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能:让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4期,总第937期),原题为《让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系教授刘能》。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丽娜 编辑高雪梅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还很漫长。要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2025年6月6日,在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内的东台发绣展示馆,游客观赏、讨论发绣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徐速绘/摄)
身着飘逸汉服品茶闻香,打卡拍照,从服饰妆造上感受中国之美;练习掤、捋、挤、按,在一招一式中感受太极拳刚柔并济的哲学之美;聆听悠扬戏曲,于婉转唱腔里领略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学习针灸推拿,从养生常识入手探寻中医智慧……这些曾经被视为“老派”的传统文化,如今正悄然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新潮生活方式。
“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长期从事代际问题研究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系教授刘能聚焦青年一代,围绕国潮消费、青年政策、网络话语权与青年社会地位等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高级讲师团专家、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共青团中央青年思想动态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相关社会职务。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就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青年如何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等话题专访了刘能教授。

刘
能
传统文化是源泉是根脉
《瞭望东方周刊》:当下,我们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刘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于日常物件、生活方式和观念之中,是具有整体性且蕴含独特审美意趣的生活形态,有着特殊的时间节奏感、空间观念,源远流长而来,影响着中国人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变化。一方面,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突破地理距离限制的进程较为缓慢,时间节奏也较为舒缓,传统文化活动的产生、发展往往与年度农时节气相适配,呈现出以农业为中心的时间系统的表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可以看作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一系列处理方式。比如,在端午节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人们会包粽子、划龙舟,特定时间应该做什么样的特定之事,这种地方性社会时间安排的空间呈现,就构成了民俗的内核。

2025年5月2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第二小学开展的“浓情端午”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体验包粽子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专业化分工加速和专用性知识的不断积累,孕育产生这些传统文化活动的自然周期也逐步被打破。包括一些传统节日安排等传统文化活动的呈现形式和展开方式,也面临着与传统农耕社会不一样的时间维度。
另一方面,在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容易因个体认知差异而有所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仅限于文化活动本身,较为表象,也有的人可以深入寻找其本真性,即在通过传统文化追寻“何以中国”的过程中,对其有敏锐感知、能自觉维护、深入理解并做完整阐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与智慧,可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引发强烈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体现于传统文化中,也融入现代生活里。比如,在海外各种场景中,只要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唱响,这里必然有中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虽只是“何以中国”构成的一部分,却占据关键地位,它是现代中国的源泉与根基。最重要的是,在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对自我身份与文化的认同。
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必然会经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从国际上看,例如苏格兰男人也仅在特定节日才身着苏格兰裙,将之作为文化符号部分性呈现。这也从一侧面说明,传统文化在传承弘扬过程中,会与现代生活进行新的融合。
综上所述,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尽管与现代生活节奏不再适配,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部分呈现,在保护和创新的层面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但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它是我们中国人追求身份认同、确定文化归属感的根系与载体。
《瞭望东方周刊》: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我们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刘能:在高度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亟需加强有关传统文化在当代处境的理论性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出现倒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具想象力的可能性,那就是通过向它们人工投喂当前已经数字化了的全部传统文化素材,也许可以培育出一个精通传统文化的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称AGI),将其作为虚拟数字世界的中国文化母体:它有可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人类单体生命所无法承载的信息量。

2024年8月21日,观众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参观机器人写毛笔字(张晨霖/摄)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开一家这样的数字化公司,公司名字就可以叫Total Tradition(完整传统),可以让这个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AGI设计一个新的博物馆,它会设计出怎样的布局,相当值得期待。
“采撷”传统文化之花
《瞭望东方周刊》:越来越多的青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刘能:这一拨出生在1985-2014年间的年轻人,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他们因国家日益强盛而感到自豪。这些年轻人借助于国潮消费实践,开始培养起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哲理、文化表征和宇宙观的理解,以及对中医、养生、传统文化活动的摸索性认识。这背后的深层社会心理,其实正是当代青年在亲身成长体验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回应。
在当今的传统文化领域,创新创造活跃,包容度、开放度比较高,不断吸引年轻人释放创意活力。例如,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符号化的特征,使其便于被“采撷”。走在海外的街道上,只要看到中国字、云纹、故宫红,中国人就能凭借本能识别出来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印记。
也要看到,这其中有一部分青年将传统文化只是作为一种生活美学要素而非整体性生活方式来看待。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和喜爱,也许并不影响其职业选择和生活安排,他们路过传统文化的花园,看到满园漂亮的花,本能地就想摘下一朵欣赏。
《瞭望东方周刊》:不少年轻人喜欢的传统文化之“花”似乎是汉服,这是为什么呢?
刘能: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更需要通过自我确认来寻求内心的力量,而确认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自我”需要不断地被追逐被确认。因此,年轻人会寻找下一个打卡点,串联每一个短暂提升了的自我。汉服和其他潮流一样,让年轻人有一个方便进入的固定流程,以此串联起来的短暂提升了的自我。同时,也可以在服饰之美中体味文化的张力,也有不少年轻人借助短视频、数字国潮、汉服这些新载体,展示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而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审美趣味的有机结合,可以为文化再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5月23日,人们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创中国”展区选购文创产品(梁旭/摄)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之花的片段式“采撷”呢?
刘能:在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往往只能以部分形态呈现。关键是要激发出青年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同。每个年轻人都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失去传统文化是否会感到心痛?”若认为是,甚至想要用一生的力量去守护,那便是“本真派”;若只是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只是从中选择所需,便是“工具派”。客观来看,在青年群体中目前这两种情况均存在。
但我们也不能说只“采撷”片段、对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应用就是肤浅的。在当下大部分生活场景中,传统文化的存在是润物细无声的,有的甚至只是作为展示,却具有心理学上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采撷”片段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对此应多给予包容、理解和引导。
仍任重道远
《瞭望东方周刊》:青年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刘能:现在有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处置方式更多表现出工具性利用的模式。例如,他们制作精美的糕点并摆拍,但目的却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追求他人的评价与认可。这种受时尚指引、为评价体系而存在的行为,反而容易让年轻人远离了文化的真谛。这是值得关注和亟需加以引导的。
再如,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了系统性保护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也形成了产业生态,可以迅速产业化和商品化。然而,若仅是简单的快速推进产业化,从表面上看解决了非遗的传承问题,却也偏离了传承的真谛。在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关键是要真正持续激发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本真热爱,让年轻人可以通过非遗技能安身立命,让非遗传承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他们。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还很漫长。当前,需要更多地创新方式方法展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更愿意接近探索,真正爱上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刘能:让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东方生活美学,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崂山风景区深耕文化两创 越过山丘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我们的村节》:与非遗年味的双向奔赴
“送你一盆花”,有一种美好叫双向奔赴
“送你一盆花”,有一种美好叫双向奔赴
小哥与城市双向奔赴
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卓与苹果的双向奔赴:谁在模仿谁?
520·纯生“爱恋滋味 冰火恋歌”双向奔赴告白等你来!
网址: 刘能:让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6091.html
上一篇: 艺术与时尚的碰撞!花西子x中国美 |
下一篇: SeanWu吴鸣:走向日常,才是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