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的形态特征
凤尾蕨的形态特征
植株高5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 叶边仅有矮小锯齿,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常下延于叶轴,其下一对也多少下延。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长30-4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2毫米,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不育叶的羽片(2)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0-18(24)厘米,宽1-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锯齿往往粗而尖,也有时具细锯齿;能育叶的羽片3-5(8)对,对生或向上渐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偶有三叉或单一,向上的无柄,线形(或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2-2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尖并有锐锯齿,基部阔楔形,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主脉......阅读全文
发现水龙骨科薄唇蕨属新种
研究人员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发现一水龙骨科薄唇蕨属新种——勐宋薄唇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Phytotaxa》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自然保护规划设计所工程师赵明旭博士介绍,该新种发现于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700米左右热带山地森林中,附生于林中树干
珍稀树蕨笔筒树保育研究获进展
笔筒树株形。课题组 供图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中心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魏雪莹、AJ Harris和崔煜文等在珍稀树蕨笔筒树的保育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园艺学》。 笔筒树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孑遗植物,属于桫椤科白桫椤属,至今存在约有3亿年,原生长于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在第四纪冰
陕西丹凤尾矿库泄漏-蔡川河受污染
污水从这里流向蔡川河 昨日,丹凤县皇台矿业公司在整修泄洪道时操作不慎致使尾矿库发生泄漏,造成蔡川河河水污染。目前,当地环保部门已介入调查。 村民反映 河水突然变了颜色 昨天上午,丹凤县蔡川镇村民打电话反映:村子附近的河水突然变得乌黑浑浊,可能是上游的铜矿非法排污。记者随后在蔡川河蔡
团灭!座头鲸来袭时凤尾鱼竟毫无戒备
对于很多海洋生物来说,数量越多越安全。一群快速游动的小鱼会迷惑和分散行动迟缓的大型捕食者的注意力。但是,当鱼类面临更大的威胁时,这种策略就不那么有效了。例如,一头座头鲸能一口吞下近2/3的鱼群。图片来源:JENNIFER TACKABERRY 为弄清楚座头鲸如何出其不意地捕捉到快速游动的鱼类,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凤尾菇的生长条件
凤尾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因此,在日常餐桌上人们常能见到它的身影。但是近年来随着凤尾菇需求的增长,市场上的凤尾菇开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人提出对凤尾菇的生长条件进行研究,以为凤尾菇增产提供基础。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研究凤尾菇的生长条件呢?据悉,人工气候箱的应用可以为凤
多羽节肢蕨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土生植物。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5-6毫米,密被鳞片; 鳞片卵状披针形,浅棕色或偶为灰白色,顶端渐尖,边缘有睫毛。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约15-25厘米,禾秆色或淡紫色,光滑无毛。叶片一回羽状,卵状披针形,长约30-50厘米,宽约15-25厘米; 羽片可多达12对,卵
中国首次实现重度盐碱地种植蕨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514.shtm中新社西宁3月22日电 (记者 李江宁)“去年,我们从68份蕨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63份高耐盐碱资源,将其种植在青海海西地区重度的盐碱地,目前来看,成活率达92%以上,生长状况良好。”2
贵州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
从贵州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中药资源团队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Polystichum suiyangense)。该植物为2018年6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开展药用植物调查中,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山地沟谷发现。经过三年多的持续野外和引种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确定为鳞毛蕨科耳蕨属细裂耳蕨组的植
蕨类植物鉴定实验——真蕨亚门鉴定
实验材料石松标本卷柏(或中华卷柏)腊叶标本石松茎横切片石松卷柏孢子叶穗纵切片问荆(或节节草)新鲜叶片(或腊叶标本)蕨腊叶标本蕨地下茎横切片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或永久封片)蕨原叶体装片常见蕨类植物的标本仪器、耗材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瓶等实验步骤(三)真蕨亚门 Filicop
专家:蕨菜蕨根粉含致癌物应少吃
近日,一则餐桌上常见的蕨菜、蕨根粉致癌的说法,在网上风传。记者为此采访几位食品安全专家,他们都予以认同,指出蕨菜里含有的"原蕨苷"是一种致癌物质,蕨菜还是少吃为妙,天然传统食物也并不一定安全。 多项研究发现蕨菜有可能致癌 蕨菜是传统野菜的代表,是"山菜之王",很多人还专门到山里挖蕨菜
长叶实蕨的药用价值及形态特征
药用价值 【功 效】:1.清热解毒 2.敛肺止咳 3.止血。 【主 治】:治咳嗽、吐血、痢疾、烧烫伤、跌打损伤、蛇咬伤、出血症。 【性味归经】:淡,凉。肺、肝、肾、大肠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观察实验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掌握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掌握真蕨亚门与蕨类植物其它四亚门的主要区别。二、实验材料肾蕨孢子体、孢子囊群;蕨地下茎横切;蕨叶横切;原叶体装片;数种真蕨亚门标本等。三、实验内容和方法1.肾蕨(Nephrolepis aurioulata),观察下列内容:
我国学者发现蕨类植物新科:牙蕨科Pteridryaceae
叉蕨科Tectariaceae一直是蕨类分子系统和分类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类群之一,其单系性和范畴一直饱受争议,加之形态上的混乱,叉蕨科的分类一直是蕨类植物研究的一个难题。近几年虽然大量的样品和基因片段被用于叉蕨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但叉蕨科的单系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下的系统关系也一直没有
重庆万州:8000株荷叶铁线蕨首次野外回归成功
5月20日,记者从重庆市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获悉,首批保育性回归的8000株荷叶铁线蕨成活率达90%以上。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荷叶铁线蕨的野外回归种植,意味着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从试验大棚成功回归自然。 荷叶铁线蕨又名“荷叶金钱草”,根状茎短而直立,叶簇生,是亚洲铁线蕨科植物中唯一的单叶型植物,因其珍贵
染色体级别的铁线蕨基因组首次绘制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外8家科研院所首次绘制了染色体级别的铁线蕨基因组,揭示了蕨类植物孢子发育、真叶植物起源和种子演化、茉莉素信号通路进化等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 真蕨植物以孢子体和配子体均具有光合自养能力为主要特
内蒙古发现早株罗世银杏、枝脉蕨化石
本报巴彦淖尔8月6日电(记者高平、王潇)记者从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获悉,近日,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巴彦淖尔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古生物调查组,根据零星掌握的植物化石和化石形成的特点,对乌拉特中旗温更镇温明煤矿进行了古生物考察,在位于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了植物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认定为银杏和枝脉
好迷你!四川省新发现两种物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98.shtm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青神开展苔藓植物调查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两种四川新纪录凤尾藓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01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
好迷你!四川省新发现两种物种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青神开展苔藓植物调查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两种四川新纪录凤尾藓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01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小凤尾藓厄氏变种生境照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生长在阴蔽处的湿石上面,植物体细小,连叶高1.4-2.4mm,宽0.7-1.1mm,绿色,茎单一,可形成生物结皮。1m
版纳植物园蕨类植物倒挂铁角蕨研究获进展
蕨类植物倒挂铁角蕨Asplenium normale D. Don并非一个单型种,而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类群(Asplenium normale complex),其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关于该复合体内包含的类群和范围以及类群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目前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议。而且,倒挂铁角蕨存在二倍体和
仿生蕨纳米皮草有助清理自然植物及石油吸附剂材料
德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以往人们谈之色变的水生漂浮杂草具有吸油功能,仿照水生植物结构合成的人工聚合物薄膜“纳米皮草”,也像水生蕨类一样具有超级疏水和亲油性,有望为清理水中油污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手段。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灵感与仿生学》杂志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该研究由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学院微
科学家重建了薄唇蕨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并做出新分类
我国有古语“名不正则言不顺”,Pante等(2015)在综述整合分类学研究时曾参考此谚语写道“The first part of knowledge is getting the names right”。然而客观地认识并定义自然界的物种并非易事,分类研究过程中物种名称的变化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
迄今最小工蕨属植物揭示工蕨类的生活史策略分化
距今4.3亿至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属种多样性及表型复杂程度急剧增高。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登陆”。“植物登陆”奠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堪比海洋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在此期间,早期维管植物相继演化出一系列关键性状。目前,学术界对早期维管植物生活史策略的探讨甚少。工蕨类是早期维管植物的优势和
南京古生物所中生代双扇蕨科植物研究获进展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是真蕨植物的重要代表之一,现生1属(Dipteris)8种,主要分布局限于太平洋西南部、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云南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然而在中生代时期,该科植物广泛分布,是当时全球气候变暖和植物地理区系的重要指示植物。格子蕨属(Clathropteris)是双
辰山科研人员再次发现海南“灭绝”蕨类植物
继2012年底发现“灭绝”植物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再次在海南发现过去认为灭绝的一种蕨类植物——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海南金星蕨是金星蕨属中形体最大且最为奇
科学家首次证明蕨类植物间接防御机制
齿缘刺猎蝽在姬蕨上捕食鳞翅目幼虫。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分子生态与功能演化研究组在蕨类植物的间接防御研究中获新进展,发现姬蕨和齿缘刺猎蝽之间存在化学交流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昆虫学期刊Insects。蕨类植物和昆虫是非常古老的两类生物,在
蕨类植物鉴定实验——其他常见蕨类植物鉴定
实验材料石松标本卷柏(或中华卷柏)腊叶标本石松茎横切片石松卷柏孢子叶穗纵切片问荆(或节节草)新鲜叶片(或腊叶标本)蕨腊叶标本蕨地下茎横切片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或永久封片)蕨原叶体装片常见蕨类植物的标本仪器、耗材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吸水纸实验步骤(四)其他常见蕨类植物的观察另外观察槐
青海省质量标准院首次获得省级科技项目
近年来,青海省质量标准院紧扣主责主业,聚焦青海蕨麻这一高原特色产业,为青海省“四地”建设贡献积极力量。该院积极挖掘青海蕨麻产业潜力,推动其规范化种植与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先后支撑制定并实施了6项地方标准,主持制定1项国家标准,且正在申报“青海蕨麻”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标准化
水龙骨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获进展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是蕨类植物第二大科,也是蕨类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该科多为附生植物,全世界有1600余种,在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形成2个分布中心。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家秦仁昌首次重新界定水龙骨科,该科的范围和科下分类发生了变动,亚科和属的概念难以统一。水龙骨科植物起源时间较
骨碎补属的概述
骨碎补为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华南骨碎补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Kuntze) J. Smith或崖姜蕨属植物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Ching的干燥根茎。在我省药
相关知识
凤尾蕨形态特征
凤尾蕨的形态特征.docx
凤尾蕨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细叶凤尾蕨形态特征
厚叶凤尾蕨形态特征
西南凤尾蕨形态特征
栗轴凤尾蕨形态特征
柔毛凤尾蕨形态特征
凤尾蕨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品种分类介绍
指叶凤尾蕨形态特征
网址: 凤尾蕨的形态特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59456.html
上一篇: 植物学实习论文——大戟科的植物资 |
下一篇: 云南香椿属植物的分类研究的任务书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