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古蝉化石开展综合研究 中生代“飞行竞赛”添新证据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南京10月27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昆虫是最早掌握飞行能力的动物,它们是如何演化出飞行功能的?由于重建灭绝昆虫的飞行能力非常困难,学界对昆虫能力的演化历史了解有限。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许春鹏、研究员王博和研究员张海春,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等合作,以古蝉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古蝉总科(半翅目)是中生代的代表性树栖昆虫,翅展最长可达15厘米,生存时限从二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距今约2.6亿年至1亿年)。古蝉在中生代非常繁盛,保存了大量的化石记录,是探究昆虫飞行能力演化的理想类群。
何为“飞行竞赛”?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发现,在侏罗纪最晚期,古蝉类群存在一个明显的演替事件。“以古蝉为代表的昆虫很可能受到新兴空中捕食者的影响,拼命将自己装备起来,演化出了更强的飞行能力。”王博解释,这便是“飞行竞赛”假说。该假说虽被广泛引用,但一直缺少严格的定量验证。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所有代表性的古蝉化石进行检视,研究团队重建了古蝉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识别出了并系的早期古蝉和单系的晚期古蝉两个类群。研究进一步揭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古蝉类群演替事件: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早期古蝉开始衰落,晚期古蝉开始崛起。综合各类形态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古蝉在这次类群演替事件中发生了明显的表型演化。
该研究构建了古蝉的空气动力学模型,据此定量评估其飞行性能,阐明了该昆虫类群的飞行能力演化史。研究发现,相比早期古蝉,晚期古蝉的翅载荷、飞行肌肉、前翅展弦均有提升,古蝉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演化,飞行速度、飞行灵活度、飞行效率显著提升。该成果为定量计算灭绝昆虫的飞行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该研究发现的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古蝉类群演替事件,在时间上与早期鸟类的大辐射相吻合。因此,早期鸟类的繁盛很可能对古蝉的演化产生了定向选择压力,促进了古蝉的类群演替,导致了早期古蝉的衰落以及飞行能力更强的晚期古蝉的崛起,鸟类可能是引起中生代“飞行竞赛”的“始作俑者”。
研究认为,鸟类这一新兴飞行动物的起源和辐射,很可能对已有的飞行生物(昆虫和翼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早期鸟类的辐射过程中,翼龙也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事件:由体形较小、食虫为主的基干类群,逐渐演替为体形较大、食性多样化的翼手龙类。作为潜在的竞争者,鸟类的繁盛可能促进了翼龙的类群演替。总之,中生代的“飞行竞赛”极大影响了翼龙和昆虫的演化,从而重塑了中生代晚期的空中生态系统。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8日 08版)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知识
特稿|中生代鸟类的牙齿替换:来自化石的新证据
辽西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关键证据
一眼亿年!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重现中生代生物乐土
热河生物群这件1.2亿年前化石 为兽类起源提供了新证据—新闻—科学网
“中生代蝴蝶”化石揭秘古老传粉昆虫“分工模式”
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中生代鼠李科植物具原位花粉的完整花朵化石
中国科学家发现最古老今鸟型类化石
1.3亿年前哺乳动物试“飞天”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远古翔兽”,哺乳动物飞行历史至少提前了7000万年
我科学家发现长着恐龙头骨的白垩纪鸟类
科学家破解达尔文“讨厌之谜”,用亿年前化石揭示花朵起源
网址: 科学家对古蝉化石开展综合研究 中生代“飞行竞赛”添新证据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4766.html
上一篇: 西北大学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 |
下一篇: 中外合作研究发现:4.62亿年前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