市青少年宫深度合作,将剪纸带进课堂。

梁巧艳更具开创性的成果,是与莱山区文旅、教育等部门合作,编写出版了《剪纸创意》莱山区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用教材。这本2019年印发的试用教材,从零基础教起,融入胶东特色剪纸纹样与技法,并创新性地编入相关儿歌。“日常教学不能只重实践,理论也要总结出来,才能更好地传承。”孩子们手捧书本学习剪纸的场景,成为梁老师心中最美的画面,象征着传承的希望与未来。

沃土 政策春风与文化底蕴滋养传承之花

梁巧艳曾到访斯里兰卡孔子学院,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华文教育学校,在英国、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博物馆等举办剪纸展览和工坊课堂,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创意设计理念,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秉承用剪纸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所有馆藏剪纸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原创。每年寒暑假期间,从全国各地来访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大学生选择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梁巧艳从不同的实践主题出发,为学生们画出剪纸的纹样。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梁巧艳满怀感恩地将目光投向滋养其成长的土壤。

在梁巧艳看来,烟台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营商环境、重视非遗传承的社会氛围,共同构成了剪纸艺术生生不息的沃土。“人好、氛围好、底蕴厚”,这些无形的力量与有形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最终转化成为剪纸传承创新更宽广的舞台和可能性。

从一剪一纸的朴素技艺,到光影科技与VR赋能的前沿体验——梁巧艳的剪纸之路,正是一条生动的“守正创新”实践之路。“守的是胶东剪纸的千年文脉、匠心底色与讲述本土故事的初心,创的是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体验模式与传承体系。”梁巧艳手中的剪刀不仅让薄薄红纸承载的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在孩子们闪亮的眼眸与市民踊跃的参与中,稳稳接续着那束从祖辈手中传递下来的、永不熄灭的文化薪火。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摄影报道

相关知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洛阳新增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潮阳剪纸
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省人大代表到潮阳区视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情况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国家级?省级?市级?
汾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张玉琴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传承现状及特点分析——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芳女士为例
洛阳市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宁夏多措并举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网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一“剪”生万象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90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价格刺客”?南通某商场一卤味店
下一篇: 贵州剑河:“义剪” 剪出幸福感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