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美育润童心——音乐非遗乡村教育传承走进涪陵区乡村学校(一)
自长江师范学院与涪陵区教育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乡村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遗’路生花——音乐非遗乡村教育传承项目”就是乡村美育浸润行动的项目之一。本项目由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牵头,长江师范学院美育中心为指导,“巴音渝韵”乡村美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音乐学院与管理学院部分师生联合组团负责实施,项目目标是让渝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2024年4月10日,项目团队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后,走进涪陵区珍溪镇中峰小学校,将重庆市级传统音乐类非遗涪陵“焦石山歌”带入了课堂,在高年级和中年级各授课一节,受益学生近百人。授课老师首先以一张“焦石山歌”赛歌会图片作为出发点,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迅速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紧接着对“焦石山歌”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放在代表作《啰儿调·放牛歌》的教学与演唱方面,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师生一起有节奏的拍手读词,视唱曲谱旋律,有感情地表演唱,课堂上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了课堂中。拓展部分继续赏析了一首涪陵儿歌《小小马儿郎》,并为其解释了其中一些歌词的含义,让同学们感受非遗音乐之美。
涪陵区珍溪镇中峰小学校校园全景
项目组介绍乡村美育行动意义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课后项目团队与校方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反响良好,校领导认为此次课程内容充实,互动频繁,指导性强,希望进一步丰富乡村学校美育课程资源,增强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力度。参与的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课程感受到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焦石山歌”的奇妙,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焦石民歌”的兴趣。通过交流了解到,中峰小学专业的美育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学生多数不识简谱,学校非常需要这方面的课程教育。项目团队表示,今后将增加识简谱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演、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音乐学校核心素养,促进乡村学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项目得到长江师范学院、涪陵区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涪陵区教委领导高度认可,他们期待能够与“巴音渝韵乡村美育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乡村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正如涪陵区教委体卫艺科领导所讲,“乡村学校方面对美育送教下乡高兴得很,他们学校太需要这样的课了。其实很多农村学校专业的美育师资是不足的。所以你们这个活动像及时雨一样,太滋润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项目团队与乡村学校领导合影
相关知识
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八宝山街道多彩文化活动点亮童心
非遗之花在美育浸润中绽放
墨韵生花 匠心传艺 南华学子非遗美育润童心
和政: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花西子“非遗进校园”公益入选联合国非遗培训案例
静宁:“非遗”进校园 传承添活力
非遗进校园:传承文化瑰宝 点亮校园生活
非遗社团点亮校园生活
中国梦·非遗行深耕沃土结硕果
网址: “非遗”进校园,美育润童心——音乐非遗乡村教育传承走进涪陵区乡村学校(一)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173.html
上一篇: 传承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做起-- |
下一篇: 非遗纸翻花进乡村,童心点亮文化传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