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1 15:51

北方园艺2007(3):83~85 专题综述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

陈维越,罗言云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摘 要:竹引入中国人居环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素、文化因子结合在一起,关键词:竹;人居环境;渊源;应用;中图分类号:S795:A0009(2007)03-0083-03

  1种类中,占有)[1]。

到生产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其与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文化,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

[2]

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受竹文化影响,竹子频繁出现在中国的人居环境当中,并形成了独特的造景方式。因此,探讨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对推动竹在当代人居环境应用有一定的意义。

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5]风”等诗词佳句。绘画如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刘梦松的《纤竹图》,张以中的《疏竹图》等。除诗画外,还有不少关于竹子的美好传说、历史典故,如“湘妃竹”“竹林七、贤”“、胸有成竹”等。

中国自古盛行佛教,而佛教的起源与竹子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相传释迦牟尼就在竹林中设立精舍,广收门徒,说道度民,后世称“竹林精舍”。中国佛教中的观音菩萨的修炼之地,也是在翠竹遍布的“紫竹林”内。作为佛教的创始人的释迦牟尼和中国佛教中最为熟悉的观音菩萨,特意选择幽静、清雅的竹园讲佛法,做道场,说明竹子作为一种“法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佛教[4]。

以上这些因素,使得竹子渗透到伦理、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传导和表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审美情感和宗教意识,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化。

1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的引入

人们把竹引入到人居环境之中,其根源在于竹的实用性强。人们对竹子的使用,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古人既把竹子制成生产生活用具,如弓箭、扁担、竹斗笠、竹筷、竹椅、竹床、竹篮、竹席、竹简、毛笔、纸张等,也常把竹子当成美食,如竹笋。

3 竹在古典造园中的应用

竹子,特别是观赏竹子,秆型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四季常青,碧玉成林,独具风韵,再加上竹文化的影响,所以,历代造园者常将其引入人居环境,形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景观。3.1 应用历史

中国竹类植物引入人居环境的历史同步于中国古典园林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在咸阳建“上

(林苑”。“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拾

),就是当时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遗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竹子广泛运用于造园。此时,无论是皇家园林或是宫宦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中都采用了大量的竹子,如“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的北魏御苑———“华林苑”和“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洛

[5]

阳显贵私园,都有竹子的倩影。

唐宋是中国写意山水园林的全盛时期,也是竹子造园高峰。“寿山艮狱”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范。北宋《洛阳名园记》评述的私园中,许多以竹子景观取胜。

83

2 竹文化的产生

竹子有挺拔秀丽的竿、坚韧硬朗的节、四季常青的

叶、中空虚心的腔[3],这些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特性,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相契合,因此,竹子常被人格化,成为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操行的表现,为世人所称颂。人们咏竹画竹,留下大量的诗词名画。如张九龄有“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马谦斋有“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和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

第一作者简介:陈维越,男,1976年生,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研究。

通讯作者:罗言云,男,副教授。收稿日期:2006-11-13

相关知识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
时令花卉在人居环境绿化中的应用
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
哈尔滨市老年人居环境的园艺疗法应用设计研究
腊竹底村人居环境提升: 让好日子锦上添花
“人居健康型光环境”能改善情绪及节律 并已获示范性应用
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doc 免费在线阅读
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对策
人居环境景观设计论文3篇
绿色革命与人居未来

网址: 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16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壶形解说之竹段:竹寓于壶更显清雅
下一篇: 文人与 竹子 的关系

推荐分享