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凋》:从未绽放的生命,一开始便走向凋零
在张爱玲的一众作品中,短篇小说《花凋》的知名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带给我的感触却是最深的。
每每读及文章的名字,便会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文中张爱玲以一贯理性冷峻的笔调,将一个花季少女(川嫦)如何在腐朽堕落的家庭中走向死亡的故事,一寸一寸地拨开展露在我们面前,淡淡的叙述背后尽显张氏苍凉。
虚伪自私、凌乱不堪的原生家庭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时期。一幢洋房、一屋子的佣人、全家开汽车去看电影、零食不断,在外人看来,主角川嫦的家似乎很阔绰。
但谁能想到,在这幢洋房里,全家上下竟只有两张床,就连家具也大多是借来,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更别说给那一屋子的佣人付工资。
华而不实、凌乱不堪,不仅家如此,人也是如此。无论是川嫦的父母,还是其兄弟姐妹,极好的相貌下都是虚伪自私的心。
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大都扮演着没落的封建遗少的形象,暗藏其父张志沂的影子,川嫦的父亲郑先生也不例外。这位忠于旧主清朝、不事新主的封建遗少,纵养纨绔子弟的恶习,喝赌嫖吸一样不落,不负责任、不讲卫生,就像一具泡在酒精缸里的孩尸,懦弱无能,欲望却越泡越大。
如果说郑先生是一出连演了四十年的闹剧,那么川嫦的母亲郑夫人便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因丈夫一身陋习,隔三差五还要闹几出,再加上孩子多、负担重,这些压在心头的烦恼,让郑夫人看起来苍白又绝望。
身处这样落魄的光景,每个人自然都抓着手上的钱不肯松手。
例如在川嫦身患重病之际,郑先生心疼花钱而拒绝买药,郑夫人怕暴露私房钱,也不愿拿出来。直到川嫦死后,发了小财的他们才将川嫦的坟墓小小修葺了一番,尽显爱女之情。
但越是神圣,越显得讽刺。在我看来,他们修葺的不是川嫦的坟墓,而是为其自私虚伪的心盖上一块遮羞布。洁白的天使、爱意的表露,不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宽心,只是让前来哀悼的人舒心罢了。
再如川嫦的三位姐姐,其自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活在狼多肉少的衰落家庭里,自然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因此,人前个个都知书达理、团结友爱,背地里却你争我抢、自私好斗,历练得十分泼辣。
唯独川嫦是个例外。
个体意识的缺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为最小的一个女儿,川嫦生性安静,老实又言语迟缓,既争不过姐姐,也比不过弟弟,总是扮演着吃亏、受欺负的角色。
小妹适于学生派的打扮。小妹这一路的脸,头发还是不烫好看。小妹穿衣服越素越好。小妹不能穿皮子,显老。于是,川嫦一年四季都穿着蓝色的衣服,或是姐姐们不要的旧衣,在容貌上也没有像姐姐们那样精心打扮。毫不出众的她,就像“没点灯的灯塔”,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家里的多余人。
这样软弱顺从的形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很常见,他们就像提线的木偶,任人摆布,即使有过反抗的念头,大都也忍了下来,趋于顺从。就像川嫦,面对乱糟糟的家庭,面对失败的爱情,她都死死地忍在心里:
尖而长的红指甲,紧紧扣在脖子上,像是要扼死人。把揿钮的小尖头子狠命往手掌心里揿,要把手心钉穿了,才泄她心头之恨。个体意识的缺失,让川嫦从不主动为自己追求未来,一味将其寄托在他人身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偶然因素。
她总是幻想着父亲哪天突然发财,然后就能实现自己读大学、择良人的幻想。当面对家人介绍的章云藩时,即使不是心中的理想型,川嫦也自欺欺人地接受了他,营造了喜欢上他的假象,还特意将旗袍改长来迎合他。因为他是她在那个环境下唯一有机会接触的男人。
从不争物质,到不争学业,再到不争爱情。作为逆来顺受的沉默者,川嫦一步步地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在“熬”中度日,心中纵有万般不满、纵有万般渴求,也不敢在人前道言,一味退让,最终也让她走向不争性命。
当川嫦遭受病痛的折磨、爱情的打击、父母的冷漠后,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过去,她觉得自己是家中无关紧要的普通女子,而此刻,她更是觉得自己是人世间的拖累。
不争,依旧是她最后的态度。
自杀,是她最终的选择。
即使她最后没有机会自了生命,也仍只是在心里埋下虚无的希望,并无实际行动去争取活下去的可能。自杀的失败并没有改写结局,二十一岁依旧是她最后的人生。
川嫦的悲剧固然令人痛恨惋惜,但是性格决定命运,导致川嫦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家庭内部的多重因素外,最关键的还是其自身懦弱的性格。
如果她从一开始就主动一点,或许最后也不必走向这样的结局,或许她的生命就不必在遗憾和痛苦中逝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便是我对川嫦最大的感想。
封建腐朽文化下的女性群像
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局,封建腐朽文化的残存,裹挟着这些被禁锢的女性一起走向死亡。
如文中所写的那样:“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朽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虽然张爱玲的原生家庭也和川嫦一样不幸,但是作为进步女性的她,却拥有出走的勇气。而这些软弱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旧式礼教下的女性哀歌。
以婚姻维系生存是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唯一出路,无夫可嫁是她们最大的恐慌。
在封建遗少的家庭里,当女结婚员便是郑家女儿的唯一选择,而大学文凭则是最狂妄的奢侈品。因此,川嫦及她的姐姐们,很早就踏入了“新娘学校”,精心打扮自己以求获取男人的倾心。
从姐妹之间的争奇斗艳;到川嫦一味迎合章云藩,只要章云藩不嫌弃自己的家庭便是她最大的安全感;再到病中的川嫦和余美增(章云藩的新女友)之间的暗暗较劲,我们都可以看到在男权结构的传统社会中,以男人为本位的奴性意识让女性之间彼此竞争,消耗群体的内在力量,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便更加困难。
再看看上一辈的郑夫人,即使口中虚伪地念叨着“好好念书,自立是女性的出路”,但是并无任何实际行动,美其名曰“感情重”。
经济独立的丧失、长期的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让她仍在这个腐朽堕落的家庭里忍气吞声,仍然一日一日地服侍着郑先生这个堕落的封建遗少,把自己从婚姻中解脱的幻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可笑的是,她视孩子为拯救她逃离家庭的手段,却依旧让孩子们进“新娘学校”,依旧为孩子包办婚姻。
正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提到:“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在这旧式礼教侵染的家庭里,一代压抑着一代,一代规训着一代,自然,一代也只能重复一代的道路。
在张爱玲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的生存困境。如果川嫦的个体意识丧失是相对于其他常人而言,那么这些封建女性的个体意识丧失则是相对于男性群体而言。
在封建文化残存的社会变局中,女性要走出这样的时代困境,要改变花凋的命运,说到底还是要建立起从人格独立到经济独立的个体意识,而意识完备后,还要超越家庭,走入社会,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获得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漫长的道路,需要深沉的韧性和莫大的勇气才能走完。
作者:懒猫
书评首发于公众号:做梦的猫
相关知识
《花凋》:从未绽放的生命,一开始便走向凋零
花开花谢有轮回,人的生命一旦凋零便灰飞烟灭
落花吟:花的绽放与凋零的哲学思考
温室之花必然凋零作文1000字
花凋零的句子 有关花凋零的句子
张爱玲花凋想表达什么
花开不败:绽放生命的永恒之美
凋零之花 (Wither Flower)
禁毒之声丨别让生命之花凋零
呵护绽放的生命之花
网址: 《花凋》:从未绽放的生命,一开始便走向凋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103.html
上一篇: 从《镜花缘》看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反 |
下一篇: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