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1+N”的无限可能——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纠纷化解现场说起

“1+N”的无限可能——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纠纷化解现场说起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13 21:39

  太原市晋源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调解室里,长条桌旁围坐着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以及该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员和律师,桌上的茶杯冒着热气。7月30日,法官进站现场调解活动正在这里进行,两起棘手的纠纷,让“1+N”的解纷组合——“法官+人大代表”“法官+调解员”“法官+政协委员”的“魔力”尽显,这样的组合到底能碰撞出多少种化解矛盾的可能?答案就藏在这场热气腾腾的调解里。

“多方会诊”交通事故

  “她凭啥反悔?当时说的好好的,现在带着人来店里闹,这生意还做不做了!”农资市场的商户张某拍着桌子,声音里满是火气。前不久,晋源区某农资市场园区发生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王某驾驶的三轮电动车将张某停放中的奔驰牌轿车碰撞,造成奔驰车受损。双方经当场协商,王某在事故当日向张某支付了3万元修车费,张某向王某出具了收条。过了一个月,王某反悔,向晋源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返还其修车费用3万元。在法官进站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谁也不肯让步。

  立案庭法官任慧慧刚坐下,晋源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田保明就递过一杯水:“任法官,这俩人在市场里吵了好几天,商户们都看着呢,得把理说透,把气捋顺。”旁边,晋源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武俊喜已经翻开了卷宗。

  按照法院总结的“听、辨、引、调”四步法,任慧慧先让双方“倒苦水”。王某的代理律师叹了口气:“法官您有所不知,王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她当时完全是因为碰坏了别人的名牌车导致恐惧害怕的心理,才糊里糊涂地当场支付了人家3万元,赔付之后实则产生了较大经济负担,希望在法官的调解下,适当减少赔付金额。”张某一听更急了:“我修车花了13500元,来回打车又花了1500元,她现在要全退,那我的损失找谁要?我还没提车辆贬值呢!”

  “贬值费不是随口说的。”任慧慧拿出民法典相关条款,“得做鉴定,鉴定费就得几千,万一鉴定结果不支持,这钱就白花了。”武俊喜趁机与王某的代理律师聊起来:“咱实事求是,车确实是她碰的,全退不占理。”另一边,区政协委员马艳玲笑着对张某说:“张总,您是大老板,格局得大点儿。她确实不容易,退一步海阔天空,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嘛。”

  你一言我一语,道理越辩越明,心气越捋越顺。最终,张某点头:“就按你们说的,退一万五!”最终,双方当着代表、委员的面签署了调解协议。

劳务纠纷里的“双向奔赴”

  调解室的门刚关上,另一边的执行案件又开场了。修车工董某搓着手,声音发颤:“刘法官,我一家五口就靠我这点工资,拖了三个月了,娃的学费都没着落……”被执行人山西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师也一脸无奈:“企业确实难,资金链断了,不是不想给啊。”

  这是一起劳务报酬执行案,董某修完车后被拖欠16550元劳务报酬,急得扣押了对方公司的轮胎;而公司濒临破产,名下还有其他案件,确实拿不出全款。执行法官刘璐刚坐下,人大代表高智明就开了口:“刘法官,农民工的辛苦钱不能拖,企业的难处也得考虑,得找个两头都能接受的法子。”

  刘璐先给董某算了笔账:“你扣的轮胎市场价2400元,能抵一部分。剩下的14150元,企业现在拿不出全款,能不能分期?”董某眼圈红了:“刘法官,您前前后后为我的事跑了不知道多少趟,我信您!只要能拿到钱,分期就分期。”转头,刘璐又与代理律师沟通起来:“代表说得对,农民工的钱不能欠。你们再难,今天也得先凑一部分,给人家个定心丸。当着大家的面,得有个态度。”

  调解室里,数额一点点在往上加:从1000元到2000元,再到3000元……最终,公司同意现场支付4000元,剩余部分每月还2000元,年底前结清。当董某看着手机里到账的4000元,突然对着刘璐和在场的代表、委员们深深鞠了一躬。

记者手记
“1+N”的答案:让法治扎根群众心间

  夕阳的金辉透过联络站的玻璃窗,在刚签署的调解协议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桌角的茶水换了新沏的,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像极了调解过程中那些逐渐消融的坚冰。这场进站现场调解活动,早已不是简单的“1加几个帮手”的算术题。

  现场,任慧慧法官的卷宗旁,压着调解员田保明手写的“调解要点”:“张某修车实支13500元,王某家庭困难需佐证,双方均有退让空间”;武俊喜调解员的工作手册里,贴着他画的“情绪曲线”,标注着张某从“激动拍桌”到“点头同意”的每个转折点;政协委员马艳玲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给双方的后续提醒:“建议市场管理方组织商户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帮王某联系社区就业帮扶”……这些细碎的记录,藏着“1+N”的核心密码:不是机械叠加力量,而是让法律的刚性,代表、委员们的公信力,调解员的柔性,群众的智慧,在同一个屋檐下产生化学反应。

  当法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员走出办公室,走进联络站,走进群众的心里,法律就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能帮老百姓解难题的“贴心人”;纠纷化解也不再是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而是街坊邻里间的“把话说开”。这种“法院+N”的联动,让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公平正义,更是“有人管、有人帮、有人懂”的踏实。

山西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潘帅

通讯员 王晓洪

相关知识

汉阴县观音河镇猕猴桃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兴办田间“小课堂”
家站点里的人大代表故事 渭南篇|今年樱桃受灾 这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商议后收购了果农120吨非商品果
91个“舞台”的真情演绎——淮安市“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新观察
种下“和谐花”绘就“新枫景”南宁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善治
泸州龙马潭:走“田坎”的人大代表来了 村民笑开了花
促文明风尚有啥好建议
厦门同安区:议理堂遍地开花 一站式化解纠纷
【人大代表风采录】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李成钢:做有温度的法律人,当有担当的好代表
司法化解家事纠纷,既讲究专业也考验耐心
清远连州:人大代表为水晶梨产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网址: “1+N”的无限可能——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纠纷化解现场说起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5736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东疆法暖 | 解锁法院精彩,培育
下一篇: 何买拉苏代表:让法治之花开遍草原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