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气候因素对物候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物候的影响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14 21:51

1、什么是物候,有什么因素影响?

定义 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 物候现象。
概述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
物候与物候学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物候是天气多年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物候现象的来临四个因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我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我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我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我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2、气候,物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随着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要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克服不利的气候因素影响,为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调整,提供农业气候资源,同时对于其他农业环境因子和农业自然资源还有着重要影响。具体到大气、温度、水分、风以及灾害性天气对农业都影响。二氧化碳对农业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物候要求不同,了解了物候就知道了种植怎样的植物,采取什么样的农业手段可以获得最大利益。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气候和物候对植物都有影响。

3、试谈物候和天气的关系

物候是生物适应自然气候的周期变化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气候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和特殊的年份偶然出现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所以物候是生物适应多年天气变化的反应
两者有从属关系

4、物候现象决定于哪些因素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5、物候与天气的关系

物候是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通俗讲就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关于物候世界人民在很早时候就有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物候记载的国家,早在周代已有记述,在西方,古希腊的雅典人已编制有全年的物候历。
各地对物候现象都有总结,例如鸟儿搭高窝,今年雨水多
而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物候现象也不同
人类对环境的总结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机会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看看环境的变化就知道未来的天气,这种凭经验侧天气地方法简明易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天气的阴晴与很多气候条件有关,现在侧天气运用了许多高科技,需要设备成本高,也可以通过观测天象得知省钱省力
总之物候是多年天气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6、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四个因素
一、纬度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二、经度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三、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四、古今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7、影响物候的因素,纬度图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

8、影响物候的因素

影响物候的因素有: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详解:
纬度差异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经度差异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高下差异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差异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9、物候和气候的关系

物候是指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受气候影响,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叶落;候鸟的来临和迁出;见霜、下雪、河冻等都是物候现百象。
物候知识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形成为一门近代的独立学科,称为物候学(Phenology)。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条件,在一年中周度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介于生物学、生态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物候现象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天气,而且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中天气的积累作用。从物候的记录可以分析出季节的迟早。物候现象可作版为季节的一种指示。物候学又称为生物气候学(Bioclimaology)。
物候现象是气候的一面镜子。许多生态因素可通过权各种气象仪器精密地测定,但对于季节来临的迟早却无法直接表示,而物候则可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

相关知识

气候因素对物候的影响
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物候的因素6个
气象条件对油菜物候期的影响分析
植被物候对极端气候响应及机制
气候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ppt
气候影响因素
气候变暖下的物候反应
纬度影响物候的实例?
科学网—揭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

网址: 气候因素对物候的影响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06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下列诗词中包含的生物学现象说法错
下一篇: 《白杨礼赞》示范朗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